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问答题简述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界限。[2000年真题]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界限。[2000年真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如下:
(1)动机目的不同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只想单方面享受合同所规定的权利而不履行合同义务,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思;合同纠纷当事人不具备故意骗取和非法所有、占有的目的和动机。
(2)履约能力和履约行为不同
由于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是为了谋求合法经济利益而签约的,因此,他们在签约时,一般都具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而利用合同诈骗的行为人有的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有的虽然具有实际履约能力,但根本无履行合同的诚意,不会实施任何有实际意义的履约行为。
(3)后果不同
合同纠纷的当事人为了按时履约,往往将货款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运输费用等合理开支上,一般都是为了履约而创造条件;而合同诈骗犯罪行为人由于具有非法所有、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一旦非法取得了他人财物的控制权,便任意挥霍,或用来偿还其他债务,或非法用于其他经营,甚至有的携款潜逃,根本不打算归还。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课税对象决定税收的课税范围,是区别征税与不征税的主要界限,也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2006年真题)简述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


答案:
解析:
转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表现在:(1)性质不同。转继承是两个连续发生的二次继承,即由继承人直接继承后又由转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代位继承是替补继承,代位继承基于其代位继承权而直接取得被继承人的遗产。(2)事实根据不同。转继承基于继承人后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事实而发生;而代位继承则基于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事实而发生。(3)主体范围不同。转继承人可以是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也可以是被继承人的其他法定继承人;而代位继承中的代为继承人只能是被代为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4)适用范围不同。转继承既可适用于法定继承,也可以适用于遗嘱继承;而代位继承只能适用于法定继承。

第3题: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如何划清合同诈骗罪与一般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


参考答案:

概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特征:
1.本罪侵犯的课题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本罪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个人和单位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界限:
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
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欺骗行为;
3.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
4.行为人在违约后是否愿意承担违约责任;
5.行为人为履行合同的原因。


第4题:

(2006年真题)简述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
解析:
(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存在明显的区别: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都应履行法律义务,但并非所有法律主体都必然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义务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关,只有违反法律义务者才承担不利后果,而法律责任必是与不利后果相关的;法律义务可以通过义务主体自觉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责任则需要由国家机关来追究。
(2)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两者又有密切联系:一方面违反法律义务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另一方面,有时候追究法律责任是法律义务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另外,两者都是对法律主体的约束,在价值指向上具有间一性,均是为法律权利的实现而存在的。

第5题:

(2005年真题)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答案:
解析:
(1)行为内容不同:抢劫罪以当场实施暴力、以暴力相威胁为其行为内容,而敲诈勒索罪威胁的内容不只是暴力,还包括非暴力的要挟。
(2)非法取财的时间不同:抢劫罪是当场实施暴力、胁迫的同时劫取财物,而敲诈勒索罪不具备前述“当场”且“同时”的特点,即或者以将来施加暴力相威胁,或者要求将来交付财物。
(3)数额、情节要求不同:抢劫罪没有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要求,而敲诈勒索罪要求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
本题考查的是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关键区别,并不要求列出所有区别。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还在犯罪主体、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

第6题:

(2007年真题)简述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答案:
解析:
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表现在:(1)主体范围不同。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受遗赠人则为国家、集体组织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2)主体所承担的义务不同。遗嘱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同时,有义务清偿被继承人生前所欠债务;受遗赠人则无此义务。(3)接受遗产的意思表示方式不同。遗嘱继承人接受继承既可以采用明示方式,也可以采用默示方式;受遗赠人只能采用明示方式。(4)取得遗产的途径不同。遗嘱继承人可直接参与遗产的分配而取得遗产;受遗赠人则不直接参与遗产分配,而是从遗嘱执行人或继承人处取得遗产。

第7题:

(2006年真题)简述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答案:
解析:
(1)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属于特殊主体,而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不同:职务侵占罪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实施的,而侵占罪则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
(3)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侵占罪的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4)行为方式不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采用窃取、骗取、侵吞等方式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而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退还,或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出。

第8题:

简述合同诈骗罪的特征。


参考答案:

概念: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具有以下特征: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是经济合同管理秩序和公司财产的所有权。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以下5种:
a、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物的。
b、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与对方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物的。
c、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物的。
d、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e、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可以构成本罪。
4、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第9题:

(2008年真题)简述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答案:
解析:
(1)它们的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2)它们的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的范围。
(3)它们的权利实现程度不同。人民不但享有宪法权利,而且也能够完全实现宪法权利,而公民则不同,因为其中的一些人可能由于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而不能完全实现其宪法权利。
(4)它们的适用对象不同。公民是个体概念,人民是群体概念。

第10题:

简述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界限。


正确答案: (1)从动机目的上区别。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只想单方面享受合同所规定的权利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思;合同纠纷当事人不具备故意骗取和非法所有、占有的目的和动机。
(2)从履约能力和履约行为上区别。由于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是为了谋求合法经济利益而签约的, 因此,他们在签约时,一般都具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而利用合同诈骗的行为人有的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有的虽然具有实际履约能力,但根本无履行合同的诚意,不会实施任何有实际意义的履约行为。
(3)从后果上区别。合同纠纷的当事人为了按时履约,往往将货款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 运输费用等合理开支上,一般都是为了履约而创造条件;而合同诈骗犯罪行为人由于具有非法所有、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一旦非法取得了他人财物的控制权,便任意挥霍,或用来偿还其他债务,或非法用于其他经营,甚至有的携款潜逃,根本不打算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