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多选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满足下列哪些条件,商务部才可决定采取保障措施?(  )[2010年真题]A进口产品数量增加B进口产品数量增加是出口方倾销或补贴的结果C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D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国内直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威胁

题目
多选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满足下列哪些条件,商务部才可决定采取保障措施?(  )[2010年真题]
A

进口产品数量增加

B

进口产品数量增加是出口方倾销或补贴的结果

C

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D

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国内直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威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出口到中国的某种电子产品数量激增,导致中国相关的生产企业遭到实质损害,据商务部调查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设备数量最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任何一个受到影响的国内生产者可向中国商务部提出启动保障措施调查主要产业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实施保障措施正在

C.如果甲国企业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不可

D.采取保障措施的范围应与调查的范围一致


参考答案:D

第2题:

应我国相关企业的申请,商务部对来自甲国的钢材进行了保障措施调查,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障措施调查的启动即可应相关主体的申请,也可以由商务部主动发起
B.保障措施针对的数量增加包括绝对增加和相对增加
C.如果相关进口经营者作出价格承诺则不应再适用保障措施
D.启动保障措施的条件是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实质损害威胁

答案:A,B
解析:
选项A正确。根据我国《保障措施条例》的规定,保障措施调查的发起方式也有两种:依申请或者商务部主动发起。选项B正确。根据我国《保障措施条例》的规定,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之一为数量增加,这种增加既包括绝对增加也包括相对增加。选项C错误。《保障措施条例》中并没有关于承诺的任何规定。选项D错误。《保障措施条例》中关于损害的规定与反倾销和反补贴中的损害都不相同,必须达到“严重”的程度才可以。

第3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满足下列哪些条件,商务部才可决定采取保障措施?

A.进口产品数量增加

B.进口产品数量增加是出口方倾销或补贴的结果

C.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D.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国内直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威胁


正确答案:CD

第4题:

市场违反《办法》规定商务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市场违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5题:

根据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保障措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保障措施是针对公平贸易条件下的特殊情形所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
B.在采取临时保障措施前,商务部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
C.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自临时保障措施决定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超过200天
D.保障措施采取数量限制形式的,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作出决定并予以公告

答案:D
解析:
选项D:采取数量限制形式的,由商务部作出决定并予以公告。

第6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有明确证据表明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在不采取临时保障措施将对国内产业造成难以补救损害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初裁决定,并采取临时保障措施

B.采取临时保障措施,由商务部提出建议,并最终由商务部予以公告

C.采取临时保障措施由国务院关税则委员会作出决定

D.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自临时保障措施决定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超过180天


正确答案:D

第7题:

2015 年 5 月,中国进口的钢材部件大量激增,商务部拟采取保障措施。有关保障措施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必须在进口的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时,反倾销措施才可采取
B.保障措施的调查只能是商务部依职权发起
C.商务部需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与国内产业损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D.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最长不超过 10 年

答案:C,D
解析:
A 错误。适用保障措施要求的产业损害程度重于反倾销或反补贴要求的损害程度,即严重损害而不是实质损害。B 错误。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保障措施条例,向商务部提出保障措施的申请;必要时,商务部在没有收到此类申请时,也可以立案调查。C 正确。商务部根据客观事实和证据,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与国内产业损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D 正确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不超过 4 年。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的,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一项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及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 10 年。

第8题:

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有关部门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应以国内有关生产者申请为条件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采取保障措施 

C.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 

D.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材料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D

  【考点】反倾销措施

  【解析】选项A错误。《反倾销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在特殊情形下,商务部没有收到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但有充分证据认为存在倾销和损害以及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可以决定立案调查。选项B错误。《保障措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保障措施应当针对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不区分产品来源国(地区)。选项C错误。保障措施中不存在价格承诺问题,只有反倾销与反补贴中存在价格承诺。选项D正确。决定采取保障措施的,其范围应当为经调查确定存在倾销威胁的进口产品

 

第9题:

对生猪产品注水的商务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由商务主管部门没收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生猪产品、注水工具和设备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其他单位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10题:

流动销售或储运不符合相关要求商务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情节严重的,可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可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