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问答题【病例摘要】 患者,女,10个月。 2天前进食复杂,夜卧不安,凌晨突然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继而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泻下急迫,量多,气味臭秽,无脓血,小便色黄,量少,无便前后哭闹。 查体:T37.8℃,P132次/分,R36次/分。神情,精神可,皮肤弹性可,前囟未闭1cm×0.6cm,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现于风关。 辅助检查:白细胞(WBC)7.9×109/L,中性粒细胞(N)0.39,淋巴细胞(L)0.61。大便检查水样便,镜检见脂肪球(++)。 【答题要求】 根

题目
问答题
【病例摘要】 患者,女,10个月。 2天前进食复杂,夜卧不安,凌晨突然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继而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泻下急迫,量多,气味臭秽,无脓血,小便色黄,量少,无便前后哭闹。 查体:T37.8℃,P132次/分,R36次/分。神情,精神可,皮肤弹性可,前囟未闭1cm×0.6cm,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现于风关。 辅助检查:白细胞(WBC)7.9×109/L,中性粒细胞(N)0.39,淋巴细胞(L)0.61。大便检查水样便,镜检见脂肪球(++)。 【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泻下水样便4小时。
(2)T37.8℃,皮肤弹性可,前囟未闭1cm×0.6cm。
(3)血常规:WBC7.9×109/L,N0.39,L0.61。大便常规:水样便,镜检见脂肪球(++)。
二、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进食复杂,导致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故水样便,泻下急迫;湿热阻遏气机则气味臭秽;湿热下注则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现于风关均为湿热蕴结脾胃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
三、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小儿腹泻。
2.中医疾病诊断泄泻。
3.中医辨证诊断湿热泻。
四、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清热利湿。
2.所选方剂名称葛根芩连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葛根5g、黄芩5g、黄连3g、厚朴5g、芦根3g、砂仁1g、麦芽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五、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饮食治疗应强调继续饮食,合理调整。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
3.微生态疗法。
4.肠黏膜保护剂。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例摘要】
患者.男36岁。
昨夜因进食不洁酸腐之品,5小时前感觉腹痛.泻下稀便两次,腹部坠胀不安,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此后欲便不能,仅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遂来就诊。现症见:微发热,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渴不欲饮,无呕吐及异常汗出。
查体:T37.6℃,P8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神志合作,痛苦面容,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心肺查体无异常;腹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舌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WBC12×10/L,N0.82,L0.18;小便常规未见异常;大便常规示外观脓血便,镜检示脓细胞(++++),红细胞(++);肝胆脾胰B超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有不洁饮食史。
(2)微发热,大便排出黏稠如冻腥臭物,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
(3)查体:T37.6℃,下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
(4)血常规:WBC12×10/L,N0.82。大便常规:外观脓血便。镜检:脓细胞(--++),红细胞(++)。
二、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相鉴别。后者病原为阿米巴原虫,发病呈间歇性;全身症状轻,不发热,少有毒血症状;腹痛轻,无里急后重,多为右下腹压痛;粪便量多,暗红色果酱样血便,腥臭,镜检白细胞少,红细胞多,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而本病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发病呈流行性;全身症状重,多发热及毒血症状;腹痛重,有里急后重,多为左下腹压痛;粪便量少,黏液脓血便,镜检有脓细胞、细胞多,培养可有痢疾杆菌。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微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仅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四诊合参,可诊断为痢疾湿热痢。
2.病因病机分析 进食不洁酸腐之品,酿生湿热,湿热熏灼肠道,肠络受损,气血瘀滞化腐酿脓,故大便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湿热阻遏肠道气机,气机不畅,传到失常,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
2.中医疾病诊断 痢疾。
3.中医辨证诊断 湿热痢。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清热化湿,调气和血。
2.所选方剂名称 芍药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黄芩9g、黄连6g、白芍18g、当归12g、甘草6g、木香10g、槟榔5g、大黄5g、金银花15g、肉桂3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隔离,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宜,保证给予足够的水分。
2.抗菌治疗 可选用喹诺酮类、磺胺类、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等。
3.对症治疗 可物理降温或用少量退热剂。

第2题:

