工学

填空题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常常包括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和峰值加速度。

题目
填空题
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常常包括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和峰值加速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加速度反应谱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
A.地震动参数指的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B.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指的是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指的是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对应的周期
D.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是一样的


答案:A,B,C
解析:
参见《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第2. 1 ~2.3节规定。

第2题:

某场地类别为Ⅳ类,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数》(GB 1830—2015),在II类场地条件下的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问该场地在罕遇地震时动峰值加速度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A. 0.08g
B. 0.12g
C. 0.25g
D. 0.40g

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附录E和第6.2条。
(1)Ⅳ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查附录表E.1知,Fa=1.2
αmax=Fa·αmaxII=1.2×0.10=0.12g
(2)Ⅳ类场地罕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罕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宜为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1.6~2.3倍。
αmax=(1.6~2.3)×0.12=(0.192~0.276)g

第3题: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 )。

A、地震安全性评价

B、地震动参数复核

C、抗震设防


参考答案:B

第4题: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烈度复核、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曲线)、地震小区划、场区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区地震灾害预测等。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 )。

  • 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 B、中国地震动的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 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 D、地震烈度区划图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下列( )不是设计地震动参数。
A.地震活动周期 B.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C.加速度反应谱 D.峰值加速度


答案:A
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 1. 5条规定,设计地震动参数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

第7题:

设计地震动参数()

  • A、减速度
  • B、设计反应谱
  • C、地震动时程曲线
  • D、加速度

正确答案:B,C,D

第8题:

下列关于建筑抗震设计叙述中,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设计地震分组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对应抗震设防的三个地震水准
B、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所对应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
C、设计特征周期可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取
D、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1.6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A项,设计地震分组是用来表征地震震级及震中距影响的一个参量,与设防地震等级不存在对应关系;B项,根据第3.2.2条表3.2.2,抗震设防烈度为7的抗震设防烈度,其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0.15g),不同地区对应取值0.10g或0.15g;C项,根据第5.1.4条表5.1.4-2,设计特征周期根据地震分组与场地类别确定。

第9题: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多少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

  • A、2公里
  • B、4公里
  • C、6公里
  • D、8公里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下列()不是设计地震动参数。()

  • A、地震活动的周期
  • B、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 C、加速度反映谱
  • D、峰值加速度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