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师

【说明】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3-1所示,内部网络使用IP地址段192.168.0.0/24,并通过路由器R1 接入到Internet,该路由器支持NAT功能。R1的外网IP地址为123.116.10.66,内网IP地址是192.168.0.100,MAC地址为00-20-22-33-44-55;内部网络中UNIX主机的IP地址为 192.168.0.1,MAC地址为 00-10-22-33-44-55;Internet 上服务器 www.abc.edu.cn 经路由器 R2 接入到 Internet,R2

题目

【说明】

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3-1所示,内部网络使用IP地址段192.168.0.0/24,并通过路由器R1 接入到Internet,该路由器支持NAT功能。R1的外网IP地址为123.116.10.66,内网IP地址是192.168.0.100,MAC地址为00-20-22-33-44-55;内部网络中UNIX主机的IP地址为 192.168.0.1,MAC地址为 00-10-22-33-44-55;Internet 上服务器 www.abc.edu.cn 经路由器 R2 接入到 Internet,R2 的以太网接口IP 地址为 127.123.134.88,MAC 地址为 00-30-22-33-44-55。

UNIX主机发送一个IP报文到服务器www.abc.edu.cn,在两个以太网上封装为数据帧1和数据帧2,写出数据帧1和数据帧2源IP地址、源MAC地址、目的IP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Internet上的服务器有三个标识,分别为www.abc.edu.cn、127.123.134.10和 00-40-22-33-44-55,UNIX主机发送IP报文到服务器www.abc edu.cn过程中,UNIX主机、R1和R2分别使用哪些标识?若用到多个标识,标识间转换时使用的协议是什么?

内部网络中主机1发送一个IP分组,长度为3520个字节,头长度为标准长度,发送该IP分组时应分为几个分片?写出各分片的信息(长度、偏移、MF)。

内部网络中主机1使用浏览器访问www.abc.edu.cn的过程中,写出主机1可能用到的6个协议的名称。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答案和解析
问题 1 答案解析:
数据帧1的源IP为192.168.0.1,目的IP为127.123.134.10。源MAC为00-10-22-33-44-55,目的MAC为00-20-22-33-44-55。
数据帧2的源IP为123.116.10.66,目的IP为127.123.134.10。源MAC为00-30-22-33-44-55,目的MAC为00-40-22-33-44-55。


问题 2 答案解析:
UNIX主机:使用www.abc.edu.cn和127.123.134.10,需使用DNS协议。
R1:使用127.123.134.10标识。
R2:使用127.123.134.10和00-40-22-33-44-55,需使用ARP协议。


问题 3 答案解析:
应当划分为3个数据报片:
第1片:长度1500字节(包括20字节IP头),片偏移字段=0,MF=1;
第2片:长度1500字节(包括20字节IP头),片偏移字段=1480/8=185,MF=1;
第3片:长度560字节(包括20字节IP头),片偏移字段=2960/8=370,MF=0。


问题 4 答案解析:
HTTP、DNS、TCP、NAT、ARP、IP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

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主要目的是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以及实现TCP负载均衡等。在如图2所示的设计方案中,与Internet连接的路由器采用网络地址转换。

请根据路由器的NAT表和图2中给出的网络结构、IP地址,简要叙述主机B向内部网络发出请求进行通信时,边界路由器实现TCP负载均衡的过程。


正确答案:(1)外部主机B(172.20.7.3)发出请求建立B到虚拟主机(10.1.1.127)的连接。 (2)边界路由器接到这个连接请求后查询NAT表建立一个新的地址转换映射。如为10.1.1.127分配真实主机地址10.1.1.1。 (3)边界路由器用所选真实地址替换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报。内部主机10.1.1.1接收到该数据报并作应答。 (4)边界路由器接到应答报后根据内部地址及端口号和外部地址及端口号从NAT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内部虚拟主机地址及端口号。 (5)将源地址转换为虚拟主机地址并转发应答报;B接收到源地址为10.1.1.127的应答报。 (6)下一个请求时边界路由器为其分配下一个内部局部地址如 10.1.1.2。
(1)外部主机B(172.20.7.3)发出请求,建立B到虚拟主机(10.1.1.127)的连接。 (2)边界路由器接到这个连接请求后,查询NAT表,建立一个新的地址转换映射。如为10.1.1.127分配真实主机地址10.1.1.1。 (3)边界路由器用所选真实地址替换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报。内部主机10.1.1.1接收到该数据报,并作应答。 (4)边界路由器接到应答报后,根据内部地址及端口号和外部地址及端口号,从NAT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内部虚拟主机地址及端口号。 (5)将源地址转换为虚拟主机地址,并转发应答报;B接收到源地址为10.1.1.127的应答报。 (6)下一个请求时,边界路由器为其分配下一个内部局部地址,如 10.1.1.2。