【病例摘要】
患者,男,40岁。
患者2天前劳累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呕吐非喷射状,伴胸闷腹胀,神疲畏寒,并出现全身皮肤及双眼黄染,小便呈浓茶色,无腹痛、腹泻,无陶土便及黑便。
查体:T37.2℃,P85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
辅助检查:WBC5.5×10/L,N0.55,L0.44,RBC5.5×10/L,Hb167g/L,ALT587U/L。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黄疸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巩膜及皮肤黄染2天。
(2)右上腹轻压痛。
(3)WBC5.5×10/L,N0.55,L0.44,RBC5.5×10/L,Hb167g/L,ALT587U/L。
二、西医鉴别诊断
黄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轻度的食欲不振,无皮肤瘙痒,黄疸轻度短暂,颈淋巴结常肿大,白细胞总数往往增多,有大量异型淋巴细胞;而本病食欲不振显著,可有皮肤瘙痒,黄疸较显著,少见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有少数异型淋巴细胞,二者不难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湿热内蕴导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故全身皮肤及双眼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则小便呈浓茶色;湿热阻滞中焦,脾失升清,胃失和降,则神疲恶心、呕吐;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均为湿重于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暑湿当令,湿热由表入里,内蕴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泄越。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急性病毒性肝炎。
2.中医疾病诊断 黄疸。
3.中医辨证诊断 湿重于热。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清热利湿,化浊运脾。
2.所选方剂名称 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藿香12g、白豆蔻12g、陈皮12g、苍术15g、厚朴15g、半夏12g、茵陈蒿15g、车前子15g、茯苓12g、薏仁20g、黄芩12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隔离、注意饮食卫生。
2.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多种维生素,严禁饮酒。
3.抗病毒治疗 可用干扰素等。
4.护肝药物 可用水飞蓟素。

第3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0个月。2天前进食复杂,夜卧不安,凌晨突然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继而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泻下急迫,量多,气味臭秽,无脓血,小便色黄,量少,无便前后哭闹。查体:T 37.8℃,P 132次/分,R 36次/分。神情,精神可,皮肤弹性可,前囟未闭1cm×0.6cm,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现于风关。辅助检查:白细胞(WBC)7.9×10/L,中性粒细胞(N)0.39,淋巴细胞(L)0.61。大便检查水样便,镜检见脂肪球(++)。【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泻下水样便4小时。(2)T 37.8℃,皮肤弹性可,前囟未闭1cm×0.6cm。(3)血常规:WBC 7.9×10/L,N 0.39,L0.61。大便常规:水样便,镜检见脂肪球(++)。二、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进食复杂,导致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故水样便,泻下急迫;湿热阻遏气机则气味臭秽;湿热下注则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现于风关均为湿热蕴结脾胃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 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三、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小儿腹泻。2.中医疾病诊断 泄泻。3.中医辨证诊断 湿热泻。四、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清热利湿。2.所选方剂名称 葛根芩连汤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葛根5g、黄芩5g、黄连3g、厚朴5g、芦根3g、砂仁1g、麦芽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五、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饮食治疗 应强调继续饮食,合理调整。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3.微生态疗法。4.肠黏膜保护剂。

第4题:

【病例摘要】 患者,男,40岁。 患者2天前劳累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呕吐非喷射状,伴胸闷腹胀,神疲畏寒,并出现全身皮肤及双眼黄染,小便呈浓茶色,无腹痛、腹泻,无陶土便及黑便。 查体:T37.2℃,P85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 辅助检查:WBC5.5×109/L,N0.55,L0.44,RBC5.5×1012/L,Hb167g/L,ALT587U/L。 【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巩膜及皮肤黄染2天。
(2)右上腹轻压痛。
(3)WBC5.5×109/L,N0.55,L0.44,RBC5.5×1012/L,Hb167g/L,ALT587U/L。
二、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湿热内蕴导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故全身皮肤及双眼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则小便呈浓茶色;湿热阻滞中焦,脾失升清,胃失和降,则神疲恶心、呕吐;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均为湿重于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暑湿当令,湿热由表入里,内蕴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泄越。
三、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
2.中医疾病诊断黄疸。
3.中医辨证诊断湿重于热。
四、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清热利湿,化浊运脾。
2.所选方剂名称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藿香12g、白豆蔻12g、陈皮12g、苍术15g、厚朴15g、半夏12g、茵陈蒿15g、车前子15g、茯苓12g、薏仁20g、黄芩12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五、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隔离、注意饮食卫生。
2.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多种维生素,严禁饮酒。
3.抗病毒治疗可用干扰素等。
4.护肝药物可用水飞蓟素。

第5题:

