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问答题病例摘要: 梁某,男,34岁,已婚,司机。2013年6月6日初诊。 患者平素饮食不规律,嗜食辛辣,昨晚与朋友豪饮聚餐,今晨来诊时症见: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 查体:T36℃,P85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上腹部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5×109/L,中性粒细胞78%。胃镜检查: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色泽鲜红,并可见点片状糜烂灶。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

题目
问答题
病例摘要: 梁某,男,34岁,已婚,司机。2013年6月6日初诊。 患者平素饮食不规律,嗜食辛辣,昨晚与朋友豪饮聚餐,今晨来诊时症见: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 查体:T36℃,P85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上腹部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5×109/L,中性粒细胞78%。胃镜检查: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色泽鲜红,并可见点片状糜烂灶。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胆囊炎相鉴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例摘要:南某,女,52岁,干部。2014年8月12日就诊。患者于就诊前晚吃了一块冰冻的西瓜,天亮时开始发热,自测体温38℃,自认为吃了凉的东西,就自服退热药,体温降至37℃,自觉症状减轻。4小时前突然胃痛,继而频繁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不思饮食。胃脘灼热胀痛,嘈杂,脘腹痞闷,口干口苦,身重体倦。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腹壁紧张,麦氏点未见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滑。辅助检查:胃镜检查: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色泽鲜红,并可见点片状糜烂灶。呕吐物查潜血阴性。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胰腺炎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过食生冷不洁之物,伤胃滞脾,食滞内停,胃失和降,胃气上逆,食滞内阻,浊气上逆,故呕吐胃内容物;食滞中焦,气机不利,湿热内蕴故身重体倦,脘腹灼热胀痛,嘈杂,痞闷,嗳气厌食;湿热内蕴,水液运行失常,故口干口苦,苔厚腻,脉滑实。西医诊断依据:(1)既往无慢性胃炎病史,有饮食不节制的诱因。(2)突然发生的上腹胃脘部疼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3)体检见上腹部压痛。(4)胃镜检查见黏膜充血水肿,色泽鲜红,并可见点状糜烂灶。西医鉴别诊断:急性胰腺炎:常有暴饮暴食史或胆道结石病史,突发性上腹部疼痛,重者呈刀割样疼痛,伴持续性腹胀和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在早期升高,重症患者腹水中淀粉酶含量明显增高。B超、CT等辅助检查可发现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有利于诊断。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呕吐中医证候诊断:脾胃湿热证西医诊断:急性胃炎中医治法:清利湿热,醒脾化浊方剂:三仁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杏仁15g;半夏15g;滑石18g;生薏苡仁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7剂。每日1剂,水煎两次,共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1)卧床休息,补液治疗,防止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2)肌内注射山莨菪碱以解痉止痛。(3)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4)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肌内注射。(5)如较长时间症状不缓解,可以考虑应用静脉营养。

第2题:

患者,男,30岁。近日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腕闷灼热,纳呆恶心,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其辨证为

A.肝气犯胃

B.湿热中阻

C.饮食停滞

D.瘀血停滞

E.寒邪客胃


正确答案:B

第3题:

病例摘要:毛某,男,37岁,已婚,教师。2013年1月23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近来胁肋胀痛,口苦口黏。现症:胁肋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悬饮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胁痛。中医证型诊断:肝胆湿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胁肋胀痛为主症,辨病为胁痛。现症见胁肋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为肝胆湿热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中医病证鉴别:胁痛发病与情志不遂、饮食失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有关,其病机为肝络失和;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悬饮多因素体虚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而致络气不和;其表现为饮停胸胁,胸胁咳唾引痛,呼吸或转侧加重,患侧肋间饱满,叩诊呈浊音,或兼见发热。治法:清热利湿。方剂名称: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龙胆草9g,山栀9g,黄芩10g,川楝子9g,枳壳10g,延胡索10g,泽泻10g,车前子(包煎)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4题:

胃脘疼痛,吐酸嘈杂,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

A.化湿和胃

B.温中健脾

C.温中补肾

D.散寒止痛

E.散寒除湿


正确答案:A
胃痛有风寒外袭,胃中气滞的实寒,症见胃痛暴作,畏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舌苔薄白,脉弦紧,治宜散寒止痛。胃痛湿热中阻证见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方用清中汤。

第5题:

病例摘要:张某,男,35岁,已婚,工人。2013年8月初诊。自述10余年前开始,起病于生气之后,时常上腹部胀满疼痛,多因生气、饮食不规律发作。10余年来,时轻时重,这次复发并加重4月余,多方治疗无效。现觉胃脘胀痛明显,两胁胀满,食后加重,伴嘈杂嗳气,轻度恶心,大便正常。吸烟史10年,每日1包。查体:T36℃,P70次/分,R18次/分,BP110/80mmHg。形体消瘦,面色无华。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胃镜检查:胃体部黏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可见糜烂和渗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消化性溃疡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起病于生气之后,肝气郁结,肝木横克脾土,中焦受阻,胃失和降,则胃胀胃痛。肝气郁结,肝经所过之处两胁受累,则两胁胀满,中焦受阻,运化无力,则食后胀痛加重。胃气不降,胃气上逆,则嗳气嘈杂。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均为肝胃不和证之征象。综合症状及舌脉表现,辨病为胃痛,辨证为肝胃不和证。西医诊断依据:(1)青年男性,慢性起病。(2)以胃脘部饱胀疼痛为主。查体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3)胃镜检查:胃体部黏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可见糜烂和渗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西医鉴别诊断:消化性溃疡:一般表现为发作性上腹部疼痛,有周期性也有节律性,多好发于秋冬和冬春之交,X线钡餐造影可发现溃疡龛影或其间接征象。胃镜检查可见溃疡表现。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胃痛中医证候诊断:肝胃不和证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柴胡10g;炒枳壳10g;白芍10g;生甘草6g;乌药10g;香附10g;陈皮10g;川芎10g;青皮10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1)戒烟酒,清淡饮食。(2)避免过度劳累,精神放松。(3)根除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奥美拉唑三联治疗。(4)保护胃黏膜,选用硫糖铝口服。