第2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

【说明】

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主要目的是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以及实现TCP负载均衡等。在如图5-5所示的设计方案中,与Internet连接的路由器采用网络地址转换。

【问题】

请根据路由器的NAT表和图5-5中给出的网络结构、IP地址,简要叙述主机B向内部网络发出请求进行通信时,边界路由器实现TCP负载均衡的过程。


正确答案:主要步骤如下: (1)外部主机B(172.20.7.3)发出请求建立B到虚拟主机(10.1.1.127)的连接。 (2)边界路由器接到这个连接请求后查询NAT表建立一个新的地址转换映射。如为 10.1.1.127分配真实主机地址10.1.1.1。 (3)边界路由器用所选真实地址替换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报。内部主机10.1.1.1接收到该数据报并作应答。 (4)边界路由器接到应答报后根据内部地址及端口号和外部地址及端口号从NAT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内部虚拟主机地址及端口号。
主要步骤如下: (1)外部主机B(172.20.7.3)发出请求,建立B到虚拟主机(10.1.1.127)的连接。 (2)边界路由器接到这个连接请求后,查询NAT表,建立一个新的地址转换映射。如为 10.1.1.127分配真实主机地址10.1.1.1。 (3)边界路由器用所选真实地址替换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报。内部主机10.1.1.1接收到该数据报,并作应答。 (4)边界路由器接到应答报后,根据内部地址及端口号和外部地址及端口号,从NAT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内部虚拟主机地址及端口号。

第3题:

某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3-6所示,网络A中A2主机的IP地址可以为(1);如果网络B中有1000台主机,那么需要为网络B分配(2)个C类网络地址,其中B1主机的IP地址可以为(3),网络B的子网掩码应为(4)。