患者,女,10个月。
2天前进食复杂,夜卧不安,凌晨突然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继而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泻下急迫,量多,气味臭秽,无脓血,小便色黄,量少,无便前后哭闹。
查体:T37.8℃,P132次/分,R36次/分。神情,精神可,皮肤弹性可,前囟未闭1cm×0.6cm,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现于风关。
辅助检查:白细胞(WBC)7.9×10/L,中性粒细胞(N)0.39,淋巴细胞(L)0.61。大便检查水样便,镜检见脂肪球(++)。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泻下水样便4小时。
(2)T37.8℃,皮肤弹性可,前囟未闭1cm×0.6cm。
(3)血常规:WBC7.9×10/L,N0.39,L0.61。大便常规:水样便,镜检见脂肪球(++)。
二、西医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常有接触史,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可确诊。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进食复杂,导致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故水样便,泻下急迫;湿热阻遏气机则气味臭秽;湿热下注则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现于风关均为湿热蕴结脾胃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小儿腹泻。
2.中医疾病诊断 泄泻。
3.中医辨证诊断 湿热泻。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清热利湿。
2.所选方剂名称 葛根芩连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葛根5g、黄芩5g、黄连3g、厚朴5g、芦根3g、砂仁1g、麦芽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饮食治疗 应强调继续饮食,合理调整。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
3.微生态疗法。
4.肠黏膜保护剂。

第6题:

【病例摘要】
患者,女,10个月。
2天前进食复杂,夜卧不安,凌晨突然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继而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泻下急迫,量多,气味臭秽,无脓血,小便色黄,量少,无便前后哭闹。
查体:T37.8℃,P132次/分,R36次/分。神情,精神可,皮肤弹性可,前囟未闭1cm×0.6cm,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现于风关。
辅助检查:白细胞(WBC)7.9×10/L,中性粒细胞(N)0.39,淋巴细胞(L)0.61。大便检查水样便,镜检见脂肪球(++)。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泻下水样便4小时。
(2)T37.8℃,皮肤弹性可,前囟未闭1cm×0.6cm。
(3)血常规:WBC7.9×10/L,N0.39,L0.61。大便常规:水样便,镜检见脂肪球(++)。
二、西医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常有接触史,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可确诊。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进食复杂,导致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故水样便,泻下急迫;湿热阻遏气机则气味臭秽;湿热下注则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现于风关均为湿热蕴结脾胃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小儿腹泻。
2.中医疾病诊断 泄泻。
3.中医辨证诊断 湿热泻。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清热利湿。
2.所选方剂名称 葛根芩连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葛根5g、黄芩5g、黄连3g、厚朴5g、芦根3g、砂仁1g、麦芽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饮食治疗 应强调继续饮食,合理调整。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
3.微生态疗法。
4.肠黏膜保护剂。

第7题:

患者.男36岁。
昨夜因进食不洁酸腐之品,5小时前感觉腹痛.泻下稀便两次,腹部坠胀不安,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此后欲便不能,仅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遂来就诊。现症见:微发热,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渴不欲饮,无呕吐及异常汗出。
查体:T37.6℃,P8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神志合作,痛苦面容,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心肺查体无异常;腹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舌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WBC12×10/L,N0.82,L0.18;小便常规未见异常;大便常规示外观脓血便,镜检示脓细胞(++++),红细胞(++);肝胆脾胰B超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有不洁饮食史。
(2)微发热,大便排出黏稠如冻腥臭物,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
(3)查体:T37.6℃,下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
(4)血常规:WBC12×10/L,N0.82。大便常规:外观脓血便。镜检:脓细胞(--++),红细胞(++)。
二、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相鉴别。后者病原为阿米巴原虫,发病呈间歇性;全身症状轻,不发热,少有毒血症状;腹痛轻,无里急后重,多为右下腹压痛;粪便量多,暗红色果酱样血便,腥臭,镜检白细胞少,红细胞多,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而本病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发病呈流行性;全身症状重,多发热及毒血症状;腹痛重,有里急后重,多为左下腹压痛;粪便量少,黏液脓血便,镜检有脓细胞、细胞多,培养可有痢疾杆菌。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微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仅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四诊合参,可诊断为痢疾湿热痢。
2.病因病机分析 进食不洁酸腐之品,酿生湿热,湿热熏灼肠道,肠络受损,气血瘀滞化腐酿脓,故大便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湿热阻遏肠道气机,气机不畅,传到失常,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
2.中医疾病诊断 痢疾。
3.中医辨证诊断 湿热痢。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清热化湿,调气和血。
2.所选方剂名称 芍药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黄芩9g、黄连6g、白芍18g、当归12g、甘草6g、木香10g、槟榔5g、大黄5g、金银花15g、肉桂3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隔离,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宜,保证给予足够的水分。
2.抗菌治疗 可选用喹诺酮类、磺胺类、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等。
3.对症治疗 可物理降温或用少量退热剂。

