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简析辛笛《航》所传达的思想情绪。

题目
问答题
简析辛笛《航》所传达的思想情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历史小说《铸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铸剑》成功地塑造了眉间尺、宴子敖二个复仇者形象。少年眉间尺性格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从优柔的性情到毅然割下自己的头颅为父报仇。宴之敖则纯然是复仇精神的化身,他冷峻似铁,刚毅机智,为自己,为眉间尺,为一切被残害者,挺身而出,割下自己头颅,与眉间尺一起向暴君讨还血债。通过这两个形象,表现了对暴虐黑暗势力,“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的反抗复仇思想。小说写于1926年北洋军阀制造的“三•一八”血腥惨案之后,写于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2题:

简析《沉沦》的思想


正确答案: 《沉沦》的主人公“我”是一个留日学生,因对爱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又兼不堪忍受异族的欺凌,最后投海自尽。1、小说大胆描写了这个受“五四”思潮的洗礼而觉醒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以及由此而生的变态性心理。追求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义。
2、作品最后通过主人公之口喊出的“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表达了郁达夫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第3题:

简析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及所表现的作者的悲观宿命论情绪。


正确答案: 苔丝是一个心地善良、感情真挚,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和反抗性格的勤劳的农家姑娘。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却被迫害致死,她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悲剧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第一,以亚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对苔丝的压榨和摧残。
第二,以安玑•克莱为代表的旧的伦理道德观念对苔丝的迫害。
通过她的悲剧,哈代愤怒的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否定了宗教和资产阶级道德的正义性。但是,在肯定苔丝是社会罪恶牺牲品的同时,作者又认为她的悲剧是命运造成的。由于命运作祟,苔丝无论怎样反抗也是枉然,流露了人类永远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悲观宿命论情绪。

第4题:

简析周立波作品《暴风骤雨》所表现的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 小说1948年完成,1951年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
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改的全过程。全书分上下两部。小说告诉读者:土改不仅铲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面貌,并且其中一些先进农民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第5题:

简析辛笛《航》所传达的思想情绪。


正确答案: 写于1934年8月访友途中。
诗人面对暮天大海,涌起对人生遭遇的思考与感喟。诗人感悟到,人生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生命航程茫茫不可测,大海茫茫不可测,在悲哀无奈中透出豁达洒脱。形象的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这样一种哲理感悟的人生态度。

第6题:

辛笛的诗歌《航》的突出特色是()。

  • A、具有“三美”特征
  • B、突出“主观战斗精神”
  • C、情感表露直白简单
  • D、思想知觉化

正确答案:D

第7题:

简析胡适《上山》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正确答案: 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自由体诗《上山》作于1919年。
《上山》塑造了一个“努力望上跑”的登山者形象。作者通过刻画登山者的性格,赞颂了一种进取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具有进步意义。

第8题:

简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及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正确答案:作者写《荷塘月色》,正值1927年蒋介石叛变,大革命遭受挫折的白色恐怖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位正直的、怀着满腔爱国热忱的知识分子,他无疑是极为痛苦而为祖国深感忧虑的。他的压抑、沉闷的感情,以及对黑暗现实和反动统治的强烈不满,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流露,作者也正是想借淡月掩映下的荷塘景色,摆脱现实的烦恼,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他追求美好、自由生活的理想。文章结构镇密细致,以“背着手踱着”尽情受用无边荷香月色为行文线索,从出小径至荷塘复又归来,使内在思绪的复杂变化从空间顺序中得以表露。作品先着重写荷塘之美,继引出月色,再写荷塘四周,动静结合,疏密相间,从里到外,由近及远,月光与荷塘融为一体,内心情感与景色相互契合,诗情画意,简直就是一幅国画写真。文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烘托、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想象丰富,描写生动传神,创造了独特的美的意境。语言清新自然,朴素优美,充分显示了来自清散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风格特色。

第9题:

简析《雨前》对故乡春雨怀想及其所传达的思想情绪。


正确答案: 文中第三、第六自然段描绘的景色与前面论及的那种灰白色调、哀怨情绪迥然相异,这里有对故乡雷声、雨声的怀想;青山绿水,温馨、恬美、充满生命欢欣的情状,与其说是对故乡的怀恋,不如说是作者向往的理想之梦,他对故乡的缅怀中,唤起了、也包含着对希望的憧憬,可以说是一种记忆的真实与幻想的抒合。
看出作者的意识流动:因为对现状的不满,产生对希望的渴求,反过来,正因为有了对理想的追求,才会对昏暗的现实更加反感。

第10题:

简析许地山《春桃》所表达的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春桃》是许地山的后期作品,写于1934年。小说写了主人公春桃在一次战乱后的遭遇。与才新婚一天丈夫失散四五年后,已与另一相依为命者靠捡字纸为生建立感情,而此时失去双腿、沦为乞丐丈夫出现。在这难解的矛盾面前,几经波折,终于建立起了新的三人关系。在这里有矛盾而没有争夺;有悲剧而没有相残。共同的悲惨命运使他们相互体谅和依存。
作者通过对这情况的细致刻画,谴责了战乱频仍的旧社会,展示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宽广胸怀、善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