A.192.60.80.0

B.192.60.80.2

C.192.60.80.3

D.192.60.80.4


正确答案:D
解析:IP地址是一个4字节(共32位)的数字,被分为4段,每段8位,段与段之间用句点分隔。为了便于表达和识别,IP地址以十进制形式表示(例如,212.152.200.12),每段能表示的十进制数最大不超过255。IP地址由2部分组成,即网络号(network ID)和主机号(host ID)。网络号标识的是因特网上的一个子网,而主机号标识的是子网中的某台主机。
  IP地址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的数量而分为A,B,C 3类:
  (1)A类IP地址:最前面1位为“0”,然后用7位来标识网络号,24位标识主机号。即A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126之间。A类地址通常为大型网络提供,全世界总共只有126个可能的A类网络,每个A类网络最多可以连接224-2台主机。
  (2)B类IP地址:最前面2位是“10”,然后用14位来标识网络号,16位标识主机号。因此,B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28~191之间,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号。 B类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全世界大约有16000个B类网络,每个B类网络最多可以连接216-2台主机。
  (3)C类IP地址:最前面3位是“110”,然后用21位来标识网络号,8位标识主机号。因此,C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92~223之间,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号。最后一段标识网络上的主机号。C类地址适用于校园网等小型网络,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有28-2台主机。
  有几个特殊的情况。主机号全为“1”的网间地址用于广播,叫作广播地址。当32b地址全为“1”时,该地址用于本网广播,称为有限广播。网络号全为“0”时,后面的主机号表示本网地址。主机号全为“0”,此时的网络号就是本网的地址。保留的地址有网络号全为“1”和32b全为“0”。
  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网络号全“1”全“0”,主机号全“1”全“0”,都是不能随意分配的,这就是前面的A,B,C类网络属性表中网络数及主机数要减2的原因。
  显然,本题中IP地址都是C类地址。在网络A中,因为IP地址192.60.80.2和 192.60.80.3已经分配了,所以,在给定的4个选项中,主机A2的IP地址只能是 192.60.80.4。同理,主机B1的IP地址只能是192.60.16.5。
  因为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有28-2=254台主机,而网络B有1000台主机,所以需要为其分配1000/254=4个C类网络地址。
  IP网络还允许划分成更小的网络,称为子网(subnet),这样就产生了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用来判断任意2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只有在同一子网的计算机才能“直接”互通。
  A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B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0.0.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子网掩码的计算方式有下列2种。
  (1)利用子网数来计算
  在求子网掩码之前必须先搞清楚要划分的子网数目,以及每个子网内的所需主机数目。
  ①将子网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
  ②取得该二进制的位数,设为N位;
  ③取得该IP地址的类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前N位置1,即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的子网掩码。
  例如,如果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27个子网,其子网掩码计算如下:
  ①把27化为二进制,结果为11011;
  ②该二进制为5位数,即N=5;
  ③将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前5位置1,得到255.255.248.0。
  即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27个子网,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48.0。
  (2)利用主机数来计算
  ①将主机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
  ②取得该二进制的位数,设为N位;
  ③使用255.255.255.255来将该类IP地址的主机地址位数全部置1,然后从后向前的将N位全部置为0,即为子网掩码值。
  例如,如果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若干子网,每个子网内有主机700台,其子网掩码计算如下;
  ①把700化为二进制,结果为1010111100;
  ②该二进制为10位数,N=10;
  ③将该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全部置1,得到255.255.255.255。然后再从后向前将后10位置0,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即 255.255.252.0。这就是欲划分成主机为700台的B类IP地址168.195.0.0的子网掩码。
  根据前面的讨论,已知网络B有1000台主机,求网络B的子网掩码,使用第二种方法。
  ①把1000化为二进制,结果为1111101000;
  ②该二进制为10位数,N=10;
  ③将该C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的主机地址全部置1,得到255.255. 255.255。然后再从后向前将后10位置0,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即255.255.252.0。

第4题:

阅读以下技术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说明]

某公司内部有13台PC采用路由器(带防火墙功能)宽带接入Internet,公司内部使用的IP地址块为10.5.1.0/24,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17所示。

在PC1的DOS命令窗口中,运行arp-a命令显示本机的ARP缓存,得到结果如图2-18所示。

使用Sniffer抓包工具在PC1中捕获的、由PC1以太网接口发出的某数据包的部分信息如图2-19所示。

在PC1的DOS命令窗口中运行(1)命令,得到结果如图2-20所示。在其空缺的参数中, Physical Address值为(2);IP Address值为(3);Subnet Mask值为(4);Default Gateway值为(5)。


正确答案:ipconfig/all 00-14-2A-4E-20-73或其等价表示形式 10.5.1.109 255.255.255.0 10.5.1.254
ipconfig/all 00-14-2A-4E-20-73,或其等价表示形式 10.5.1.109 255.255.255.0 10.5.1.254

第5题:

某城域网拓扑结构如图1-6所示。如果该路由器R1接收到一个源IP地址为192.168.1.10、目的IP地址为192.168.3.20的IP数据报,那么它将把此IP数据报投递到IP地址为(34)的路由器端口上。

A.192.168.66.1

B.192.168.66.2

C.192.168.67.1

D.192.168.67.2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图1-6所示的城域网拓扑结构中,路由器R1接收到一个源IP地址为192.168.1.10、目的IP地址为192.168.3.20的IP数据报。其中,192.168.1.10属于192.168.1.0/24网段的IP地址,即该IP数据报来源于路由器R1的E0端口;192.168.3.20属于192.168.3.0/24网段的IP地址,因此路由器R1将把此IP数据报投递到IP地址为192.168.67.1的路由器端口上,即该IP数据报将从路由器R1的S1端口投递给下一个邻居路由器。该邻居路由器将从IP地址为192.168.67.1的S1端口接收到此数据报。可见IP地址192.168.67.1是源IP地址为192.168.1.10、目的IP地址为192.168.1.20IP数据报的下一跳路由地址。

第6题:

阅读下列技术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5。

[说明]

某学校在原校园网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升级改造,网络拓扑结构如图4-12所示。其中网管中心位于办公楼第6层,采用动态IP地址及静态IP地址结合的方式进行IP地址的管理和分配。

