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新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说,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题目
新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说,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新课程改帛就是耍通过改变课程内容,使之适应发展变化的观代化社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课程的改革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的_____问题。


正确答案:
现代化

第2题:

试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正确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第3题:

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正确答案:A
课改就是要通过改变课程内容,使之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

第4题:

论述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1)现存问题理论层面:当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大多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即个体专业发展就是将优秀和骨干教师带有经验性、典型性的“特征”传递给师范生或新任教师的过程。这种假设暗含着两个前提,即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具有普适性,同时,属于教师专业领域内的职能素质信念与能力系统都是可以言传、外显的。而实际的情况是,一部分专业素质是缄默的、隐性的,属于个人化的。机制层面:由于受当前学术研究中部分人浮躁、投机与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教育者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表现出很强的“目标—动力”导向,过于强调发展计划对教师晋级、评优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或依靠硬性指标、外部利益驱使教师参与各种专业进修和培训,忽视从专业本身引导教师内在的自觉意识。观念层面: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职业规范、周期及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影响了长远的专业发展。物质层面:由于我国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加之有些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很多理论上可行的计划在实施时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行为流于形式。
(2)现实途径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

第5题:

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评价观。


正确答案:
45.我国新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改革置于重要的位置,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以这一理念来推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观上要求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第6题:

___________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正确答案:
教师

第7题:

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课程( )的问题。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


正确答案:A

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课程现代化的问题。

第8题: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__________的过程。


正确答案:
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

第9题:

新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答案:
解析:
(I) I ~ 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
(2)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科学》课程;
(3)7~9年级开设《历史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4)1~9年级开设《艺术》课程。

第10题:

比较传统课程与新课程改革目标,谈谈你对新课程的看法,分析课程发展的规律。


正确答案: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就凝结着对过去的承载,对未来的开启。20世纪最后的一、二十年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有这些变化,使人们不难预测21世纪国际社会将以新的方式交往、竞争、生存。事实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就已经把国家、民族发展的切入点规划为教育,教育的变革不约而同地成为很多国家社会变革最受关注的焦点。当然,国际的视野是以民族的特性为基础的,与国际的接轨目的也是为了民族的发展,事实也证明,只有具有民族特色的才能被世界关注与承认,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建立适合中国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仍然是基础教育必须遵守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