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简要评述斯诺在中国的新闻活动。

题目
问答题
简要评述斯诺在中国的新闻活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要评述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的特点、学术价值及其在新闻学研究中的影响。
《中国报学史》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报刊发展史的著作,全局系统地、清晰地勾勒出从汉唐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脉络,并且介绍了报业的经营管理、新闻教育、新闻团体、新闻法律等方面的情况。从该书的主要观点到诊断到文字表述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爱国、民主、进步、思想敬业精神,为新闻学研究树立了治学与道德风范。因此,该书被称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开山之作”。该书史料翔实,多为第一手材料,为中国报刊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第2题:

简要评述斯诺在中国的新闻活动。


正确答案: 1935年夏天,为了解"红色中国",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斯诺不仅对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切身感受,也和红军领导人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出于记者的良知,斯诺在回到北平后,向世人披露了红军的真实情况,揭示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以及他们所以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的源泉,使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真切地了解了当时尚处于弱小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战胜利的曙光。

第3题:

简要评述道教在唐代的发展和影响。


参考答案:由于唐王朝的皇帝姓李,所以从李渊起唐皇帝就以教主的后裔自居,积极扶植道教,企图借助神权来巩固皇权。乾封元年(666年),高宗下令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进一步尊老子为大圣祖,令人画老子像颁于天下,要求生徒皆习《老子》、《庄子》等,又封庄子为南华真人,以壮大道教的势力。唐代在道教理论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涌现了许多道教学者,他们对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发展。由于唐皇室的大力倡导,唐代研究老庄思想蔚然成风。唐代对道教经籍继续加以收集和整理,道书数量益增,并汇编成藏,正式刊行。道教科仪在唐代有较系统的发展。道教内丹道在唐代有很大的发展。道教宫观不仅遍布全国,且规模日益宏大,对以后道教宫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都有直接的影响。

第4题:

简要评述拿破仑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


正确答案: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名声大噪,成为资产阶级强有力的代表人物。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他颁布《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立法的规范。他还率领法军抗击欧洲反法同盟,打击了欧洲各国封建势力,但他也借对外战争进行掠夺,遭到各国人民反对。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封建王朝得以复辟。

第5题:

简述斯诺在中国的新闻活动。


正确答案: 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1928年,时年25岁的斯诺来到中国,共在中国度过了13年。斯诺在中国的主要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i、1928-1930年,斯诺在上海担任英文报刊的编辑,沿着中国路线进行采访活动,采写了《拯救二十五万生灵》的报道,反映了京绥铁路终端内蒙人民遭受灾害的惨状。
ii、1930年-1932年,斯诺中国东南沿海、西南地区以及日本、越南等地进行旅行采访,报道了“一•二八”松沪抗战,写作《远东前线》一书,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背景和经过,歌颂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iii、1933-1937年,斯诺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新闻系讲师,同时兼任美国《星期六晚邮报》、纽约《太阳报》、英国《每日先驱报》的远东记者。这期间,他热情支持并报道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编译出版了《活的中国》一书,介绍左翼作家的作品。
iv、1936年6月到10月,斯诺进入陕北红色区域进行采访。同年11月,他在上海英文周报《密勒氏评论报》首先发表了题为《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的长篇报道,以及他拍摄的毛泽东头戴八角红星帽的照片。1937年3月,上海秘密发行了《外国记者西北印象》一书,选载了斯诺提供的国内外文报刊发表过的13篇陕北见闻新闻原稿,又以《毛斯会见记》为题,介绍了毛泽东与斯诺在延安的谈话。在上述报道的基础上,斯诺撰写了约30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1938年1月,美国版本发行;1938年2月,翻译后改名为《西行漫记》在国内发行。
v、斯诺陕北之行的报道和《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发行,突破了国民党多年的新闻封锁,向全世界相近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看法和主张,真是报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斗争功绩和中国工农红军英勇的长征,生动刻画了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鲜明形象,热情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理想和崭新生活。《红星照耀中国》的问世,被评价为“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的影响下,奔赴延安,踏上革命征程。

第6题:

