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问答题东汉时期,王充对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宣扬的“天刑”论进行了哪些批判

题目
问答题
东汉时期,王充对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宣扬的“天刑”论进行了哪些批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董仲舒新儒学与孔孟儒学在政治学说上的区别是( )。

A.宣扬仁正

B.为统治者服务

C.神化君主统治

D.反对苛政刑杀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儒家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选项A、B、D是董仲舒新儒学与孔孟儒学的相同点;董仲舒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君权神授,神化了君主统治,故选c项。

第2题:

简述王充对“天刑论”的批判。


参考答案:

王充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对各种神权学说进行了批判,从法律思想方面来看,他对“天刑”论的批判是十分出色的。
(1)王充继承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否定有意志的天的存在,认为天是自然物体而不是神,世间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元气”构成的,因而,人世间的变化不是天有意识安排的,从而从理论上摧毁了“天刑”论的基础。
(2)批判天有赏善罚恶能力的“天造谴告”说。他认为,日食、月食、地震、雷雨等,都是自然现象,有它们自己的规律;它们的出现,同社会、政治没有关系,由此可见,发生灾异现象绝不是什么上天的“谴告”。
(3)批判“用刑非时则寒,施赏违节则温”的时令说。王充认为,人间的刑赏同气候的寒温毫不相干,“寒温,天地气节,非人所为”。
(4)批判“行善者福至,为恶者祸来”的祸福说。王充认为,祸福说是统治者为适应自己的政治需要而编造出来的,完全是“虚而无验”的无稽之谈。


第3题:

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王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比较王充和董仲舒的人性论


正确答案: 1、董的人性论继承了先秦儒家孟子的观点坚持性善论,他认为人性虽包含了善的本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
2、把人性分为三等,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笠之性,圣人之行是天生的善,斗笠之性是天生的恶,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
3、王继承了董的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三等,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的是中人。
4、同时他也承认后天的学习环境对人性的作用,特别是中人的作用。
5、他认为人生之初所禀受的元气有厚薄多少的不同,因此人性就有善恶的不同,人在初生之时所禀受的具有仁、勇等道德属性的气。

第5题:

什么是王充的“自生”概念及其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


正确答案: 万物的产生在神学目的论被认为是上天的意志的产物。王充则提出了“自生”的概念。他认为,不论是人还是万物,都是因“天地合气”偶然“自生”。王充以无原因目的反对有原因目的。天道自然的真实意义,正是不需要解释原因。
王充对天人感应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天人感应论所说的祥瑞、符瑞,中心是为论证君权天授。天人感应论者为了抬高君主的地位,往往把君主说成是真龙天子。王充阐明了龙与人异类,故而不能交感。进一步,王充立足于他的科学知识,批驳了“雷为天怒”“雨是天喜”,等等。同时,王充还着重揭露了遣告说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认为“末世衰微,上下相非,灾异时至,则造遣告之言矣”。王充的最后结论,是“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天人之间不存在心灵的感应和联系。

第6题:

东汉时期,王充对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宣扬的“天刑”论进行了哪些批判


参考答案:

王充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对谶纬神学家宣扬的“天刑”论的批判是十分出色的。(1)对“天刑”论的批判
①批判天有赏善罚恶能力的“天造谴告”说。“天人感应”论者鼓吹天有赏善罚恶的能力社会政治不好天就用“灾异”谴告人君。王充认为灾变或怪异是一种自然现象与社会政治没有关系。“天无为故不言灾变时至气自为之。故天地不能为亦不能知也。”
②批判“用刑非时则寒施赏违节则温”的时令说。王充批判这种谬论时说“寒温非政治所为”人间的刑赏同气候的寒温毫不相干“寒温之变并时皆进”寒温在同一时候是一样的。
③批判“行善者福至为恶者祸来”的祸福说。王充批判这是“虚而无验”的无稽之谈。社会现象表明:“恶人之命不短善人之命不长”天为什么不罚恶人早死不赏善人长命呢?可见天没有意志它不能赏善罚恶。


第7题:

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

A.刘秀

B.刘安

C.王充

D.郑玄


参考答案:C

第8题:

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对儒学的"贡献”有哪几点?


答案:一、建立了天人合一的目的论的庞大哲学思想体系;二、一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人文主义,把人从自然序面提升出来,同时又给它以目的论的论证;三、提出了名号理论,从根本上树立了经学的思想权威。

第9题:

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

  • A、刘秀
  • B、刘安
  • C、王充
  • D、郑玄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了哪些改造?


正确答案: 董仲舒是秦亡汉兴之后的儒家的哲学大师。
(1)为了新兴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的长治久安,他需要认真地总结秦专任法家而亡的教训和汉初黄老无为政治流行所带来的流弊。他从“春秋公羊学”的“微言大义”人手,推重阴阳五行学说以复兴儒学,并为此构造出了一整套以天人感应为特色的哲学理论,成为当时的“儒者宗”,继承发展了孔子和儒家的思想。
(2)在政治伦理思想上,董仲舒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目标出发,吸收包括法家在内的各家主张,概括出了处理君臣、父子、夫妇关系所必须遵循的“王道之三纲”。三纲之义是源于天的,而“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三纲是永恒的绝对原则。三纲的实质,是以等差的形式来实现“一统”,其核心则是君权说。
(3)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性三品”说便是其典型的代表。在义利关系上,他提出了著名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同上)的主张,这在宋以后成为理学家们崇奉的经典,但同时也受到了要求义利统一的思想家们的尖锐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