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单选题啤酒发酵过程主要物质变化,叙述错误的是()A 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可发酵糖约有96%发酵为乙醇和CO2,是代谢的主产物B 在正常的发酵过程中,麦汁中含氮物约下降1/3,主要是约50%的氨基酸和低分子肽为酵母所同化C 啤酒中的所有高级醇是在主发酵期间酵母繁殖过程中形成的D 啤酒中的酯含量很少,但对啤酒风味影响很大,且酯类大都在主发酵期间形成

题目
单选题
啤酒发酵过程主要物质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可发酵糖约有96%发酵为乙醇和CO2,是代谢的主产物

B

在正常的发酵过程中,麦汁中含氮物约下降1/3,主要是约50%的氨基酸和低分子肽为酵母所同化

C

啤酒中的所有高级醇是在主发酵期间酵母繁殖过程中形成的

D

啤酒中的酯含量很少,但对啤酒风味影响很大,且酯类大都在主发酵期间形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啤酒主发酵过程包括哪些典型时期?


正确答案:起泡期:入主发酵池4~5h后,在麦汁表面逐渐出现更多的泡沫,由四周渐渐向中间扩散,泡沫洁白细腻,厚而紧密,如花菜状,发酵液中有二氧化碳小气泡上涌(又称低泡期),并将一些析出物带至液面。此时发酵液温度每天上升0.5~0.8℃,每天降糖0.3~0.5oP,维持时间1~2天,不需人工降温。
高泡期:发酵后2~3天,泡沫增高,形成隆起,高达25~30cm,并因发酵液内酒花树脂和蛋白质-单宁复合物开始析出,泡沫表面逐渐变为棕黄色,此时为发酵旺盛期,需要人工降温,但是不能太剧烈,以免酵母过早沉淀,影响发酵。高泡期一般维持2~3天,每天降糖1.5oP左右。
落泡期:发酵5天以后,发酵力逐渐减弱,二氧化碳气泡减少,泡沫回缩,酒内析出物增加,泡沫也变为棕褐色。此时应控制液温每天下降0.5℃左右,每天降糖0.5~0.8oP,落泡期维持2天左右。
泡盖形成期:发酵7~8天后,泡沫进一步回缩,形成泡盖,应即时撇去泡盖,以防沉入发酵液内。此时应大幅度降温,最后1天急剧降温以使酵母良好沉淀。此阶段可发酵性糖已大部分分解,每天降糖0.2~0.4oP。

第2题:

啤酒制造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是()

  • A、麦芽制造和啤酒生产阶段
  • B、麦芽制造和发酵阶段
  • C、糖化和啤酒生产阶段
  • D、糖化和发酵阶段

正确答案:A

第3题:

简要叙述浓香型大曲酒生产整个糖化发酵过程三阶段物质变化和温度变化。


正确答案: 主发酵期:淀粉→糖→酒精(边糖化、边发酵),温度缓慢上升产生二氧化碳;
生酸期:乳酸、醋酸大量生成,温度保持稳定;
产香味期:酯类生成,尤其是已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的生成及芳香族化合物等的产生;温度下降,达到稳定。

第4题:

啤酒的香气包括()香气()香气和发酵时含氮物质代谢生成的芳香物质。


正确答案:酒花;麦芽

第5题:

高浓发酵的啤酒风味物质与正常浓度发酵的啤酒相比有明显差异,高浓酿造的酯含量增幅较()。


正确答案:

第6题:

试述啤酒发酵过程中含氮物质的变化?


正确答案: 啤酒酵母能利用麦汁中的氨基酸、二肽、三肽等低肽氮化合物,而且二肽、三肽吸收能力较低,对于大分子的蛋白质则不能利用。高肽和蛋白质在发酵中被吸附而沉淀。
啤酒发酵初期,接种啤酒酵母必须通过吸收麦汁中的含氮化合物,用于合成酵母细胞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繁殖细胞。
啤酒酵母吸收氨基酸是依赖于细胞壁一系列的氨基酸输送酶调节吸收。发酵初期只利用8种氨基酸—天冬酰氨、丝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谷酰氨,当前面8种氨基酸浓度下降50%以后,酵母才分泌其他氨基酸的输送酶,输送其他氨基酸进入细胞体内。酵母在合成细胞蛋白质时,有时还需要基础氨基酸的参与,不能很快吸收进入细胞内的氨基酸,只能靠酵母自身合成。在合成氨基酸的过程中,需α-酮酸为前驱物质。影响酵母吸收氨基酸数量的因素除接种浓度、繁殖温度和酵母菌种外,还与麦汁中总可同化氨基酸量和个别氨基酸浓度关系很大,约只有50~75%氨基酸能被酵母利用。
而在发酵后期,酵母细胞向发酵液中分泌多余的氨基酸(主要是甘氨酸、丙氨酸和脯氨酸),使酵母衰老和死亡。

第7题:

啤酒发酵罐中发酵液的对流主要是依靠其中()的作用,另外冷却操作时啤酒()的变化也会引起罐的内容物的对流循环。


正确答案:CO2;温度

第8题:

传统啤酒的主发酵,根据发酵表面现象,将主发酵分为几个阶段,简述其过程


正确答案:①酵母繁殖期麦芽汁添加酵母8~16h以后,液面上出现二氧化碳小气泡,逐渐形成白色、乳脂状的泡沫,酵母繁殖20h以后立即进入主发酵池,与增殖槽底部沉淀的杂质分离。
②起泡期入主发酵池4~5h后,在麦汁表面逐渐出现更多的泡沫,由四周渐渐向中间扩散,泡沫洁白细腻,厚而紧密,如花菜状,发酵液中有二氧化碳小气泡上涌,并将一些析出物带至液面。此时发酵液温度每天上升0.5~0.8℃,每天降糖0.3~0.5oP,维持时间1~2天,不需人工降温。
③高泡期发酵后2~3天,泡沫增高,形成隆起,高达25~30cm,并因发酵液内酒花树脂和蛋白质-单宁复合物开始析出而逐渐变为棕黄色,此时为发酵旺盛期,需要人工降温,但是不能太剧烈,以免酵母过早沉淀,影响发酵。高泡期一般维持2~3天每天降糖1.5oP左右。
④落泡期发酵5天以后,发酵力逐渐减弱,二氧化碳气泡减少,泡沫回缩,酒内析出物增加,泡沫变为棕褐色。此时应控制液温每天下降0.5℃左右,每天降糖0.5~0.8oP,落泡期维持2天左右。
⑤泡盖形成期发酵7~8天后,泡沫回缩,形成泡盖,应即时撇去泡盖,以防沉入发酵液内。此时应大幅度降温,使酵母沉淀。此阶段可发酵性糖已大部分分解,每天降糖0.2~0.4oP。

第9题:

长期以来,国际上著名的各种类型啤酒的代表是:下面发酵淡色啤酒的代表是();下面发酵浓色啤酒的代表是();上面发酵深色啤酒的代表是();上面发酵黑啤酒的代表是()。


正确答案:比尔森啤酒;慕尼黑浓色啤酒;英国棕色爱尔啤酒;司陶特黑啤酒

第10题:

圆筒锥底啤酒发酵罐中发酵液的对流主要依靠()。

  • A、搅拌
  • B、空气
  • C、温度变化
  • D、二氧化碳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