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简述王夫之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王夫之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第一,强调立志。王夫之十分重视“志”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甚至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取决于立志是否远大坚定。第二,主张自得。王夫之认为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觉。要做到自觉,就必须“自勉”,就必须有“自修之心”,即学生对自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第三,重视力行。王夫之指出,道德修养不能仅停留在意识阶段,还必须将道德知识变成实际行动。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列举王夫之史论的方法。


参考答案:

1、探索原因,辨其真伪。2、区分善恶的不同。3、审时度势,强调论史,不可超越时空。4、考察关注动力和客观效果。


第2题:

提出“天地之化日新”论断的哲学家是王夫之。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简述旅游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正确答案:
(1)坚持理论学习,实践知行统一。
(2)开展道德评价,严于解剖自己。
(3)学习先进榜样,树立道德理想。
(4)提高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慎独”。
(5)加强“自我控制”。

第4题:

简述王夫之提出的土地所有制。


正确答案:1.王夫之把中国历史上土地所有制的发生、发展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远古,民皆择地而治,唯力是营;其耕其芙,任其去就,田无定主。而国无恒赋”。
第二个阶段是夏、商、周三代。王夫之认为这时的“王者”即统治者或国家已经把土地管理起来了。
第三阶段是“及汉以后”,这时“下有世业相因之土,民自有其经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了。
2.王夫之对于传统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予以了无情的批判。不止一次的宣称土地是自然物,“非王者之所得私”,只有用自己的“力”开垦土地的人才应是土地的所有者,所谓“有力者治其地”的口号。

第5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对今天的大学生还有用吗?


正确答案: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主要道德修养方法 学思并重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虚心学习,认真思考,从而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形成良好的德性。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道德修养的重要一步或基本前提就是学习,其次强调道德修养要学思结合,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学习。
省察克治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自我反省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并加以抑制和克服。内省或省察是修身养性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它是指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地认识自己、检查自己、剖析自己。
慎独自律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形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为所欲为。慎独是儒家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意识、情绪进行管理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法。慎独要求不欺人、不自欺,从外在的言行到内心的思想活动都要自我约束。
积善成德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不断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道德修养并非一日之功,成性成德不可一蹴而就,但也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关键在于积累和重微。
知行统一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作为道德修养方法,知行统一强调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中国古代道德修养方法的局限性和合理性
对于中国古代道德修养方法,我们应该运用两分法来看待,科学分析,认真鉴别。从总体上看,古代道德修养方法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上的,唯心主义色彩浓厚,其中有许多不科学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地方,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古代道德修养方法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看到其在那个时代下落后、消极的因素。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古代思想家对人性以及人生问题探索的积极成果,不能因此而否定古代思想家提出的许多道德修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道德修养的普遍规律,不能因此而否定古代道德修养方法在中国历史上对知识分子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人生态度、人生追求以及人格塑造等都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剔除古代道德修养方法中消极的、落后的成份,汲取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结合新的实际,正确加以运用。
(三)中国古代的道德修养方法对当今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作用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明智好学的精神
《礼记·中庸》把智与仁并称为“天下之达德”。古代思想家赋予明智丰富的道德内涵和要求,最主要的是明辨是非,不受蒙蔽,为此,就要学习。包括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知识。借鉴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学思并重、学以成性等道德修养方法进行修养,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知识,达到一个较高的道德境界。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知行统一的精神
古代思想家不仅重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强调要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理解行为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更必须在生活上遵循这些准则而行动,做到知行统一。知行相互为用,共同促进着道德人格的完善。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爱人助人的精神 古代思想家非常注重仁德修养。这在现代仍然是必须的。大学生必须借鉴古代思想家提出的积善成德、友贤成德、责己成善等道德修养方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爱人乐群的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塑造道德人格的自律意识和自律精神
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意识等方面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过程,也即个体道德自觉的过程。尤其在社会转型的时期,必须有高的的自律意识和自律精神,否则是不可能实现道德人格的升华的。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善、人际关系和利益冲突的复杂化、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人们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意志相对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调节心理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不强。古代思想家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可以使大学生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培养自己用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力。

第6题:

简述道德修养的实质和主要方法。


正确答案: 所谓道德修养,就是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从而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精神境界的道德实践活动。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现实社会中两种或多种对立道德势力的冲突和斗争,在人们内心的反映。道德修养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解剖的活动。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及其行为的反省、检查,吐故纳新,培养新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有第一,学思结合法。第二,自我解剖法。第三,践行积善法。第四,克己慎独法。

第7题:

王夫之提出“理势合一”管理思想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参考答案:

(1)立法“必循天下之公”;
(2)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
(3)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


第9题:

简述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正确答案:道德修养即个人的品德修养。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二是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三是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第10题:

简述王夫之提出的土地兼并。


正确答案:王夫之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产生于何时的问题,基本上沿袭了董仲舒以来的说法,认为“井田废,阡陌开,民乃有无度之获”,“兼并兴,耕者获十而敛五,民乃心移于忧而不善其事”,他推测,在西汉武帝之世,由于“去三代未远”,豪强兼并之事尚不太盛;只是到了西汉末的哀帝时,土地兼并才成为“已久”的“积习”。以后则是无代无之。王夫之主张在租税制度上采取措施影响土地兼并。
第一,改变以田亩为赋办法为以户口为赋。
第二,按土地的自种或佃耕而为差别的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