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河蟹黑鳃病如何防治?

题目
问答题
河蟹黑鳃病如何防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河蟹聚缩虫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河蟹聚缩虫病是由于池水过肥,或长期不换水,使聚缩虫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病蟹的关节、步足、背部、额部、附肢及鳃上都附着聚缩虫,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严重者常在黎明前死亡。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经常注、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②每立方米用虾蟹保护剂15克,放塑料桶内,用1%的盐水浸溶,2小时后,全当泼洒(注意:虾蟹保护剂的毒性与盐度有关,如养蟹池有一定盐度,则每立方米用虾蟹保护剂10克即可)。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25克~0.6克兑水全池泼洒。④每立方米水中加入新洁尔灭0.5克~l克和高锰酸钾5克~10克配成混合液,充分溶解后浸洗病蟹10分钟~15分钟。

第2题:

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因:
(1)细菌(弧菌、丝状细菌)、真菌(镰刀菌病)感染,固着类纤毛虫附生;
(2)水质底质恶化,pH值长期偏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3)防治虾病时使用的药物不恰当,如硫酸铜、高锰酸钾(铜离子可直接损伤鳃丝,高锰酸钾的锰形成二氧化锰黏附在鳃丝表面,都可引起黑鳃)
(4)长期缺乏维生素C(白黑斑病、黑斑病、黑鳃病)。
2.诊断:剪取部分鳃丝做水浸片镜检:
(1)鳃丝表面有污物附生,鳃组织并不变黑——丝状细菌、固着类纤毛虫、海藻引起的黑鳃;
(2)鳃丝组织坏死变黑——弧菌、镰刀菌等;非生物病因。
3.防治:
(1)细菌性黑鳃可口服氟哌酸、土霉素等抗生素进行防治;
(2)镰刀菌、固着类纤毛虫引起的黑鳃:福尔马林、含氯消毒剂消毒水体;
(3)对于因水质恶化引起的黑鳃,可采用换水、添加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以及泼洒沸石粉或白云石粉等措施防治;
(4)因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黑鳃可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

第3题:

下列对对虾烂鳃病描述正确是( )

A.烂鳃病的发展一般经黄鳃、黑鳃至烂鳃的过程

B.鳃丝局部或全部变黄(黄鳃),随病情发展,鳃丝颜色进一步加深变黑(黑鳃),并最终发展为烂鳃

C.对虾因缺氧而浮于水面或卧于池边,游动缓慢,反应迟钝,摄食下降甚至停止摄食,最后因缺氧而死

D.以上全对


正确答案:D

第4题:

河蟹上岸不下水症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在我们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经常发现仔蟹、幼蟹会爬到池边、网边或水草上,不愿下水的现象,称为"上岸不下水症",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其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一般不外乎四方面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1)由水质差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剩余饲料、动植物尸体、死亡藻类、高密度仔蟹、幼蟹的生理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在水中不断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当其超过标准时,抑制蟹的呼吸,从而引起仔蟹、幼蟹不适,不愿下水。改善方法有:适当稀释放养密度,经常适量换水或定期使用改善调节水质的生物制剂如PSB、EM原液和净水剂等。
(2)由营养不均衡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长期营养不均衡,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致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造成生理性病变。防治方法有:应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经常性添加适量脱壳素、多种B族维生素、Vc、叶酸、烟酸、肌醇、氯化胆碱和脂溶性A、D、E、K3等。
(3)由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如杆菌类、弧菌类、假单胞菌类,防治方法有: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内服红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类药物。
(4)原生动物与寄生虫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引起的。如吸管虫、聚缩虫、累枝虫,病蟹体表、鳃部多伴有细绒毛状物(轻微的镜检才可发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且摄食减少,螫足无力,体表与附肢有滑腻感,防治方法有:加强投饵管理,合理放养,保持良好的水质是关键。可择时选用市面上反映较好的甲壳净、纤虫净等药剂连续治疗l~2次,隔日再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可明显减少由这种缘故引起的上岸。

第5题:

河蟹水肿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该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在池边,停止摄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防治方法:
①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的惊扰,不使其受伤。②每立方米水体用土霉素0.5克~l克对水全池泼洒。③每公斤河蟹用土霉素或红霉素0.1克~0.2克拌饵投喂,连喂7天。

第6题:

河蟹感染河蟹颤抖病后的症状不包括()

  • A、病蟹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
  • B、步足肿大,出血
  • C、步足颤抖,环爪
  • D、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或黑色

正确答案:B

第7题:

如何防治烂鳃病?