网络逻辑结构设计是体现网络规划与设计核心思想的关键阶段。通常,网络逻辑结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正确答案:①网络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局域网结构中数据链路层设备互连方式广域网结构中网络层设备互连方式等。 ②物理层技术选择。主要包括缆线类型、网卡的选用。 ③局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主要考虑STP、VLAN、WLAN、链路聚合技术、冗余网关协议、线路冗余和负载均衡、服务器冗余与负载均衡等因素。 ④广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主要考虑城域网远程接入技术(如ISDN、ADSL等)、广域网互联技术(如DDN、SDH、VPN等)、广域网性能优化等因素。 ⑤地址设计和命名模型。主要明确的内容有是否需要公网IP地址、私有IP地址和公网 IP地址如何翻译、VLSM的设计、CIDR的设计、DNS的命名设计等。 ⑥路由选择协议。主要的考虑因素有动态路由的协议类型、度量、权值排序等;静态路由选择协议;内部与外部路由选择协议:分类与无分类路由选择协议等。 ⑦网络管理。主要包含行政管理(如机构的设置、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的制定等)和技术管理(如NMS、TMS、RMS和AMS的选用)。 ⑧网络安全。主要的工作内容有机房及物理线路安全、网络安全(如安全域划分、路由交换设备安全策略等)、系统安全(如身份认证、桌面安全管理、系统监控与审计等)、应用安全(如数据库安全、Web服务安全等)、数据容灾与恢复、安全运维服务体系(如应急预案的制定等)、安全管理体系(如建立安全组织机构等)。 ⑨编写逻辑网络设计文档。主要的组成元素有主管人员评价、逻辑网络设计讨论、新的逻辑设计图表、总成本估测、审批部分、修改注释部分等
①网络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局域网结构中数据链路层设备互连方式,广域网结构中网络层设备互连方式等。 ②物理层技术选择。主要包括缆线类型、网卡的选用。 ③局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主要考虑STP、VLAN、WLAN、链路聚合技术、冗余网关协议、线路冗余和负载均衡、服务器冗余与负载均衡等因素。 ④广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主要考虑城域网远程接入技术(如ISDN、ADSL等)、广域网互联技术(如DDN、SDH、VPN等)、广域网性能优化等因素。 ⑤地址设计和命名模型。主要明确的内容有是否需要公网IP地址、私有IP地址和公网 IP地址如何翻译、VLSM的设计、CIDR的设计、DNS的命名设计等。 ⑥路由选择协议。主要的考虑因素有动态路由的协议类型、度量、权值排序等;静态路由选择协议;内部与外部路由选择协议:分类与无分类路由选择协议等。 ⑦网络管理。主要包含行政管理(如机构的设置、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的制定等)和技术管理(如NMS、TMS、RMS和AMS的选用)。 ⑧网络安全。主要的工作内容有机房及物理线路安全、网络安全(如安全域划分、路由交换设备安全策略等)、系统安全(如身份认证、桌面安全管理、系统监控与审计等)、应用安全(如数据库安全、Web服务安全等)、数据容灾与恢复、安全运维服务体系(如应急预案的制定等)、安全管理体系(如建立安全组织机构等)。 ⑨编写逻辑网络设计文档。主要的组成元素有主管人员评价、逻辑网络设计讨论、新的逻辑设计图表、总成本估测、审批部分、修改注释部分等 解析:网络逻辑结构设计的工作任务是基于用户需求中描述的网络行为、性能等要求,根据网络用户的分类、分布形成特定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大致描述了设备的互联及分布,但是不对具体的物理位置和运行环境进行确定。网络逻辑结构设计过程主要由以下4个步骤组成:①确定逻辑设计目标;②网络服务评价;⑧技术选项评价:④进行技术决策。
网络逻辑结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
①网络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局域网结构和广域网结构两个设计部分的内容。其中,局域网结构主要关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互连方式,广域网结构主要关注网络层的设备互连方式。
②物理层技术选择。主要选择内容包括缆线类型、网卡的选用等。
③局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主要考虑生成树协议(STP)、扩展STP、虚拟局域网(VLAN)、无线局域网(WLAN)、链路聚合技术、冗余网关协议(如VRRP、HSRP、GLBP等)、线路冗余和负载均衡、服务器冗余与负载均衡等因素。
④广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主要考虑城域网远程接入技术(如PSTN、ISDN、ADSL等)、广域网互联技术(如DDN、SDH、VPN等)、广域网性能优化等因素。
⑤地址设计和命名模型。在地址设计工作中,主要明确的内容有:是否需要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只需要访问专用网络的主机分布;需要访问公网的主机分布;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如何翻译;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的边界;VLSM的设计、CIDR的设计等。网络中的命名工作主要涉及NetBIOS名字和域名两个方面。
⑥路由选择协议。主要的考虑因素有:动态路由的协议类型;路由选择协议的度量;路由选择协议的顺序(如权值排序等):静态路由选择协议;内部与外部路由选择协议;分类与无分类路由选择协议;层次化与非层次化路由选择协议等。
⑦网络管理。主要包含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行政管理方面主要包含机构的设置、各类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行政管理制度的制定等。技术管理方面又依据管理技术的层次性划分为TMS(传输管理系统)、 NMS(网络管理系统)、RMS(资源管理系统)和AMS(应用管理系统)等。
⑧网络安全。主要的工作内容有:机房及物理线路安全;网络安全(如安全域划分、边界安全策略、路由交换设备安全策略、防火墙安全配置等):系统安全(如身份认证、账尸管理、桌面安全管理、系统监控与审计、病毒防护、访问控制等);应用安全(如数据库安全、电子邮件服务安全、Web服务安全等)、数据容灾与恢复;安全运维服务体系(如应急预案的制定、系统监控与管理服务等);安全管理体系(如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等)。
⑨编写逻辑网络设计文档。主要的组成元素有主管人员评价;逻辑网络设计讨论;新的逻辑设计图表;总成本估测;审批部分;修改注释部分等。

