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人力资源

单选题小张高中毕业之后,去上了四年大学;如果他当时没有上大学,而是去上班,四年下来,他能够获得的劳动报酬大概7.50万元,则小张(  )是7.50万元。[2010年真题]A 上大学的成本B 不上大学的成本C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D 上大学的心理成本

题目
单选题
小张高中毕业之后,去上了四年大学;如果他当时没有上大学,而是去上班,四年下来,他能够获得的劳动报酬大概7.50万元,则小张(  )是7.50万元。[2010年真题]
A

上大学的成本

B

不上大学的成本

C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D

上大学的心理成本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张高中毕业之后,去上了四年大学;如果他当时没有上大学,而是去上班,四年下来,他能够获得的劳动报酬大概为7.5万元,则小张的( )是7.5万元。

A.上大学的成本

B.不上大学的成本

C.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D.上大学的心理成本


正确答案:C
解  析:大学毕业生由于接受高等教育,一方面导致在最初的四年中因无法工作而损失了四年的工资性报酬,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因为刚开始工作时因继续接受培训等原因而导致工资性报酬在最初的一年或几年中低于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的高中毕业生。严格来说,这两部分成本都属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
教材:P160

第2题:

小张和他的双胞胎弟弟当年曾经同时考上了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但是由于小张家庭贫困,结果只有小张一个人上了大学,小张的弟弟则去工作了,在小张上大学的这四年中,小张的弟弟一共挣了大约8万元收入,则( )。

A.小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大约等于8万元

B.小张上大学的社会成本大约等于8万元

C.小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大约等于4万元

D.小张弟弟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大约等于8万元


正确答案:A

第3题:

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小杨瞟了一眼分数,脸刷地一下红了。72分!这可是他从来没有过的分数。唉,都怪自己,这段时间花太多的时间在新买的电脑上了……与小杨的懊恼相比,他的同桌小张则显得有些高兴。他考了70分,这个分数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小张的数学一贯不好,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因此这个分数多多少少让他有些吃惊。大概是那些选择题碰巧选对了吧,他想,否则,怎么能得这样的分数呢?下课铃响了,小张迫不及待地抱着球冲出教室,而小杨还坐在座位上,检查自己做错的题目。试以韦纳的归因理论分析小杨和小张的行为表现,并就如何提高小张的动机水平提出适当建议。


参考答案:1)小杨将失败归因为努力不足,因为时间花在新买的电脑上,学习时间少了;小张将失败归因为运气,碰巧写多了,对自己的数学没有自信;2)一、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适当奖惩三、定一个小目标

第4题:

小张高中毕业之后,去上了4年大学;如果他当时没有上大学,而是去上班,4年下来,他能够获得的劳动报酬大概7.5万元,则小张()是7.5万元。

A:上大学的成本
B:不上大学的成本
C: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D:上大学的心理成本

答案:C
解析:
上大学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两种,而货币成本又可以划分为直接货币成本和间接货币成本两类。在本题中,间接成本(或机会成本)是指小张因上大学而不得不放弃的收入,在数量上等于小张高中毕业后不上大学而是去上班后可能赚得的收入。所以,本题中小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如果他去上班所能够获得的7.5万元报酬。

第5题:

小张高中毕业之后,去上了四年大学;如果他当时没有上大学,而是去上班,四年下来,他能够获得的劳功报酬大概为7.5万元,则小张的( )是7.5 万元。

A.上大学的成本

B.不上大学的成本

C.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D.上大学的心理成本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是指某人因上大学而不得不放弃的收入,数量上等于此人高中毕业后不上大学而是去劳动力市场谋求就业后可能赚得的收入。

第6题:

某人因为上了四年大学而没有就业,所受损失大约为5万元,这笔损失可以被视为此人上大学的( )。

A.机会成本

B.非经济成本

C.外部成本

D.社会成本


正确答案:A
解析:上大学的间接成本(或机会成本),它是指某人因上大学而不得不放弃的收入,它在数量上等于此人高中毕业后不上大学而是去劳动力市场谋求就业后所可能赚得的收入。

第7题:

有一对双胞台兄弟当年曾经同时考上了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专业,但由于家境不好,只能由哥哥一人上大学,弟弟则去工作了,在哥哥大学四年中,弟弟一共挣了大约10万元收入,则( )。

A.哥哥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大于10万元

B.哥哥上大学的社会成本大约等于10万元

C.哥哥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大约等于5万元

D.弟弟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大约等于10万元


正确答案:A
解析: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选择之后不得不放弃的收入。由题意知,哥哥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近似等于打工四年所获得的10万元收益加上四年大学所花费的成本,即要大于10万元。

第8题:

如果郑女士的女儿还有四年上大学,目前大学及硕士费用12万元,以5%的学费上涨率计算,到郑女士的女儿上大学时,其大学和硕士期间共需( )元的学费。

A.128633

B.128794

C.132670

D.145861


正确答案:D

第9题:

如果上了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你会( )

A.不去上大学
B.依然去上大学
C.先去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D.想不好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关于高等教育投资私人收益估计中存在的选择性偏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学毕业生如果不上大学而是高中毕业就工作,他们的终身工资性报酬也会比那些实际没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更高
B.那些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人即使上了大学,他们的终身工资性报酬也会比那些实际上大学的人更低
C.人们在决定是否上大学以及选择何种职业都是基于比较优势原理做决策的
D.对上大学的私人收益进行的评估可能同时存在高估偏差和低估偏差

答案:A
解析:
选择性偏差:高估没有上大学的人因为没上大学放弃分收益,同时低估大学毕业生通过上大学实际获得的收益。上大学的人之所以选择上大学,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去上大学,因为如果他们不上大学,而是在高中毕业之后就去工作的话,他们所得到的工资性报酬可能还不如那些实际上没有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反过来说,那些实际上没有上大学的人做出不上大学的选择也是很明智的,因为他们即使是上了大学,所获得终身工资性报酬也不大可能像实际上大学的那些人那样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