第6题:

患者,女,23岁。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宜选( )

A.失笑散

B.一贯煎

C.清中汤

D.芍药甘草汤

E.黄芪建中汤


正确答案:C
根据患者症状可辨证为胃痛的湿热中阻证,治疗应选清化湿热,理气和胃的方剂,选项中清中汤具有清化湿热理气和胃的功效。主治:热厥胃痛,或作或止,舌燥唇焦,溺赤便闭,喜冷畏热,脉洪大有力。

第7题:

患者,男,35岁,近日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纳呆恶心,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其辨证为( )。

A.肝气犯胃

B.湿热中阻

C.饮食停滞

D.瘀血停滞

E.寒邪客胃


正确答案:B

第8题:

病例摘要:段某,男,45岁,干部。因呕血3小时到急诊就诊。患者近1周来工作劳累,睡眠不规矩,自觉胃部不适。就诊当天中午饮白酒约半斤后,自觉胃部灼热疼痛,大量饮用冰柠檬水,突觉恶心,呕吐出胃内容物后,呕出紫暗鲜血,量约200ml。查体:T36.2℃,P9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辅助检查:胃镜:胃黏膜弥散性出血点、片状糜烂,黏膜表面有新鲜出血及黑色血痂,同时可见黏膜下出血表现,胃液为鲜红色。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支气管扩张出血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呕吐紫暗鲜血"为主症,属于中医"血证""呕血"的范畴。患者嗜食辛辣酒热之品,热积胃中,热伤胃络,胃失和降而逆于上,血随气逆,从口而出,故吐紫暗鲜血;热结中焦,和降失司,气机不利则胃脘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胃中有热之表现。本病病位在胃,病性以实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可。西医诊断依据:(1)青年男性,饮酒后突然发病。(2)先兆症状为恶心,呕吐,呕吐出胃内容物后呕吐鲜血。(3)上腹部压痛。(4)胃镜:胃黏膜弥散性出血点、片状糜烂,黏膜表面有新鲜出血及黑色血痂,同时可见黏膜下出血表现,胃液为鲜红色。西医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咯血:咳嗽前多由咽痒,伴咳嗽而出,可伴有痰液,或痰中带血。血色鲜红。胸部CT检查可明确支气管扩张。而本病呕血前多恶心,伴随呕吐而出,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出血点,胃中有血液。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血证(呕血)中医证候诊断:胃中蕴热证西医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剂: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黄芩10g;黄连6g;大黄6g;大蓟10g;小蓟10g;荷叶15g;侧柏叶10g;白茅根15g;山栀10g;棕榈炭10g;丹皮10g;竹茹1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1)一般治疗:平卧休息,暂时禁食禁热水。(2)静脉止血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镜下应用盐酸肾上腺素止血。(3)对症治疗,静脉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第9题:

病例摘要:韩某,男,34岁,已婚,工人。2013年2月17日初诊。患者1日前饮酒后出现胃脘疼痛,脘痞腹胀。现症: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胁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胃痛。中医证型诊断:湿热中阻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胃脘疼痛,脘痞腹胀为主症,辨病为胃痛。现症见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中阻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中医病证鉴别: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证,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方剂名称:清中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连3g,栀子9g,制半夏6g,茯苓10g,草豆蔻(后下)6g,陈皮10g,甘草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10题:

病例摘要: 梁某,男,34岁,已婚,司机。2013年6月6日初诊。 患者平素饮食不规律,嗜食辛辣,昨晚与朋友豪饮聚餐,今晨来诊时症见: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 查体:T36℃,P85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上腹部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5×109/L,中性粒细胞78%。胃镜检查: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色泽鲜红,并可见点片状糜烂灶。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胆囊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嗜食辛辣,辛辣易生湿热,湿热中阻于中焦,不通则痛而发为胃痛。湿热阻于胃脘部,湿热为实邪,故见胃脘部痛势急迫、脘闷灼热;湿热中阻,水湿运行不畅,津不上承,故见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湿热阻于中焦,影响脾之运化,故见纳呆恶心;湿热之邪亦伤津,故见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中阻之征。综观舌、脉、症,本证为湿热中阻之胃痛,病位在胃,病性为实,预后可。
西医诊断依据:
(1)年轻病人,否认既往病史。
(2)急性起病,上腹部疼痛。查体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
(3)胃镜检查: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色泽鲜红,并可见点片状糜烂灶。
西医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本病的特点是右上腹持续性剧痛或绞痛,阵发性加重,可放射到右肩部,墨菲(Murphy)征阳性。腹部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立诊断。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胃痛
中医证候诊断:湿热中阻证
西医诊断:急性胃炎
中医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剂:清中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黄连6g;炒栀子10g;法半夏10g;茯苓30g;草豆蔻10g;陈皮10g;生甘草6g;炒苍术10g;竹茹6g;车前子10g(包);炒谷芽10g;炒麦芽10g
7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卧床休息,少量多次进食清淡易消化流食。
(2)肌内注射山莨菪碱以解痉止痛。
(3)给予胃黏膜保护剂。
(4)给予抗生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