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问答题简要综合评述当前中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状况、特征、及控制对策

题目
问答题
简要综合评述当前中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状况、特征、及控制对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结合实际谈谈当前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答案:当前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有:
(1)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
(2)标准不一致,权威性差
(3)指导性不强,评价效果差
(4)研究薄弱,可操作性不强
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建议:
(1)提升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地位
(2)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机构

第2题:

简要评述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的特点、学术价值及其在新闻学研究中的影响。
《中国报学史》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报刊发展史的著作,全局系统地、清晰地勾勒出从汉唐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脉络,并且介绍了报业的经营管理、新闻教育、新闻团体、新闻法律等方面的情况。从该书的主要观点到诊断到文字表述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爱国、民主、进步、思想敬业精神,为新闻学研究树立了治学与道德风范。因此,该书被称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开山之作”。该书史料翔实,多为第一手材料,为中国报刊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第3题:

结合中国自身发展的现实,评述当前特殊型地方政府的作用。


参考答案:

当前特殊型地方政府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中国的国情看,设置特殊型地方政府具有必要性,以此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2)回顾中国特殊型地方政府的发展,其在促进社会发展上起过良好的作用。
(3)在未来时期里,其仍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4题:

简要评述梁启超及《时务报》


正确答案: 梁启超以利用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从23岁起就开始从事办报活动,一生主办了诗歌报刊:《万国公报》《新民丛报》《时务报》《清议报》等等,此外还积极参与各地的办报活动,在一生的办报活动中,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的办报理论和新闻思想:
①认为报馆是维新的耳目喉舌,提出“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
②认为报馆的两大职能是: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③提出办报的四个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④提出强调并舆论的重要性,认为无论何种政体,健全的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而报纸是造成舆论最重要、最有力的机关;
⑤在我国最早提出了“党报”、“机关报”的概念
⑥创造了“新文体”,即“报章体”,其特征是语言丰富,条理明晰,平易畅达,笔调自由,感情充沛,也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
《时务报》:
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被查封后,康有为多方联系,策划另办报纸,得到了黄遵宪的大力支持,1896年,黄遵宪、汪康年、吴德潇、走凌翰、梁启超等五人联名发起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汪康年任总理,负责报馆内外事务。梁启超任主笔,负责具体的文字工作。
《时》为周刊,线装书册式,该报的宗旨是宣传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身后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欢迎,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特别是梁启超长达6万余字的《变法通议》,在该刊上连载21期,影响相当深远。随着他们对现实和腐败当局的揭露,很快遭到了顽固派的抵制,尤其是以张之洞为首的顽固派官僚对报内事务横加干涉。1897年,梁启超被黄遵宪推荐,赴湖南任时务学堂总教习,《时》从第55期起由汪康年主持,69期后停刊。

第5题:

试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正确答案: ①建立健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②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管理;③加强能源利用的管理;④合理使用空调设备;⑤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第6题:

简述中国博物馆当前发展现状,并评述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参考答案:

中国博物馆当前发展现状:
1、博物馆建设已具规模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赞助为辅,改变了博物馆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模式;
3、博物馆藏品保管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4、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日益凸显,对外交流不断扩大;
5、博物馆馆际不断加强,生存空间日益扩展;
6、博物馆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研究成果。
从博物馆的总体结构上看,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办馆主题单一,
二是全国博物馆70%属于历史文化类,2/3集中在文物部门管理,具有行业特点的专题博物馆数量不多,直接反应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博物馆更是寥寥无几;
三十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还不尽人意。博物馆的发展对策就是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依法加强对博物馆的管理;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博物馆的生机与活力;以人为本,不断推出贴近群众的陈列展览。


第7题:

简要评述斯诺、史沫特莱等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及其贡献。
埃德加·帕克斯·斯诺(1905-1972)1928年被聘为《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街区报》的特约通讯员。1928年作预期一年的环球旅行,当年9月来到中国,原计划采访6个星期,结果却是在这个苦难沉重的国家里生活与工作了13年,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一八事变后,斯诺立即却东北报道战事。一二八事变,他又冒着炮火往来于两军阵地之间,写出了许多出色的占地报道。后撰成《远东前线》一书,于1933年在美国出版。1936年6月,斯诺经宋庆龄介绍,从北平赴陕北采访,成为第一个进入陕甘宁解放区的外国记者。他在陕北3个多月,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贺龙、邓发等中共领导人和许多工农群众,并多次深入甘、宁前线采访,掌握了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10月中旬离开解放区。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共上海地下党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第一个中文版本,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行,书名改换为《西行漫记》。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影响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革命征程。该书风行世界,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成为畅销的世界名著。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890-1950)出生于美国密里州北部贫困的农村,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自学,19岁考入一所师范学院,并以优异的写作才能当上了沉重刊物的编辑。1928年12月,史沫特莱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历时10年有余,谱写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章”。史沫特莱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以及报告文学、长篇巨著,真实纪录了那些年代中国的历史剧变,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求生存、求解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实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8题:

简要评述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局限性


参考答案: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像数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其基本程序是创设情景,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其显著特点就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因而,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适用于新课讲授、解题教学等课堂教学,也可用于课外教学活动。运用发现模式的好处就是能使学生在发现中产生“兴奋感”’,从“化意外和复杂性为可预料性和简单性”的行动中获得理智的满足,同时获得具有“迁移性”的数学能力,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不过,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用于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课例教学中,因此,只适合在好班中实施,而不宜在差班级采用。由于“发现式学习”所需时间较“系统学习”多,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也不宜频繁使用。

第9题:

简要评述斯诺在中国的新闻活动。


正确答案: 1935年夏天,为了解"红色中国",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斯诺不仅对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切身感受,也和红军领导人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出于记者的良知,斯诺在回到北平后,向世人披露了红军的真实情况,揭示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以及他们所以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的源泉,使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真切地了解了当时尚处于弱小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战胜利的曙光。

第10题:

综合评述社会问题的特征。


正确答案:是一种客观条件;是一种主观定义;受价值判断的影响;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具有一个发展过程;是系统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