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被告人郭某,女,1985年5月8日出生,某中学学生。2000年6月20日下午郭某由学校回家,其同学路某骑自行车在后驶来。郭某想和路某开个玩笑,就趁路某骑到自己身边时,将一根绳子扔进路某自行车后轮,结果由于车轮被缠绕,路某的自行车倒地,路某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头部撞地,当即昏迷。郭某立即赶往就近医院求救,但因路某后脑受外部强力震动致脑颅损伤,抢救无效死亡。
试问:对被告人郭某应如何处理?
(1)对郭某不应作犯罪处理。
(2)因为,郭某是因过失行为而导致他人死亡,而其年龄只有15周岁。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所以,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郭某的过失行为不应按犯罪处理。
第2题:
被告郭某雇用一名外地人为其帮工粉刷房屋。一天,该工人在脚手架上工作时不慎失手,瓦刀掉在行人赵某头上致其受伤。事发后该工人逃走,身份和地址不明。于是赵某诉至法院。请问郭某是否有责任承担损失?( )
A.郭某应当承担损失 来源:
B.郭某无须为工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C.行为人下落不明,应当由赵某自己承担损失
D.以上说法均不对
第3题:
案例五:被告人林某,男,15岁,系某中专学校学生。林某于2000年3月8日凌晨窜入学校对面的一户住宅准备行窃,撬开门钮后,见室内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带走,欲返身出去。此时他看到床上睡一人(罗某,男,17岁),旁边有女式衣服放着,他就误认为是女性,便用双手掐住罗某的脖子,企图掐昏使其不能反抗时强奸。罗某反抗滚到地上,林某仍不松手,将罗某又抱到床上才发现是男性,林某恼羞成怒,便用被子紧紧地捂住罗某的头,等其不能动时才离开,后发现罗某因窒息而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对下列( )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B.强奸
C.贩卖毒品
D.绑架
林某的行为不构成下列哪种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
C.强奸罪
D.故意杀人罪
林某的行为存在( )过错。A.对象认识错误
B.客体认识错误
C.行为认识错误
D.工具性能认识错误
林某的行为处于( )犯罪形态。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第4题:
张某和郭某因琐事发生争吵,大打出手,其中造成张某多处骨折,伤情严重。公安机关受理后认为本案属于普通治安案件,故依法不予追究郭某的刑事责任。张某不服,遂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郭某犯有故意伤害罪,致其重伤。郭某随即对张某提出反诉,亦控告其犯有故意伤害罪。则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张某、郭某均在诉讼中具有自诉人和被告人的双重身份
B.在本案中,法院可以主持调解
C.本案中,双方可以达成和解
D.张某可主动要求撤诉
第5题:
陈某与方某、郭某等人共同商议报复许某。一日,陈某得知许某一人在家,便纠集郭某、李某、张某携带凶器一同前往许某家。途经方某家门口时,方某的父亲见如此架势,便对其他4人说家里有急事要办,将方某拉回家中,陈某、郭某、李某、张某4人前往许家将许某砍成重伤。第一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中止;第二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未遂;第三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既遂;第四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问题:分析以上四种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第6题:
● 某学校男女学生的人数比例是6:5,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66) 。
(66)
A.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多1.2倍
B.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2%
C.学生增加100 名女生后,男女学生的人数相同,则学校现有总人数是 1100名
D.学校转走 100名男生后,男女学生的人数相同,则学校现有总人数是 1000名
第7题:
被告人黄某涉嫌对15 岁的许某非法拘禁被依法提起公诉,审理过程中,许某的父亲和哥哥得知本案审判长郭某与黄某曾经是出生入死的战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许某的父亲有权申请郭某回避
B.许某的哥哥有权申请郭某回避
C.许某的诉讼代理人谭某有权申请回避
D.若法院院长经审查作出郭某回避的决定,被告人黄某的辩护人唐某无权要求进行复议
第8题:
肖某是一所中学教师,他经常利用为学生补课等机会接近女学生,引诱多名女学生与之发生性关系,这些女学生年龄都在13岁至15岁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肖某构成强奸罪,应当从重处罚
B.肖某构成奸淫幼女罪,并应当从重处罚
C.肖某不可能被判处死刑
D.肖某构成猥亵儿童罪,依照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法定刑从重处罚
第9题:
A、郭某应当承担损失
B、郭某无需承担责任
C、由赵某自己承担损失
D、以上说法均不对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