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问答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

题目
问答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儿接种卡介苗用于预防()

A.结核病

B.脊髓灰质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参考答案:A

第2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


正确答案: (一)健康教育教育公众减少直接接触和暴露于飞沫传播。
(二)保持社会距离减少居住和工作场所拥挤状况,如兵营、学校等。
(三)免疫预防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流脑暴发或流行时,应根据疫情的动态,在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儿童和高危人群流脑疫苗的应急接种。
(四)监测流脑的监测包括对病例的监测与主动搜索,健康带菌者监测,病原学监测,特殊人群监测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机构要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病人脑脊液、血液、咽拭子标本,及时送实验室检测。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开展流脑病原、血清学诊断和药敏实验。
2.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收集流脑病例的脑脊液或急性期血液标本或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要求以县为单位的报告首例病人必须采样,出现流行时病例的标本采集率要达到50%以上。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发现流脑首例病例后应在病例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前采集10~20人咽拭子标本,分离到的菌株要及时送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鉴定,必要时送国家实验室鉴定。
3.发现首例病例后,对病例所在县(市、区)的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4.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要开展健康人群中2岁以下幼儿、学龄前与学龄儿童及成人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情况和人群免疫水平抽样调查,要求全省在流行区和非流行区分别布点,每年采样100~300名健康人标本,开展咽拭子细菌培养和血液标本的抗体水平检测,并对分离的菌株进一步分型。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菌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开展进一步实验室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公布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
5.当出现以村、居委会或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7天内发现2例或2例以上流脑病例;或在1个乡镇14天内发现3例或3例以上流脑病例;
或在1个县1个月内发现5例或5例以上流脑病例疫情时,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立即开展主动监测和病例搜索工作。主动监测范围、频次和持续时间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各级医疗机构对所发现不明原因的具有突然寒战、高热、全身疼痛、头痛、瘀点、瘀斑等症状的病人,实行"零病例"日报告制度。
(2)发生疫情的学校,应实施晨检
制度,监测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尤其要了解缺课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做好晨检工作的登记和报告工作。(3)发生疫情的建筑工地,应设立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掌握本工地流动人员情况,指定专人负责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
6.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定期开展流脑疫情报告情况检查和督导,及时进行疫情分析和预测、预报。流脑监测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下发。

第3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概述


参考答案:1.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该病除流脑和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菌血症外,还包括上下呼吸道、关节、心包、眼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流脑在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中居首位。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淤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本病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2.病原学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及患者血液、脑脊液、皮肤淤点中发现。本菌为专性需氧菌,裂解可释放内毒素,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并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而死亡。本菌体外生活力及抵抗力均很弱,对干燥、寒、热和常用消毒剂均甚敏感,温度低于30℃或高于50℃时皆易死亡。3.流行病学(1)传染源 带菌者和流脑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在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在流行年则发患者群可向高年龄组移动。流行特征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5月,3月至4月为高峰。人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免疫,但随着人群免疫力下降及新易感者逐渐增加,使本病呈周期性流行,一般每3~5年小流行,7~10年大流行。

第4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正确答案:E

    第5题:

    女孩,9岁,突然寒战,头痛,且高热16小时,反复抽搐。体检:体温39.6℃,昏迷,颈部有阻抗,身上有散在淤点,克氏征、巴氏征均阳性。()

    •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
    •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轻型
    •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慢性败血症型
    • D、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
    • E、重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正确答案:E

    第6题:

    下列病例,应考虑哪个诊断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轻型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慢性败血症型
    D.重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型
    E.暴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

    男孩,12岁。发热、关节疼痛2~3周,身上可见瘀点,心、肺无异常,脾肋下2cm,病程长达致月,多次血培养及瘀点涂片检出病原菌。

    答案:A
    解析:

    第7题:

    如何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正确答案: (1)婴幼儿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外来人员在流脑发病高峰季节到来之前应注射流脑疫苗。
    (2)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预防。

    第8题:

    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休克型)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脑膜脑炎型)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混合型)


    正确答案:C

    第9题:

    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应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隔离治疗病人,隔离时间从发病至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密切接触者检疫7天;
    (二)密切观察驻地疫情动态,收集有关资料,分析流行规律;
    (三)教育全体官兵、家属、子女了解此病的流行季节、危害性、传播方式和早期症状,做到有病早报告、早治疗;
    (四)部队驻地发生脑脊髓膜炎流行时,应当限制人员外出,禁止去流行地区的公共场所;对来自疫区的人员送行医学观察,必要时服用磺胺药物预防;
    (五)做好晨检和巡诊,早期发现病人,并有重点地采样调查带菌者,根据带菌率及病原体变异做出流行预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六)新兵检疫期间应当完成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接种。

    第10题:

    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采用()

    • A、标准预防﹢空气传播隔离
    • B、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隔离
    • C、标准预防接﹢触传播隔离
    • D、标准预防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