第8题:

病例摘要:患儿,男,8个月。腹泻、发热伴呕吐2天,加重1天伴尿少。于当年10月就诊。2天前开始腹泻,每日10余次,为蛋花状水样便,量多,无脓血,无腥臭味。有发热,轻咳,时有呕吐,为奶汁。1天来呕吐加重,达5~6次。精神差,尿量明显减少,近6小时无尿。查体:T38℃、P126次/分,呈嗜睡状,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前囟深凹,手脚凉。唇干、色红,咽充血明显。呼吸较深长,心率126次/分,心音低钝,律齐,未闻杂音。肠鸣音10次/分,肝脾未触及。无脑膜刺激征。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0×10/L,N0.30,L0.70。血钠126mmol/L,血钾3.6mmol/L。粪常规:黄色稀便,白细胞0~1个/HP。


参考答案:分析步骤:1.初步诊断与诊断依据(1)婴儿腹泻病(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①发病年龄与季节:8个月婴儿,秋季起病;②消化道症状:腹泻,日10余次,蛋花状水样便,无腥臭,无脓血,伴有呕吐;③低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咳,咽红;④粪便常规有少量白细胞,血常规示WBC正常。(2)重度低渗性脱水:①重度脱水:皮肤干燥、弹性差,手脚凉,眼窝、前囟深凹,唇干,心音低钝,尿少,近6小时无尿;②低渗性脱水:血钠降低,的量,先给予半量,再根据病情与血气分析结果考虑是否继续补充。(3)有尿后补钾:根据血钾结果,调整补钾量。

第9题:

病例:女,32岁,农民,腹泻、呕吐1天,多20-30次,大便呈水样,无发热,无腹痛,无里急后重,体查:体温36.8℃,脉搏110次分,血压50/40mmHg,表情淡漠,声音嘶哑,眼眶凹陷,皮肤干燥无弹性,血象:Hb176g/L,WBC16.5×10/L,N0.70,L0.30。为了协助确立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应是()

  • A、大便培养
  • B、大便镜检
  • C、大便悬滴检查
  • D、血清学检查
  • E、纤维结肠镜检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病例摘要: 江某,女,5岁。 患儿3天前吃羊肉串后出现腹泻,日行6~7次,大便水样,色黄臭秽,伴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自服黄连素,稍微缓解,遂来就诊。刻下症:间断腹痛,以下腹部为主,大便水样,日行4~5次,气味臭秽,兼杂少量黏液,小便黄少,纳差乏力,微热口渴。 查体:T38.1℃,P112次/分,R21次/分,BP94/66mmHg。神清,眼眶稍凹陷,面色偏黄,指纹紫。腹胀,左下腹轻压痛,肠鸣音活跃,约8次/分,心肺阴性。舌质红,苔滑腻,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示白细胞8~9个/HP,未见原虫等。血常规示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20%。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痢疾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二者居于中焦,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运化转输。患儿饮食不洁,积于中焦,化热生湿,影响气机运转,大肠不利故作泄泻,便下臭秽水样;湿热蕴于中焦,运化不利故纳差;热耗津液故口渴口干,小便黄少;舌质红,苔滑腻,脉滑数,指纹紫也是湿热内蕴的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小儿腹泻以便次频多为主要特点,典型表现可以伴有腹痛、血、大便常规可见异常。该患儿因不洁饮食出现大便频次增多,水样臭秽伴有腹痛,大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8~9个/HP,未见原虫等。血常规示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20%,可以诊断为小儿腹泻。
西医鉴别诊断:
痢疾:急性起病,便次频多,大便稀,有黏胨脓血,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
中医证候诊断:湿热内蕴证
西医诊断:小儿腹泻
中医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剂:葛根芩连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葛根10g;黄芩15g;黄连5g;芦根20g;车前子10g(包煎);法半夏10g;木香6g;生甘草10g
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纠正感染、补液为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