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问答题张某,女,52岁,已婚,教师。2003年3月14日就诊。胸部闷痛反复发作半年,加剧3天。现前胸刺痛,每次持续2~3分钟,范围如拳头大小,可经休息或含服麝香保心丸后缓解,胸痛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时有心悸不宁,曾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Ⅴ3、Ⅴ6、Ⅰ、aVL导联的ST段下移为0.1mV,T波低平"。1999年绝经。查体:T36.5℃,P76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体态适中,唇暗,舌质紫暗,脉沉涩。辅助检查:血胆固醇:6.2mmol/L,三酰甘油4.76mmol

题目
问答题
张某,女,52岁,已婚,教师。2003年3月14日就诊。胸部闷痛反复发作半年,加剧3天。现前胸刺痛,每次持续2~3分钟,范围如拳头大小,可经休息或含服麝香保心丸后缓解,胸痛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时有心悸不宁,曾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Ⅴ3、Ⅴ6、Ⅰ、aVL导联的ST段下移为0.1mV,T波低平"。1999年绝经。查体:T36.5℃,P76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体态适中,唇暗,舌质紫暗,脉沉涩。辅助检查:血胆固醇:6.2mmol/L,三酰甘油4.76mmol/L,血黏度增高。【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中西医结合),请与悬饮相鉴别(中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老年男性患者,主诉胸痛,如为心绞痛还要具备()。

A.劳累时发作

B.胸骨后闷痛

C.持续数分钟

D.持续数小时

E.心尖区刺痛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一般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性质是

A、针扎样刺痛,反复发作

B、闪电样抽痛,起止突然

C、压榨样闷痛,伴窒息感

D、刀割样疼痛,辗转呻吟

E、尖锐样刺痛,咳时加剧


参考答案:C

第3题:

患者,女,55岁。胸部闷痛反复发作半年,加剧2天。半年前劳累后出现阵发性胸部闷痛,每次持续2〜3分钟,范围如拳头大小,胸痛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时有心悸不宁,可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2天前劳累后胸部闷痛再发,较前严重,遂来就诊。现前胸刺痛,唇暗,舌质紫暗,脉沉涩。神志清,精神不振。中医辨证之后开方血府逐瘀胶囊。该方剂的使用禁忌是()。

A.阴虚血瘀之胸痹忌用

B.胃阴不足者慎用

C.孕妇忌用

D.服药期间,不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E.脾胃虚寒者慎用


正确答案:C

第4题:

女,55岁,胸部闷痛反复发作半年,加剧2天。半年前劳累后出现阵发性胸部闷痛,每次持续2~3分钟,范围如拳头大小,胸痛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时有心悸不宁,可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2天前劳累后胸部闷痛再发,较前严重,遂来就诊。现前胸刺痛,唇暗,舌质紫暗,脉沉涩。T:36.8℃,P:78次/分,R:20次/分,BP:BP130/85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V5、V、I、aVL导联的ST段下降0.1mV,T波低平。实验室检查:血胆固醇6.2mmol/L,甘油三酯4.76mmol/L,血粘度增高。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40分钟


正确答案: 评分要点:(总分中西医结合35分,中医42分)
辨病辨证依据:胸部刺痛,固定不移是瘀血内停,络脉不通的征象。血属阴,夜亦属阴,两阴相加,瘀血更重,故入夜痛甚。瘀血阻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象。(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10分)
西医诊断依据:(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7分,师承5分)
1.前胸刺痛反复发作半年,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每次持续2~3分钟,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2.心电图检查:V5、V6、I、aVLST段下降0.1mV,T波低平;
3.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粘度增高。
诊断:(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8分,师承6分)
中医诊断:胸痹。
心血瘀阻。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5分)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10分)
柴胡10g枳壳10g当归15g赤芍10g。
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郁金15g。
降香10g延胡索10g甘草6g。
服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

第5题:

病例摘要:武某,女,30岁,已婚,农民。2013年2月17日初诊。患者性格内向,近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现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癫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郁证。中医证型诊断:肝气郁结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为主症,辨病为郁证。现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辨证为肝气郁结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中医病证鉴别:两者均与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都有心神失常症状。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程迁延,主要变现为精神错乱,失去自控能力,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方剂名称: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柴胡6g,香附9g,枳壳9g,陈皮10g,郁金10g,青皮9g,苏梗9g,合欢皮10g,川芎10g,芍药10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6题:

慢性腹泻是指

A、腹泻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20天者

B、腹泻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2周者

C、腹泻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者

D、腹泻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2个月者

E、腹泻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半年者


参考答案:D

第7题:

病例摘要:宋某,女,40岁,已婚,农民。2015年9月26日初诊。患者3天前同家人争吵后出现胸部闷痛,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现症: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胸闷遇情志不遂时加重,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则舒,苔薄腻,脉细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胸痹。中医证型诊断:气滞心胸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胸部闷痛,伴有心悸、气短、自汗为主症,辨病为胸痹。现症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胸闷遇情志不遂时加重,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则舒,苔薄腻,脉细弦,辨证为气滞心胸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中医病证鉴别: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剂名称: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柴胡10g,枳壳6g,香附10g,陈皮6g,川芎6g,赤芍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8题:

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性质是

A.针刺样刺痛,反复发作

B.闪电样抽搐,起止突然

C.压榨样闷痛,伴窒息感

D.刀割样疼痛,辗转呻吟

E.尖锐样刺痛,咳时加剧


正确答案:C

第9题:

心绞痛疼痛的性质是

A.针扎样刺痛,反复发作

B.闪电样抽痛,起止突然

C.尖锐样刺痛,咳时加剧

D.刀割样疼痛,辗转呻吟

E.压榨样闷痛,伴窒息感


正确答案:C
解析:熟记典型心绞痛的发作特点,包括发作诱因、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

第10题:

张某,女,52岁,已婚,教师。2003年3月14日就诊。胸部闷痛反复发作半年,加剧3天。现前胸刺痛,每次持续2~3分钟,范围如拳头大小,可经休息或含服麝香保心丸后缓解,胸痛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时有心悸不宁,曾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Ⅴ3、Ⅴ6、Ⅰ、aVL导联的ST段下移为0.1mV,T波低平"。1999年绝经。查体:T36.5℃,P76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体态适中,唇暗,舌质紫暗,脉沉涩。辅助检查:血胆固醇:6.2mmol/L,三酰甘油4.76mmol/L,血黏度增高。【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中西医结合),请与悬饮相鉴别(中医)。


正确答案: 患者姓名:张某性别:女年龄:52岁职业:教师婚况:已婚
主诉:胸部闷痛反复发作半年,加剧3天。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出现胸部闷痛,此后反复发作。3天前患者胸部闷痛加剧,为前胸刺痛,每次持续2~3分钟,范围如拳头大小,可经休息或含服麝香保心丸后缓解。胸痛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时有心悸不宁,曾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Ⅴ3、Ⅴ6、Ⅰ、aVL导联的ST段下移为0.1mV,T波低平"。现症:前胸刺痛,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时有心悸不宁。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
体格检查:T36.5℃,P76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
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形态:无异常;语声:无异常;气息:无异常;舌象:舌质紫暗,苔薄。
脉象:脉沉涩。
皮肤、黏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头部及其器官:无异常
颈项:无异常
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无异常
腹部(肝、脾):无异常
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
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Ⅴ3、Ⅴ6、Ⅰ、aVL导联的ST段下移为0.1mV,T波低平。血胆固醇6.2mmol/L,三酰甘油4.76mmol/L,血黏度增高。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胸痛为主症,诊断为胸痹。气郁日久,瘀血内停,络脉不通,故见胸部刺痛。血脉凝滞,故痛处固定不移。血属阴,夜亦属阴,故入夜痛甚。瘀血阻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候。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当与悬饮相鉴别,二者都可见胁肋疼痛,后者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伴见咳嗽、咳痰,咳嗽、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
1.绝经后女性。
2.前胸刺痛反复发作半年,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每次持续2~3分钟,可经休息缓解,或含服麝香保心丸可缩短发作时间。
3.心电图检查Ⅴ、Ⅴ、Ⅰ、aVL导联ST段下移0.1mV,T波低平。
4.实验室检查:血胆固醇6.2mmol/L,三酰甘油4.76mmol/L,血黏度增高。
西医鉴别诊断:当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后者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呈动态演变,心肌酶学检查及CTNT阳性。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胸痹中医证型诊断:心血瘀阻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治疗方案:
中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柴胡9g枳壳9g当归12g赤芍12g
川芎9g桃仁9g红花6g郁金12g
降香9g延胡索12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
1.休息,低盐低脂饮食,吸氧(prn)。
2.扩冠,β受体阻滞剂、CCB类保护心功能、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调脂,对症治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