第7题:

阅读以下关于RIP动态路由配置的技术说明,结合网络拓扑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某大学城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7-18所示,图中路由器R1、R2,R3均运行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RIP路由协议,并且图中给出了路由器R1、R2、R3各端口的IP地址信息。

结合图7-18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将以下路由器R1配置信息中(1)~(9)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实现路由器R1的正确配置。

Router>en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 config terminal (进入配置模式)

Router (config) (1)

R1 (config) no logging console

R1 (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R1 (config-if) ip addtess 192.168.100.1 155.255.255.0

R1 (config-if) (2)

(3)

R1 (config) interface sellal 0 (进入端口S0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if) (4) (设置当前端口IP地址)

R1 (config-if) no shutdown

R1 (config-if) (5)

R1 (e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65.2 255.255.255.0

R1 (config-if) no shutdown

R1 (config-if) exit (退出当前端口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 (6)

R1 (config) (7)

R1 (config-router) (8)

R1 (conhg-router) network 192.168.65.0

R1 (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67.0

R1 (config-router) end (退出回到特权模式)

R1 (9) (将配置信息保存到非易失性RAM中)


正确答案:(1)hostname R1(2)no shutdown (3)R1 (config-if)# exit(4)192.168.67.1 255.255.255.0 (5)interface serial 1(6)ip routing (7)router rip(8)network 192.168.100.0 (9)copy run start
(1)hostname R1(2)no shutdown (3)R1 (config-if)# exit(4)192.168.67.1 255.255.255.0 (5)interface serial 1(6)ip routing (7)router rip(8)network 192.168.100.0 (9)copy run start 解析:这是一道将RIP路由协议配置与推理填空相结合的题目。其解题思路是先粗略浏览一下网络拓扑图及路由器R1已给出的配置信息;再重点推敲试题中(1)~(9)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以下给出题目中路由器R1所有配置命令的完全解释,其中带下划线的配置语句为所对应空缺处的答案。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 conf terminal (进入配置模式)
Router (config) # hostname R1 (设置主机名为R1)
R1 (config) # no logging console(避免大量的端口状态变化信息、报警信息影响配置过程)
R1 (config)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进入端口E0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00.1 255.255.255.0
(设置E0端口IP地址)
R1 (config-if) # no shutdown(激活该端口)
R1 (config-if) # exit (退出端口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 # interface serial 0(进入端口S0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67.1 255.255.255.0
(设置S0端口IP地址)
R1 (config-if) # no shutdown(激活该端口)
R1 (config-if) # interface serial 1 (进入端口S1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if) # ip address 192.168.65.2 255.255.255.0
(设置S1端口IP地址)
R1 (config-if) # no shutdown(激活该端口)
R1 (config-if) # exit (退出端口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 # ip routing(设置允许配置路由)
R1 (config) # router rip(进入RIP协议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00.0 (指定与该路由器直连的网络地址信息192.168.100.0/24)
R1 (config-router) # network 192.168.65.0 (声明与该路由器直连的网络地址信息192.168.65.0/24)
R1 (config-router) # network 192.168.67.0 (声明与该路由器直连的网络地址信息192.168.67.0/24)
R1 (config-router) # end(退出回到特权模式)
R1# copy run start(将配置写入非易失性RAM中,
否则下次启动时配置参数将丢失)

