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浅述《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重要贡献。

题目
问答题
浅述《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创作论,其实就是指的“虚静”说、“物化”说。
虚静,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指的是人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一种静观的精神。老子首先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庄子则又极大地加以发挥。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根据《庄子》书的论述,也就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我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创作者不再感到主体自我存在,便进入了所谓"物化"境界,也叫做"以天合天",主体的"自然"和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物化‛的思想,本来也是庄子提出的哲学认识论,即主张作为主体的人在体认客观事物之‚道‛的过程中,在心灵‚虚静‛的状态下,最后要达到、也能够达到一种物我同构、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即彻底泯灭认识的主、客体之间的界限。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布—齐分布的机理浅述


正确答案: 布—齐分布的特点在于我们所考察的具体对象的绝大多数集中于少量主体来源。

第2题:

《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意在言外

第3题:

中国古代的庄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


正确答案:×
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第4题:

《知音》是《文心雕龙》的第48篇,是关于()

  • A、文学起源论
  • B、文学创作论
  • C、文学结构论
  • D、文学批评和鉴赏论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中国古代文论对于悲剧心理与文学创作关系进行了很多的探讨,下列属于这种探讨的是()

  • A、净化说
  • B、发愤着书
  • C、不平则鸣
  • D、穷而后工
  • E、文以载道

正确答案:B,C,D

第6题:

简述庄子的相对论。


正确答案:庄子认为,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人们的认识能力有强弱,知识涵养有大小,立场观点有不同,因此对于同一问题解答方式、应答内容就会有不同。井底之蛙、望洋兴叹都表达了人的认识有限性的思考。与其以人的有限性观察各种存在物,不如尽量舍弃身从道,从道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7题:

简述18世纪中后叶至19世纪初的几位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对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 (1)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英国诗人W·布莱克、L·卡洛尔、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意大利作家科洛迪,以及丹麦作家安徒生。
(2)正是由于他们的作品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才使世人“发现”了儿童文学的诞生,从而在世人眼中儿童文学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这些天才作家创作的突出特点是有较强的想象性,真正使儿童文学成为审美对象。

第8题:

浅述《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重要贡献。
《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创作论,其实就是指的“虚静”说、“物化”说。
虚静,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指的是人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一种静观的精神。老子首先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庄子则又极大地加以发挥。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根据《庄子》书的论述,也就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我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创作者不再感到主体自我存在,便进入了所谓"物化"境界,也叫做"以天合天",主体的"自然"和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物化‛的思想,本来也是庄子提出的哲学认识论,即主张作为主体的人在体认客观事物之‚道‛的过程中,在心灵‚虚静‛的状态下,最后要达到、也能够达到一种物我同构、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即彻底泯灭认识的主、客体之间的界限。

第9题: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正确答案:庄子思想的影响

第10题:

简述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民族个性。 


正确答案: 一、中国文学自始至终体现了关注现实和人生的伟大精神。中国的上古神话中所描写的人物,都是活跃于先民生活中的英雄,而不是像西方神话那些远离人群的天上神灵。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教民稼穑的神农氏、怒触不周山的共工、炼石补天的女娲、取箭射日的后羿以及与洪水搏斗的大禹等,其实都可能是氏族部落的首领。他们神力非凡的活动与创造,其实也就是先民改造自然环境的斗争和成果,他们的神格其实也就是人格力量的集中和体现。后来的诗词歌赋和戏曲小说,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命运,诗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拥抱人生,即使是浪漫主义诗人也不曾忘却世态,后来的小说家们也都以深刻的观察去揭露丑恶,张扬美好。
二、中国文学自古强调教化功能,主张“文以载道”,这是由于中国文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其发展中一直离不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轨道,因而诗词文赋都成为政治教化的手段,作家们都通过著书立说来表达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其中大多数以积极参与治乱的态度忧国忧民,时刻不忘自己的人生追求,只有在自己的理想受到挫折的时候才“独善其身”。
三、中国文学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中国文学无论是散文还是诗词戏曲,都是抒发情怀、表现意趣的。这与中国的其他艺术创作是一样的。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歌赋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都喜欢利用简洁、含蓄、回环的语言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就形成中国文学特有的抒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