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相”字在上古的词汇意义和语法作用怎样?它在现代口语里的应用情况怎样?

题目
问答题
“相”字在上古的词汇意义和语法作用怎样?它在现代口语里的应用情况怎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上古序数的表示法和现代有什么不同?“第”字是在什么时代怎样演变为表示序数的词头的?


正确答案: (1)在上古时代,序数和基数是没有分别的,“三月不违仁”的“三月”(基数)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七月、九月”(序数)形式上是相同的。关于月份前不加“第”字,这种说法沿用到了今天,此外,我们还说“二等、三等、二楼、三楼”不说“第二等、第三等、第二楼、第三楼”等,这是保存了上古语法,这种以简单的数词作为序数的用途已经渐渐缩小了。
(2)“第”的发展:
①“第”本作“弟”,是次第的意思,有了次第就有了顺序,有了顺序就有了高低。“子夏,门人之高第也。”“高第”就是排在前几名。“第一”最初的意义应该是排在一位,“第”字用为动词,是排位次的意思。“于是孝文帝乃及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
②但是,“第”字在汉代已经作为序数的词头了,“作为周本纪第四。”在“第”字用为词头的初期,虽有“第一、第二”等,但是后面还不带名词,代名词是汉末以后的事。“公第一人,何下坐?”这是一次很重要的演变,因为有了名字在后头,序数的性质就更加确定了。

第2题:

跟“何”的意义相同的“底”字首先见于什么时代?它在后代的应用情况怎样?


正确答案:从南北朝起,史料中出现了一个“底”字,它的意义和“何”字相同:“单身如萤火,持底报郎恩。”到了唐代,“底”字用得更普遍了,在杜甫诗句中,有下面一些例子,“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在唐代其他诗文和宋代诗文中,“底”字也是常见的,特别是“底事”:“风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lei)”。

第3题:

跟“何”的意义相同的“底”首先见于什么时代?它在后代的应用情况怎样?


正确答案: 从南北朝起,史料中出现了一个“底”字,它的意义和“何”字相同。如:单身如萤火,持底报郎恩?
到了唐代,“底”字用得更加普遍了,如:花飞有底急?老去顾春迟。
在唐代其他诗文和宋代诗文中,“底”字也是常见的,特别是“底事”。如:风流真底事?

第4题:

上古否定副词“弗”和“勿”的语法特点怎样?它们和“不”“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弗、勿”的用法:在谓语的中心词是外动词的时候,“弗”和“勿”所修饰的外动词一般不能带宾语。而“不”和“毋”后面的外动词是经常带着宾语的。最富有启示性的例子是“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直到汉代,还保留着上古“弗、勿”的用法。但是“不”和“毋”的区别,是一般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的分别;“弗”和“勿”的分别也是一般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的分别,这四个字是有明确的对应规律的。

第5题:

王力《汉语史稿》以语法的演变为主要依据,参照语音和词汇的变化,将汉语的发展分为()几个时期

  • A、上古
  • B、中古
  • C、近代
  • D、现代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传统语法学结构语法学和现代形式语法学分别怎样对语法现象进行划分?


正确答案:1、传统语法学提出把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也称作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句法又称作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传统语法的研究主要是印欧语,所以传统语法讲词法的内容很复杂,剩下的句法部分则很简单
2、结构语法学提出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一种叫组合规则,另一种叫聚合规则就所有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组合规则实际上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聚合规则实际上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
3、还有一种研究是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一是核心语法层面,一是外围语法层面,现代形式语法学较多采用这种办法

第7题:

现代副词“这么”和“那么”在唐宋时代应用情况怎样?


正确答案: (1)在现代副词“这么”和“那么”产生之前,在唐宋时代,和“这么、那么”的用法大致相当的有“能、能尔、能许、能样、能底、能亨、能地、能个、如许、尔许、宁许”,如:“着花能许瘦,落子不多长。”“玉蕊纵妖娆,恐无能样娇。”这些都可能来源于“尔”字。
(2)此外,唐宋人的语录中,有“恁(nen)么”这样一个形式,从语音上看,“恁么”就是后代的“那么”但在最初的时候“恁么”既可以表示这么,也可以表示那么。在宋元的词曲里,“恁么”只写作“恁”,或者在“恁”字后面加词尾“的”。“早知恁的难拼,悔不当初留住。”
(3)“这么”和“那么”的出现可以说是很晚的是,但是至今没有研究清楚,在此只引《红楼梦》的例子:“熬了这么大年纪”;“我也没那么大精神和他们尽着吵去。”

第8题:

“相”字在上古的词汇意义和语法作用怎样?它在现代口语里的应用情况怎样?


正确答案: (1)先秦时代,相的基本意义是交互,指施事者同时成为同一种行为的受事者;就语法作用来说,它所修饰的必须是外动词,而且不能带宾语。“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2)从词汇意义上来说的特殊情况:
①有时候,“相”字只表示递相的意思,不表示交互,“有无相生”
②有时候,“相”字只表示单方面的行为,它本身失去了交互的意义,但是它的指示性仍然存在。它在意义上接近倒装的“我”、倒装的“尔”等。“易世矣,宜勿复相怨”(应该不再怨恨我了)
(3)从语法作用上来说的特殊情况:有时候“相”字所修饰的动词可以是内动词。这样,“相”字失去了交互的意义,只是近似大家的意义。“上下相喜而庆之。”
(4)现代汉语里“相”字不能成为自由组合的副词,但是我们可以用种种方法替代“相”,如“你爱我,我爱你”代替“相爱。”

第9题:

王力《汉语史稿》以语音的演变为主要依据,参照语法和词汇的变化,将汉语的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上古“莫”字在用法上和在意义上有什么特点?它在后来的发展情况怎样?


正确答案: (1)“莫”字在上古本来是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在意义上类似现代汉语“没有人、没有谁、谁也不”又类似“没有什么、什么也不”。如:“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2)在发展过程中,“莫”渐渐与“毋、勿”合流,甚至在口语中将之取代。“莫”字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