第8题:

某局域网通过两台路由器划分为3个子网,拓扑结构和地址分配如图6-3所示。为路由器R1的e0端口设置一条到达192.168.3.0/24网段的默认路由的配置语句是(49)。

A.R1 (config-if) #ip route 0.0.0.0 255.255.255.255 192.168.3.1

B.R1 (config-if) #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3.1

C.R1 (config) #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2.2

D.R1 (config) #ip route 0.0.0.0 255.255.255.255 192.168.2.2


正确答案:C
解析:默认路由是静态路由的一个特例。当路由器为路由数据包查找路径而没有找到可供使用的、匹配的路由选择信息时,默认路由将为该数据包指定一个固定的下一跳IP地址。默认路由的配置命令是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的,而选项A、B的相关内容是在“R1(config-if)”接口配置子模式下输入的,因此可先排除错误选项A、B。选项C的“R1(config)#iproute0.0.0.00.0.0.0192.168.2.2”是为路由器R1的e0端口设置一条到达192.168.3.0/24网段默认路由的正确配置语句,其中,“0.0.0.00.0.0.0”表示未知主机,即任何无法判断的目的主机地址;“192.168.2.2”是使该默认路由的IP数据报传送的下一跳路由地址。

第9题:

某集团公司的部分网络拓扑结构如图7.5所示。当前路由器Rl只有一条到达子网l0.20.1.0/24的路由。为使Rl能够将IP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图7.5中所有子网,则在R1中需要增加的一条路由(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是 (22) 。A.10.20.1.0,255.255.255.0,10.20.1.1 B.10.20.2.0,255.255.255.128,10.20.1.2 C.10.20.2.128,255.255.255.128,10.20.1.2 D.10.20.2.0,255.255.255.0,10.20.1.2


正确答案:D
要点解析:子网掩码可以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也可以用“/”加上“网络号+子网号”的长度表示。IP地址块10.20.2.0/25中,“/25”表示该IP地址块的网络号和子网号长度为25位,其对应的子网掩码二进制表示为llllllll.11111111.11111111.10000000,即255.255.255.128。依题意,子网l0.20.1.0/24是路由器Rl的直连网段,Rl的路由表中将有一条到达子网10.20.1.0/24的直连路由表项。而图7.5中,R2共连接了3个子网,即10.20.1.0/24、10.20.2.0/25、10.20.2.128/25。若要求Rl能够将IP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图7—5中所有子网,即当Rl接收到目的地址属于子网10.20.2.0/25(或10.20.2.128/25)的分组后,要能够将这些分组转发给R2,并通过R2再转发给相应的子网。因此,对于图7-5中,需要对子网10.20.2.0/25和10.20.2.128/25进行路由汇聚,其汇聚后的超网IP地址块为l0.20.2.0/24,具体解答思路如表7-1所示。因此,为使路由器Rl可以将IP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子网l0.20.2.0/25(或l0.20.2.128/25),需要在R1中新增一条路由,该新增路由表项的目的网络为10.20.2.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下一跳地址为l0.20.1.2。

第10题:

某小公司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路由器具有ISDN模块,公司网络通过ISDN连接到ISP。

ISP是什么?请举例。


正确答案:ISP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日常生活中拨号上网是由它们来提供的如网易就是ISP。
ISP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日常生活中拨号上网是由它们来提供的,如网易就是ISP。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