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试论述《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题目
问答题
试论述《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日本《民法典》是界于()之间的混合产物。

A.英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B.法国《民法典》和中国《民法典》

C.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D.美国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参考答案:C

第2题:

钟嵘是如何论述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的?


正确答案: (1)钟嵘根据五言诗在刻画形象和抒写感情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功能,打破儒家传统的偏见,积极倡导五言诗的创作,充分肯定五言诗的历史地位。
(2)他对从建安到刘宋时期的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历史作了具体论述,认为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是高峰,并各以曹植、陆机、谢灵运三人为代表,尤其推崇建安诗歌,称之为“建安风力”。

第3题:

1804年与1990年《德国民法典》在欧洲法律史上均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请问这两部民法典在内容上最为突出的不同点在于?

A.法国民法典规定了契约自由原则,而德国民法典没有

B.法国民法典规定了过失责任原则,而德国民法典没有

C.法国民法典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的自由竞争经济条件,而德国民法典没有

D.德国民法典直接保护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而法国民法典没有


正确答案:CD
   《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一样,承认契约自由原则和过失责任原则。所以AB两项错误;《法国民法典》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早期的民法典,与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这一立法精神,而《德国民法典》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制定的。所以C项正确;《德国民法典》是德国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相妥协的产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所以D项正确。 

第4题:

试述1900年德国民法典制定的历史条件及法典的特色。


正确答案: 历史条件:
1.修改宪法,使制定民法典有了可能
2.自然法学派和评论法学派之争。
特色:
1.法典具有较高的水平和理论基础
2.对无险私有、契约自由、过失责任原则有所发展
3.规定了法人制度和人身雇佣契约
4.规定了较多的一般条款和参照条款5保留了封建残余。

第5题:

试论述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渊源、特点及其发展。


正确答案: (1)法国民法典虽然是一部开创性的的法典,但并未割裂其历史连续性,民法典是在吸收采纳了习惯法、罗马法、教会法、前巴黎高等法院的判决、革命前的王室法令和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事立法等多种复杂的渊源的基础上形成的。
(2)民法典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第一、是一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民法典;
第二、贯彻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法典保留了旧制度的若干残余;
第四、法典继承了罗马法的传统;第五、民法典用语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立法注重实际应用。
(3)民法典自颁布之后,在最初70多年修订极少,但在19世纪下半叶,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民法的变化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
第一、物权的主体和客体增多;
第二、对所有权的限制明显加强;
第三、契约自由受到限制和干预;
第四、过失责任原则与无过失责任原则并用;
第五、父权和夫权被极大的削弱,原来有关人格和身份不平等的规定绝大多数都已被修改。

第6题:

试述《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1871年德国统一后,帝国宪法明确规定制定国家统一民法典的权利属于帝国中央,从而为统一的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宪法依据。自1874年帝国联邦议会成立法典编纂委员会伊始,历时22年,民法典在1896年由帝国国会通过,1900年1月1日开始施行。德国民法典以罗马法《学说汇纂》为蓝本加以编纂,分为总则、债的关系、物权、亲属和继承5编,共2385条,规模庞大。
民法典的特点:
1、法典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重新诠释和发展了资本主义民法基本原则。
2、法典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正在兴起的新型民事法律关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明确的确认。
3、民法典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4、民法典包含了众多的一般条款。
5、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堪称经典。创立了五编制的结构体例。
历史地位:1900年的民法典是德国第一步资产阶级民法典,对德国统一法制作用巨大,并称为德国民法发展的基础。同时,它也是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国家编纂的规模最大、对现代资产阶级民事立法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民法典。

第7题:

简述唐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唐朝在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宣宗等朝,进行过较大的立法活动。唐太宗登基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在《武德律》的基础上重修法律,历经十年,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修成《贞观律》十二篇,五百条。至此,唐朝法规中律、令、格、式四种基本形式已齐备。从现存的唐代法典《唐律疏议》看,唐代法律的基本内容是集历代法律之大成,并增加了许多方面的新法规,使之更加系统、严整。唐律体系之严整,内容之详尽、细密,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继承、发展以前历代的传统,大大丰富了刑事立法的内容,而且非常注重经济立法和民事立法,制定了众多的调整经济关系和民事关系的专门规条,使其成为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完备的封建法典,为以后的封建王朝提供了优秀的样板。
隋唐五代时期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唐朝制度,达到了中国古代法制的较高水平,不仅为其后的宋、元、明、清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周围一些国家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8题:

世界民法的有益成果是中国民法典的有益借鉴。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是()

A.罗马法

B.德国民法典

C.法国民法典

D.瑞士民法典


答案:C

第9题:

试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


正确答案: 要点:背景:五四前后,一些教育社团积极倡导学制改革,1920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两届年会均讨论学制改革,1921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孟禄来华讲学,同年,广州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届年会以学制改革为主要议题,并提出了改革提案,征求全国意见,由此学制改革的热潮迅速遍及全国。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最后教育部于1922年11月以大总统名义颁布实行。
主要内容:
①指导原则:学制规定了“七项标准”。
②学校系统:采用“六三三”分段的形式,即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3年,大学4至6年。
历史地位:这一学制的进步性:
①它缩短了小学的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②延长了中学的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同时将中学分为两个阶段,既增加了办学的灵活性,又有利于中学的普及。
③取消了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④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可使学生有较大的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之需。“六三三”学制的基本结构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一直延续下来,甚至影响到新中国的学制。

第10题:

试论述《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1)德国民法典共5编,分为总则、债的关系、物权法、亲属法、继承法。
(2)《德国民法典》的意义:就内容而言,法典适应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方面有许多创新和发展:确认了法人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地位;确认了契约自由原则、过失责任原则和无限私有制原则,又对这些原则的适用设定了必要的限制。就立法技术而言,法典结构体系严密而富有逻辑性,用语精确而科学;包含了众多的一般条款。
德国民法典的颁布,不仅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发展,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民事立法也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