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单选题以扩散传质为主的烧结中,到烧结中期时,收缩达()A 70%B 80%-90%C 90%D 85%-95%

题目
单选题
以扩散传质为主的烧结中,到烧结中期时,收缩达()
A

70%

B

80%-90%

C

90%

D

85%-9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高炉常用的炉料结构有()。

  • A、高碱度烧结矿配加低碱度烧结矿
  • B、以酸性球团为主,配加高碱度烧结矿
  • C、100%的酸性烧结矿
  • D、以高碱度烧结矿为主,配加天然矿或酸性球团矿

正确答案:A,B,D

第2题:

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蒸发-凝聚传质、扩散传质、流动传质和溶解-沉淀传质四种,产生这四种传质的原因依次为()、()、()和()。


正确答案:压力差;空位浓度差;应力-应变;溶解度

第3题:

熟料烧结过程中,当液相量达一适量时,产生粒度均匀,孔隙较大并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熟料,称()。

  • A、黄料
  • B、正烧结熟料
  • C、过烧结熟料
  • D、近烧结熟料

正确答案:B

第4题:

问答题
如何用烧结模型的研究方法判断某种烧结过程的机构?烧结温度、时间、粉末粒度是如何决定具体的烧结机构的?以表面扩散为例讨论物质迁移机理和烧结收缩过程。

正确答案: 1)建立烧结球模型→选定表征烧结过程的可测的几何参数,如烧结颈尺寸、中心距→假定某一物质迁移方式,建立物质流的微分方程→根据具体边界条件求解微分方程→解析式(可测参数与时间关系)→模拟烧结实验,由实验数据验证所得涵数关系→确定该物质迁移机构是具体烧结体系的烧结机构。(或根据烧结实验所得的实验数据去验证已知某种烧结机构的函数关系)
2)烧结机构的动力学特征方程通式为:Xm/an=F(T).t
3)表面扩散是球表面层原子向颈部扩散。所用模型为两球相切模型。烧结早期,有大量连通孔存在,表面扩散使小孔不断缩小与消失,而大孔隙增大,所以总的孔隙数量和体积减少,出现明显收缩;烧结后期,形成闭孔隙后,表面扩散只能促进孔隙表面光滑,孔隙球化,而对孔隙的消失和烧结体的收缩不产生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陶瓷烧结的传质机理主要有?


正确答案: 蒸发-凝聚、扩散、粘滞流动和塑性流动、溶解-沉淀。

第6题:

固相烧结与液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是什么?固相烧结与液相烧结之间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固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蒸发-凝聚传质和扩散传质,液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溶解-沉淀传质和流动传质。固相烧结与液相烧结的共同点是烧结的推动力都是表面能;烧结过程都是由颗粒重排、物质传递与气孔充填、晶粒生长等阶段组成。不同点是:由于流动传质比扩散传质速度快,因而致密化速率高;固相烧结主要与原料粒度和活性、烧结温度、气氛成型压力等因素有关,液相烧结与液相数量、液相性质、液-固润湿情况、固相在液相中的溶解度等有关。

第7题:

下列过程中,哪一个能使烧结体的强度增加而不引起坯体收缩?()

  • A、蒸发-凝聚
  • B、体积扩散
  • C、流动传质
  • D、溶解-沉淀

正确答案:A

第8题:

如何用烧结模型的研究方法判断某种烧结过程的机构?烧结温度、时间、粉末粒度是如何决定具体的烧结机构的?以表面扩散为例讨论物质迁移机理和烧结收缩过程。


正确答案: 1)建立烧结球模型→选定表征烧结过程的可测的几何参数,如烧结颈尺寸、中心距→假定某一物质迁移方式,建立物质流的微分方程→根据具体边界条件求解微分方程→解析式(可测参数与时间关系)→模拟烧结实验,由实验数据验证所得涵数关系→确定该物质迁移机构是具体烧结体系的烧结机构。(或根据烧结实验所得的实验数据去验证已知某种烧结机构的函数关系)
2)烧结机构的动力学特征方程通式为:Xm/an=F(T).t
3)表面扩散是球表面层原子向颈部扩散。所用模型为两球相切模型。烧结早期,有大量连通孔存在,表面扩散使小孔不断缩小与消失,而大孔隙增大,所以总的孔隙数量和体积减少,出现明显收缩;烧结后期,形成闭孔隙后,表面扩散只能促进孔隙表面光滑,孔隙球化,而对孔隙的消失和烧结体的收缩不产生影响。

第9题:

填空题
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蒸发-凝聚传质、扩散传质、流动传质和溶解-沉淀传质四种,产生这四种传质的原因依次为()、()、()和()。

正确答案: 压力差,空位浓度差,应力-应变,溶解度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单选题
以扩散传质为主的烧结中,从工艺角度考虑,在烧结时不需要控制的变量()
A

烧结时间

B

原料的起始粒度

C

温度

D

烧结速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