简要评述斯诺、史沫特莱等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及其贡献。
埃德加·帕克斯·斯诺(1905-1972)1928年被聘为《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街区报》的特约通讯员。1928年作预期一年的环球旅行,当年9月来到中国,原计划采访6个星期,结果却是在这个苦难沉重的国家里生活与工作了13年,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一八事变后,斯诺立即却东北报道战事。一二八事变,他又冒着炮火往来于两军阵地之间,写出了许多出色的占地报道。后撰成《远东前线》一书,于1933年在美国出版。1936年6月,斯诺经宋庆龄介绍,从北平赴陕北采访,成为第一个进入陕甘宁解放区的外国记者。他在陕北3个多月,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贺龙、邓发等中共领导人和许多工农群众,并多次深入甘、宁前线采访,掌握了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10月中旬离开解放区。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共上海地下党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第一个中文版本,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行,书名改换为《西行漫记》。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影响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革命征程。该书风行世界,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成为畅销的世界名著。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890-1950)出生于美国密里州北部贫困的农村,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自学,19岁考入一所师范学院,并以优异的写作才能当上了沉重刊物的编辑。1928年12月,史沫特莱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历时10年有余,谱写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章”。史沫特莱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以及报告文学、长篇巨著,真实纪录了那些年代中国的历史剧变,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求生存、求解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实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7题:

简要评述李大钊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方面的贡献。


正确答案: 李大钊是在中国报刊上自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主持和影响《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政论,促使《新青年》由民主主义刊物逐渐变成无产阶级的刊物。
李大钊在一九一八年所写的几篇关于十月革命的著名论文(《法俄革命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还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但却表达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应该看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第8题:

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新闻活动与办报思想。
邹韬奋的新闻活动。
1926年,接编《生活》周刊,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1936年3月,积极筹划出版《永生》周刊,鉴于国民党压迫,由金仲华主编。1936年6月7日,在香港筹备出版了《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同年8月23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从香港迁回上海,改名《生活星期刊》继续出版。1936年11月22日,在“七君子事件”中,邹韬奋被捕狱。
(一)以大众进步和民族解放为目的
(二)主张办报刊要有个性
(三)适合大众需要的文风
第一,“促膝谈心”。以平等的姿态对待人。
第二,“明显畅快”。使一切初识字半通文的妇女们,孩子们,工友们,农夫们,都能看懂生活日报。
(四)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第一,言论上的独立精神。
第二,工作上的敬业精神。
第三,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
(五)重视报刊的经营管理
第一,处理好“事业性”与“商业性”的关系。
第二,实行“集体的管理”与“民主的纪律”。
第三,“搞好管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远节约”,也是邹韬奋的一条经验。
第四,主张“为公择人”。

第9题:

简要评述元朝大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三个多世纪的分裂状态,有利于文化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现代疆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王朝,是第一个跨过长江的北方民族,蒙汉各族封建阶级的联合政权,蒙古人、畏兀儿人入主中原政治,加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多方面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互相交往和新的聚合。其开放、宽容的宗教文化政策,促进了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元朝有光辉灿烂的文化科技成就,边疆得到开发,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跃,尤其是辽阔疆域的统一及其相应措施影响深远。

第10题:

请简要评述美元化的风险与收益。中国能否选择美元化道路?


正确答案: 对于那些国内经济形势极不稳定、官方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经济的能力又比较差的国家来说,学者们一般建议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货币委员会制,以解决公众对货币当局的不信任,增强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效果。美元化是实践中更加激进的做法,是将本币发行权一并放弃,使用其他国家货币代替本币执行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等基本货币职能。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或是本币贬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毅然选择美元化道路。90年代后期以来,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国家也都围绕本国货币的美元化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截至2004年12月31日,世界上有29个国家采用其他国家货币作为本国法定的流通货币,其中完全废除本国货币的只有9个国家。
虽然在抑制通货膨胀、维护本币汇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这些美元化国家不仅放弃了货币政策独立性,不再承担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存款准备要求和最后救助责任,而且也因放弃了货币发行权利而不再享有信用货币巨大的发行收益。显然这笔巨额收益完全由该国流通中法定货币的发行主体享有,而发行国的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也自然传输到美元化国家。由此可以判断,经济规模比较大或宏观调控机制相对成熟的国家都不宜实行美元化。所以,美元化并不适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