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问答题如何理解和认识继续犯?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和认识继续犯?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继续犯,又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继续犯的特点是不法行为和不法状态同时继续,而不仅仅是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的继续。某些犯罪,当不法行为终了以后,不法状态仍然可能继续,例如盗窃罪,犯罪分子非法占有赃物这一状态也可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直到赃物起获为止,这就是单纯的不法状态的继续,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状态犯,它没有不法行为的继续,因此不是继续犯。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


正确答案: 马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包含三层意思: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二,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认识是人以观念的方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存在的反映。
三,人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首先,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运用抽象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认识的结果表现为反映事物本质抽象概念、符号、公式等。其次,人的认识不仅能反映出对象“本来如此”的状态,而且能塑造出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主体需要的理想客体。再次,反映过程包含了一定的选择和建构活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建构指主体思维对客体信息重新组合成为观念体系。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建构都是能动反映过程的内在环节。

第2题:

如何理解继续社会化和逆向社会化?


正确答案:继续社会化是指一个在完成基本社会化之后,为适应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继续社会化是一种成年期的社会化。
(1)继续社会化首先是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知识总量迅速增长,人类在近30年所获得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两千年的总和,同时科学只是更新的周期也大大缩短。这种现状逼迫成年人必须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2)从个人角度看,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生活也是充满变数的。职业的调换,社会地位的变动,婚姻及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变化决定了个体必须接受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方面是婚姻生活的社会化和职业社会化。
传统的受化者向施化者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就是逆向社会化。(1)在现代社会,文化和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造成年长一代的只是陈旧落伍,而年轻一代则可能因为更贴近时代而能够向长辈提供新的信息,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
(2)逆向社会会并没有否定一般社会化的意义和作用,相反,它表明传统社会单向的社会化方式正在向现代社会双向乃至多向的社会化方向转变,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正日益走向文明与开放。

第3题:

如何理解决策活动在认识活动中起到了理论和实践这间的中介作用?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过程表达为“实践—认识—实践”这样的一个公式,而无论是从实践到理论,还是理论到实践,决策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是具体的、特殊的,理论是一般的、抽象的。实践不能自然而然成为理论;同样,理论也不能直接作用于实践。其中,决策活动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结的纽带。


第4题:

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正确答案: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人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所以,感性认识虽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这是其局限性所在,因而也是它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第5题:

联系学科特点和运动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和认识“运动解剖学”?


正确答案:1)运动解剖学是正常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劳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动作技术分析的一门科学。
2)运动解剖学是正常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是正常“人体解剖学”的理论,与其并列的学科还有很多,例如《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等。
3)“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学科特征是借助正常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研究和解决运动实践中的问题,例如:a、对“关节结构”的研究,能促进动作的改进和提高,b、对肌肉的位置、形状和起止点的研究,有利于在动作中发挥更大的力量,提高动作效率。C、对神经系统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人体运动的过程及实质。

第6题:

如何全面认识和理解烟叶成熟度的概念(成熟度的意义)


正确答案: 成熟度指烟叶适于调制加工和最终卷烟可用性要求的质量状态和程度。
(1)字面理解,成熟度就是烟叶在田间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走向更适宜于目的物要求的程度。
(2)从生命规律上理解,成熟度是烟叶生长完成营养积累之后各种生理生化活动的变化达到衰老的程度。
(3)从化学构成上讲,成熟度是烟叶化学成分在完成营养积累之后的相对交替和转化程度。

第7题:

继续犯的构成特征如何?


正确答案: 继续犯的构成特征是:
1、继续犯必须是基于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危害行为的犯罪。如果行为人实施了数个危害行为,则不构成继续犯。
2、继续犯是持续地侵犯同一或相同直接客体的犯罪。如果行为人持续实施的危害行为侵犯了作为某一犯罪必要要件的他种犯罪的直接客体,则不仅成立以继续犯为特征的具体犯罪,而且同时构成了另一犯罪。
3、继续犯罪是犯罪行为及其所的不法状态同时持续过程中的犯罪。继续犯的这一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与即成犯、状态犯、连续犯等犯罪形态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所在。
4、继续犯必须以持续一定时间可一定时间的持续性成立条件。这是继续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犯罪形态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继续犯应按刑法规定以一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

第8题:

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答案:

(1)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发达的货市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 它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金融运行得正常有效,则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对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所起的作用也就明显。

(2)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现代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宏观调控的间接化。金融业是联结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纽带,它能够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利率、汇率、信贷、结算等金融手段又对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手段,适时地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结构和利率,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

第9题:

如何理解和认识中国城市化的战略?


正确答案: 根据我国国情及城市化的基础,参照世界城市化的经验,我国的城市化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改革传统的城乡关系体系,理顺城乡关系,打破城乡壁垒,建立人口自由流动的机制,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使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实现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化战略的阶段性
要实现我国城市化的总体战略目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城市化战略的差异性
城市化战略的差异性是指根据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同的城市基础,采取不同的城市化对策

第10题:

什么是“质”、“量”、“度”?如何理解“认识质是起点”、“认识量是深化”?


正确答案: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质的规定性:客观的、多样的、内在的(与事物直接同一);
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起点
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次序等级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量的规定性:客观的、多样的、外在的(与事物间接同一);
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3、度:是指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和规定性的数量的界限。
度的规定性: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规定性的量的界限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度具有关节点(即度的两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4、理解:“认识质是起点”是指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即定性认识,也就是定量分析要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
“认识量是深化”是指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即定量认识,也就是说,不能纯粹的用量和质来考虑问题,两者之间还有“度”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