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问答题简述心电图各波形意义及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电图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心电图各波形意义及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电图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1)P波:是代表左右心房的去极化。
(2)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
(3)T波:反映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4)PRIüJ期(或PQ间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传到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也称为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延长。
(5)QT间期: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
(6)STA:代表心室已全部处于去极化状态,各部分之间无电位差,曲线回到基线水平。

第2题:

简述心电图各波形意义及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电图特点。


正确答案:P波表示左右心房去极化;
QRS波群表示左右心室先后去极化;
T波表示心室肌复极化;
P—R(P-Q)间期表示从心房去极化到心室去极化所需时间;
S—T段:心室去极化完毕,到复极化尚未开始时,心室各部位之间无电位差;
Q—T间期: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全部复极所需时间
运动员安静时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延长,表示窦性心动过缓。

第3题: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参考答案:1.P波:前1/3代表右心房除极,中1/3代表右左心房共同除极,后1/3代表左心房除极。P波在肢体导联呈钝圆形,有时有轻度切迹成双峰,双峰间距~V直立,这是窦性P波的标志,Ⅲ、aVL导联P波方向不定,V导联的P波可呈双向。P波的宽度(时间)0.20s表示有房室传导障碍,它与年龄及心率快慢有关,老年人P-R间期可轻度延长,但不超过0.22s。测定P-R间期应选择P波最宽,QRS波群起点清楚的导联。3.QRS波群:代表全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1)时间:自QRS综合波的开始至终末。正常人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V导联多呈rS型,RV,≤1.0mV,V至V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R/S的比值逐渐增大。V小于1,V大于1。RV≤2.5mV,RaVR≤0.5mV,RaVL0.12s,表示室内传导障碍。QRS波群振幅超过上述指标,考虑左或右心室肥厚,若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波群(R+S或Q+R)电压的绝对值都小于0.5mV或每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都不超过0.8mV,称为低电压,常见于心包积液、肺气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肥胖人。(3)Q波:正常Q波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s。V、V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型,V、V导联经常可见到正常范围的Q波。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如在其他导联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过深、过宽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J点:QRS波群的终末部分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通常J点上下偏移不超过1mm,大多在电位线上,可随S-T段的偏移而移位。4.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除极终了至心室开始复极这一短暂时间,这时心室肌无电位变化,S-T段为一等电位线,但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偏移。正常人S-T段压低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不应超过0.5mm(即0.5mV);而S-T段抬高除V-V导联可抬高3mm(0.3mV)外,其余导联不应超过1mm(0.1mV)。S-T段正常时限为0.05~0.15s,低钙血症时延长,高钙血症时缩短。5.T波:代表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是S-T段后出现的一个圆钝、占时较长的波。(1)形状:T波可有多种不同形状,其中直立T波其近支的坡度较远支为小,使波形不对称。如两支对称,是异常现象。(2)方向:正常T波的方向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V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Ⅲ、aVL、aVF、V~V导联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但若V导联直立,V导联就不应倒置。(3)振幅:胸前导联中,T波较高,可高达1.2~1.5mV,V的T波不超过0.4mV。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不应低于R波的1/10。6.Q-T间期: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因为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很大,所以常用校正的Q-T间期,即Q-Tc=实测Q-TR-R。Q-Tc就是R-R间期为1s(心率60次/分)时的Q-T间期。正常Q-Tc的最高值为0.44s,超过此限即为延长。7.u波是在T波后0.02~0.04s出现的小波,其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振幅很小,一般在胸导联(尤其在V)较清楚,可达0.2~0.3mV。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u波倒置可见于高血钾和心肌缺血等。

第4题:

说明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和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主要包括P波、QRS波、T波(U波)。
⑴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波形小而圆钝,0.08-0.11s.
⑵QRS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0.06-0.10s。
⑶T波:代表两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0.05-0.25,方向与QRS主波方向同。
⑷U波:有时在T波后一个低而宽的小波,方向与T波同。
个波之间时程关系的意义:
⑴PR/PQ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直接,0.12-0.20s,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时,此期延长。
⑵PR段:P波终点到Q波起点,由兴奋传导通过房室交界区形成,非常微弱,回到基线水平。
⑶QT间期: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到复极化完毕的时间,与心率成反变关系。
⑷ST段: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代表两心室均处于去极化状态,一段等电位线。

第5题:

简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的主要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十分重要,是保证介入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介入治疗护理的工作重点。主要临床意义:
(1)心律失常的监测有助于各种心律失常的处理;
(2)观察ST段的变化对判断心肌再灌注的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6题:

简述动态心电图(Holter)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动态心电图可记录一定时间内(24h~72h)的全部心电图波形,报告心率总数,异常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次数,最快与最慢的心率及ST段的改变。并可按照需要查找某一时刻的心电图,将异常心电图与患者当时的活动情况或症状对照分析。因此对于下列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1.心悸、晕厥的鉴别诊断。
2.病窦综合征,尤其是慢快综合征的诊断。
3.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
4.监测AMI后的心律变化,发现和防治猝死的高危对象。
5.评价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药物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第7题:

简述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各波的意义?


正确答案: (1)、组成:正常的心电图由P、Q、R、S、T等波组成,此外尚有U波与P-R段,S-T段等。
(2)各波的意义
P.波:是反映左、右两心房除极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波形
P.R段:是反映激动由心房传至心室的过程
Q.RS波群:是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变化的综合波形
S.T段:代表左、右心室除极完毕之后到复极,再度在体表产生电位差之前的一段时间
T.波:是反映心室肌复极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波形
U.波:它可能代表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第8题:

某实习学生第1次使用心电图机描记心电图时,各胸前导联都记录不到波形,肢体导联仅记录到Ⅰ导联的心电图,产生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A、仪器故障

B、左腿电极未接

C、左手电极未接

D、右腿无干电极未接

E、皮肤接触阻抗过大


参考答案:B

第9题:

简述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正确答案: P波:反映左右心房的兴奋过程即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波形小而圆钝。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兴奋时的去极化过程。 
T波: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同。 
U波:T波后可能有低而宽的小波,其意义不清。 
P-R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时间(房室传导时间),P-R间期延长表示房室传导阻滞。 
S-T段:QRS终了到T波起点,代表平台期(2期),正常时它与基线平齐,因为这时心室肌已全部兴奋,处于去极化状态,各部之间无电位差。  
Q-T间期: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心室开始兴奋到完全复极, 其长短与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此间期越短。

第10题:

何谓心电图?心电图各波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心电图(ECG):将引导电极置于体表一定部位,借助心电图仪,可以记录出整个心脏兴奋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波形。心电图各波代表的意义:
①P波:两心房去极化的过程;
②QRS波:两心室去极化的过程;
③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
④P-R间期:心房去极化开始至心室去极化开始,反映了兴奋从窦房结产生至传导到心室所需时间;
⑤S-T段:心室去极化完毕,复极化尚未开始;
⑥Q-T间期: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所需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