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某初中二年级有五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数学教学,对试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反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练习,持续半年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请您指出该研究的类型,特点,可能的研究假设,自变量,因变量,并写出该类型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

题目
问答题
某初中二年级有五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数学教学,对试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反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练习,持续半年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请您指出该研究的类型,特点,可能的研究假设,自变量,因变量,并写出该类型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该研究属于教育实验研究。
(2)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3)其中可能的研究假设是: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反思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变量是学生的反思,因变量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了解某校近视的现患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分层抽样

B.单纯随机

C.整群抽样

D.系统抽样


参考答案:B

第2题:

某校初一年级共三个班,一班与二班人数之和为98,一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6,二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8,则二班人数为:

A.48

B.50

C.58

D.60


正确答案:B

第3题:

对两个初二年级班进行教学方法实验,这两个班的学生在人数、男女生数目、年龄学习成绩、教材和教师水平等各方面的情况都相同(或相似),对一个班的学生采斥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对另一个班的学生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学,实验一个阶级,进行澳验,从而评判自学辅导法的效果.这种实验方法为().

A.单组实验法

B.等组实验法

C.循环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正确答案:B

第4题:

一项名为“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一(3)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在实验班采用学生自学后尝试自己解题、讨论释疑、教师点拨等教学方式,并规定教师一节课上的讲解和讲述不得超过10分钟;在控制班则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巩固的方法。实验周期为一个学年,根据实验前后两班数学测试成绩的差异比较,判斯自学辅导有无效果。 (1) 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2) 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 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其格式为: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用前测成绩的比较来把握两班起始状态的差异。 (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不打乱原有的编班,容易操作;有控制组和前后测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取样偏差,提髙实验的内在效度。 主要的局限性在于:选择现成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没有作等组处理,内在效度可能受到影响;实验仅以一所重点中学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髙,外在效度不髙。

第5题:

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 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 另一个班是对照班(控制班)。实验前对两个班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 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 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 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 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 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测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迁 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1) 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 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 哪些? (4) 该实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 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采用的设计类型为:非随 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2) 该实验研究的假设是:反思教学活动可 以提髙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 自变量:对学生进行的反思教学活动 (包括每节课5分钟的课堂反思练习及课外反思 练习)。 因变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无关变量:实验班教师与对照班教师的教学 水平、教学风格;由于非随机分派造成的两个裹 学生本身的特征差异(包括学习成绩髙低、学习 风气、学习能力等的不同);被试的缺失;学生成 熟度的影响;历史的影响等。 (4) 优点: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可以控 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 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选择的偏差,从而 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缺点:没有完全采用随机方式分派被试,选 择与成熟、选择与历史的交互作用可能降低实愛 内在效度;如果两组被试选择不当,可能造成绞 计上的误差。在外部效度方面,不能控制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也不易控制选择偏差、 实验安排造成的反作用效果。 (5)该类型实验报告应主要包括: 题目:指明研究的主要变量。 前言: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目的;对已有 研究的综述以及对本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的描 述;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理论框 架等。 研究方法:包括核心概念界定,被试的条件、 数量、取样方法。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组与控制 组的情况,研究的自变量及无关变量等的控制等。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时间 的选择等,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 果的检验方式。 实验结果: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要求简要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客观 呈现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和附录。

第6题:

某校准备选四个班级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奖励。从学习来看,A、B两个班级比C、D两个班级好。

据此,再加上下列哪项判断可能推出“E班比D班学习好”的结论?( )

A.E班的学习比C班好

8.E班的学习比A班好

C.E班的学习比B班差

D.B班的学习比A班好


正确答案:B
【解析】E比A好,A比D好,所以E比D好。做此类题的方法是:如果要推出E比谁还好,那就让E比比较好的还要好;如果要推出E比谁还差,那就让它比比较差的还要差。故选B。

第7题:

再一次捐书活动中,甲乙丙丁班的捐书数有如下关系:乙丙两个班的捐书数之和与甲丁两个班的捐书数之和相同。甲乙两个班的捐书数之和大于丙丁两个班的捐书数之和,T班的捐书数大于甲,丙两个班的捐书数之和。那么这四个班捐书数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B
因为了班的捐书数大于甲、丙两个班的捐书数之和,所以捐书最多班级的为丁或者乙,假设最多班级的为丁,因为乙+丙=甲+丁,则甲为拥书最少的班级。那么与甲+乙>丙+丁矛盾。因此最多的班级为乙班级,因为乙+丙=甲+丁,则丙为捐书最少班级,所以甲+乙>丙+丁。 解法二:假设四个班级人数分别为1,2,4,5。因为丁>甲+丙,则丁为4或5。如果丁为5,因为乙+丙=甲+丁,则甲为1,乙为4,丙为2,但是题日又提到甲+乙>丙+丁,则1+4<2+5,因此产生矛盾。故最多的班级为乙。

第8题:

:某校四年级原有两个班,现在要重新编为三个班,将原一班的1/3与原二班的1/4组成新一班,将原一班的1/4与原二班的1/3组成新二班,余下30人组成新三班。如果新一班的人数比新二班的人数多10%,那么,原来一班有多少人?( )

A.39

B.48

C.69

D.72


正确答案:B

第9题:

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中的 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控制班)。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请回答: (l)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哪些? (4)该实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为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不相等控制组设计,或非随机分派控制组设计)。 (2)本实验研究的假设是:如果数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就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该研究的自变量是学生的各种反思训练活动;因变量是反映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测验成绩;无关变量包括教师情况、课堂纪律状况、学生学习风格等不作自变量处理的变量。 (4)这种设计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因为它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量工具、被试者的流失等因素;由于有前测,可以与后测进行比较,凸显实验效果。缺点是:没有完全采用随机方式分派被试,会干扰实验效果,影响实验的效度。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等。

第10题:

在某护校学生近视率的调查中,该校共20个班,每班均有30人。采用以“班”为单位,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对抽到的5个班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是

A.分层抽样
B.理论抽样
C.整群抽样
D.定额抽样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