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析计划组织方法。
第2题:
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征兆。
第3题:
答案:
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和变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76年—1829年,实行“赡循制”,共53年,美国建国初期,受地域面积和人口所限,其公务员只是主导国家政治的少数经济精英的一个延伸,政府规模较小,人数较少,且无党派观念。
第二阶段,1829年—1883年,实行“分肥制”,共54年,1829年,美国时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美国政治体系中引入“分赃制度”,也称“恩赐”。他认为公务员的任命与晋升应取决于其是否站在了“胜利的一方”,同时还认为这种做法可以防止腐败。自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党分肥制这种以党派关系分配政府职务的制度成为总统和政党酬谢支持者、录用亲信和控制联邦政府人事部门的工具。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这种做法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当时的美国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区别还不明确,政府的规模与职能也不像后来那样庞大与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新总统通过“封官许愿”,不仅可以协调本党内部的矛盾,加强党内团结,还可以把官员都置于政党的控制之下,进而巩固自己的地位。
第三阶段,从1883年开始,实行“功绩制”,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党分肥制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一是在选任官员上任人唯亲,难以满足繁杂行政事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严重妨碍政府工作效率;二是南北战争以后,美国政府贪污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风气与封官许愿的做法是密不可分的。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剧烈动荡、激化的社会矛盾和政党分肥制带来的弊端,最终促成了1883年《彭德尔顿法案》的出台。这标志着以功绩制为核心的美国现代文官制度初步形成。其重要贡献是将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建立政务官和事务官二元制责任体系,把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价值中立确立为美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据此,对政府职位按照政务类和事务类进行划分,以民主选举、政党政治来保证民主,由民选获胜的政党任命政务官,确保执政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得以贯彻执行;以政治上保持中立、受过专业训练、具有良好技能的事务官负责政府日常运转,从而保证效率,这些事务官通过竞争考试和择优录用,改变了依靠“品德”和“政治忠诚”为基础的政府人事任命规则,直接扩大了公务员的社会基础,同时保证了公共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进入20 世纪后,随着政府规模扩大与公务员人数增多,公务员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公务员进行科学和有效管理也日益成为一项紧迫任务。1978 年10 月,国会通过了《公务员制度改革法案》,第一次以法律方式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应遵循的九条“功绩制”原则。改革的核心是推进按工作表现付酬的“功绩制”,强调利用报酬来刺激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以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率。同时,这次改革创设了一种完全平行于普通公务员制度的高级公务员制度,即在政务官之下、普通公务员之上,建立了一个高级公务员层级。高级公务员跨越了政治与行政的界限,把政治家与官僚,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角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混血儿模式”,强化了总统(执政党)对官僚的控制,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的回应性,特别是政治回应性。这次改革成为继1883 年《彭德尔顿法案》颁布以来,美国公务员制度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近几届的美国政府公务员发展和完善
1.克林顿政府的“重塑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从1993年到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进行了一场持续8年的“重塑政府”运动,其中包括称为“重塑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务员制度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务员雇用受规则限制且程序繁琐,职位分类和薪酬制度缺乏弹性,绩效管理制度与组织的使命及目标脱钩,行政机构没有自主管理的空间”等问题。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由过程或程序导向转变为结果导向,政府各部门都以对职责及目标所做的贡献来评价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二是由集中管理转变为授权管理,给予各部门管理者必要的人事决定权,使扁平化组织有更多自主管理职权;三是由刚性规则管理转变为弹性管理,在简化规则的基础上,联邦政府行政机构及管理者在适用人事规则时具有适度的弹性或灵活性;四是由服从性管理转变为激励性管理,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杠杆,而不是依靠强制服从的控制工具,使被管理者实现工作目标。
2.布什政府的“人力资本战略管理改革”。进入21世纪之后,布什政府推行“总统管理议程”改革方案,力图通过加大实施弹性政策与实验工程,进一步推进公务员制度的现代化转型,走向一种以人力资本战略管理为特征的新型公务员制度。第4题:
简析影响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层次与幅度的主要因素。
第5题:
简析我国当代组织文化的走向。
第6题: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程序有哪些?(重点)
第7题:
简析行政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8题:
试述行政组织变革的主要征兆。
第9题:
简析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
第10题:
简析命令与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