正确答案: (1)鱼种放养前用浓度10mg/kg的漂白粉药液或浓度为15—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30min或用2%~3%食盐水浸洗10~15min。
(2)在发病季节,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浓度为15~20mg/kg,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或者每半个月泼洒一次漂白粉,浓度为1mg/kg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3)发病池可全池泼洒漂白粉1mg/kg泼洒漂粉精0.3~0.5mg/kg或强氯精0.3~0.5mg/kg或优氯精0.3~0.5mg/kg或优氯精0.5mg/kg。
(4)全池泼洒二氯浓度为0.1~0.2mg/kg或泼洒二氯海因浓度为0.4mg/kg或泼洒富溴浓度为0.1~0.2mg/kg。
(5)发病时也可用五倍子2~4mg/kg磨碎后浸泡过夜全池泼洒;或用大黄氨水液全池泼洒用0.3%的20倍大黄重量的氨水浸泡大黄12~24H带渣全池泼洒其大黄浓度为.5~3.7mg/kg。
(6)在外用药的同时口服药物效果更好每千克鱼每天用复方新诺明10~20mg/kg或者氟哌酸20~50mg/kg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5天。

第8题:

河蟹感染河蟹颤抖病后的症状不包括( )

A.病蟹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

B.步足肿大,出血

C.步足颤抖,环爪

D.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或黑色


正确答案:B

第9题:

河蟹肝坏死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外观病蟹体表污物较多,体色变暗,壳薄壳软;内观肠内无物.肠壁较薄、鳃丝变黑或水肿,肝脏病变,早期呈黄、白点状相间,如散黄鸡蛋,镜检有油滴状分散物,中期颤色变白、呈臭豆腐状,后期腐烂化水,呈透明胶水状。病蟹食欲不振,上岸,严重时绝食,中午都上岸。河蟹肝坏死是新发病,目前尚未有特效药,广大渔民普遍采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三氯乙氰尿酸盐类消毒杀菌药外泼。内服环丙沙星、甲砜霉素等,据养殖户普遍认为,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发病早期的池及蟹确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第10题:

如何区分河蟹纤毛虫病、水霉病、着毛病?


正确答案:纤毛虫病、水霉病、着毛病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最容易感染的三种疾病。这三种疾病在症状上很相似,即当把河蟹取出水面以后,蟹体表面很不干净,有一层泥浆,粘粘的。因此容易混淆,以致用错药。其实它们在症状、病因和用药上都有区别。
症状上的区别:病蟹经冲冼后放在清水中即可鉴别,纤毛虫为棕色的或黄绿色的绒毛;水霉病是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菌丝的末端有球状孢子或由孢子联成的黑色菌块;着毛病是较长的绿色丝状、弯曲目无规律的绒毛。
病因和病原的不同:纤毛虫病属河蟹的寄生虫病,由纤毛虫体寄生而发病,其病因与放养密度大、水质不清新、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及有纤毛虫蟹种有关;水霉病属河蟹的霉菌病,是由水霉菌的侵入而发病,它的发生与水质过肥、水质不清新、注水量少、蟹体受到外来的机械损伤和敌害的破坏有密切关系;着毛病是藻类在蟹体附着增生而发病,其病因与水质过肥、水的pH值小于7.5、池中长有青苔等藻类微
生物有关。
用药不同:纤毛虫应用杀虫的药,水霉病应用灭真菌的药,着毛病应用灭藻类的药,三者之间不可通用。治纤毛虫应用硫酸锌,治水霉病应用亚甲基兰,治着毛病可用石灰提高水的pH值或用硫酸铜全池泼洒。在治疗以上三种疾病时,首先必须换水,改变其生态环境。以上药品毒性很强,在使用上要特别小心,要根据池塘中的实际水量用药,药的浓度:硫酸锌为0.3克/米3,亚甲基兰为2~3克/米3,石灰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