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

甲答应其养女乙,在乙的婚礼上当众赠给乙一条金项链。后乙办理了结婚登记,趁甲不在时,擅自将甲收藏的金项链拿走。甲因为已答应赠送项链,所以不可以要求乙返还金项链。( )

题目
甲答应其养女乙,在乙的婚礼上当众赠给乙一条金项链。后乙办理了结婚登记,趁甲不在时,擅自将甲收藏的金项链拿走。甲因为已答应赠送项链,所以不可以要求乙返还金项链。(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于1999年10月1日答应赠与乙5000元,当即给了乙2000元,同年12月1日,乙与甲的父亲丙发生口角后来将丙打成重伤,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

A、甲可以撤销对乙的赠与

B、丙有权撤销对乙的赠与

C、若甲行使撤销权,应于2000年10月30日之前行使

D、甲可以要求乙返还已赠与的2000元


参考答案:A,D

第2题:

下列情形中,甲的返还原物请求权能够得到法院支持的有( )。

A.乙将从甲处借来的手表卖给丙,丙以为是乙的手表而买之,甲要求丙返还

B.丁偷了甲的金项链送给女友戊,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下金项链,甲要求戊返还

C.甲借给庚笔记本电脑一台,庚谎称丢失,甲要求庚返还

D.辛向甲购牛一头,并在得到牛后将其转卖,但没有向甲付款,甲要求辛返还


正确答案:BC
解析:(1) 选项A:丙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该手表的所有权,甲丧失了所有权,甲无权要求丙返回原物;(2) 选项B:赃物不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无论戊是有偿取得还是无偿取得,戊均未取得所有权,因此甲有权基于其所有权要求无权占有人戊返还原物;(3) 选项C:甲有权基于其所有权要求无权占有人庚返还原物;(4) 选项D: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尽管辛尚未付款,自该牛的所有权自交付之日起已经转移,甲已经丧失了所有权。

第3题:

甲见乙身上佩戴黄金项链,猜想应价值不菲。甲便邀乙就餐,期间甲殷勤劝酒,将乙灌醉,拿走乙的黄金项链以及身上3000元现金。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参考答案:抢劫罪。

第4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1台价值2000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5岁的女儿丙看到。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3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3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2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1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2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1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 C.甲在柜台购买2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2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1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2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 D.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1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10张100元面值的美元,以10张10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8.3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1万美元,经清点仍是100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正确答案:C
【考点】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
【详解】盗窃罪与诈骗罪区别的关键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交付财物,并且被害人应该具 有处分的权能,本题ABCD四个选项中甲的行为都属于盗窃。选项A,乙的女儿只有5岁,是无行为能力 人,不具备同意让甲搬走彩电的行为能力,因此甲的行为仍是盗窃。选项D甲“趁乙不注意”,应认定为 秘密窃取,不是诈骗而是盗窃。故AD都不应选。盗窃罪与抢夺罪区别的关键在于,一个是“秘密窃取”, 一个是“趁人不备、公开夺取”,选项B中,甲秘密窃取金项链在先,后被发现后挣脱逃走,不属于“趁 人不备、公开夺取”,因此应定盗窃罪而不是抢夺罪。故B不应入选。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5题: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甲的返还原物请求权能够得到法院支持的有( )。

A.乙将从甲处借来的手表卖给丙,丙以为是乙的手表而买之,甲要求丙返还

B.乙偷了甲的金项链送给女友戊,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下金项链,甲要求戊返还

C.甲借给庚笔记本电脑一台,庚谎称丢失,甲要求庚返还

D.辛向甲购牛一一头,并在得到牛后将其转卖,但没有向甲付款,甲要求辛返还


正确答案:BC
(1)选项A:丙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该手表的所有权,甲丧失了所有权,甲无权要求丙返回原物;(2)选项8:赃物不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无论戊是有偿取得还是无偿取得,戊均未取得所有权,因此甲有权基于其所有权要求无权占有人戊返还原物;(3)选项C:甲有权基于其所有权要求无权占有人庚返还原物;(4)选项D: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尽管辛尚未付款,但该牛的所有权自交付之日起已经转移,甲已经丧失了所有权。

第6题:

下列案件中,适用返还原物的情形有( )。

A.张某借了王某的手表,向刘某炫耀说是其叔叔赠送的,刘某信以为真,以很低的价格买了下来,王某要求刘某返还

B.宋某偷了马某的金项链,并以市场价格卖给了不知情的牛某,马某要牛某返还

C.于某借了何某一支金笔,谎称丢失,何某要求于某返还

D.甲向乙购羊两只,在乙将羊交给他后,又将羊卖给了丙,把羊交丙得款之后迟迟未付乙羊款,乙无奈要求甲返还两只羊


正确答案:BC
BC。解析:返还原物是指当权利人合法所有或管理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时,如果原物还在,权利人可以要求其返还,以使该财产归属到原来的法律状态。答案为BC。

第7题: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乙将甲寄存的电脑,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给不知情的丙,丙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电脑的所有权

B、甲将乙借给自己使用的汽车,以合理价格卖给知情的丙,丙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汽车的所有权

C、甲将偷来的手机,以不合理的低价卖给乙,乙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手机的所有权

D、甲将抢来的金项链,以不合理低价卖给丙,丙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金项链的所有权


答案:A

第8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1台价值2000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5岁的女儿丙看劐。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罪

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3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3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2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1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2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1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罪

C.甲在柜台购买2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2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l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2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罪

D.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1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10张100元面值的美元,以lO张lO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8.3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l万美元,经清点仍是100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罪


正确答案:C
【考点】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
【解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的关键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交付财物,本题ABCD四项中甲的行为都属于盗窃。选项A,乙的女儿只有5岁,是无行为能力人,不具备同意让甲搬走彩电的行为能力,因此甲的行为仍是盗窃。D项甲“趁乙不注意”,应认定为秘密窃取,不是诈骗而是盗窃。AD都不应选。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区别的关键在于,一个是“秘密窃取”,一个是“趁人不备、公然夺取”。选项B中,甲秘密窃取金项链在先,后被发现后挣脱逃走,不属于“趁人不备、公然夺取”,因此应定盗窃罪而不是抢夺罪。本题应选C。

第9题:

甲答应赠与下岗王火乙一部旧汽车,资助乙经营食品厂。甲和乙办理了公证手续后.就将汽车交给了乙,但未办理过户。后甲反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应办理过户手续,完成赠与

B.赠与合同无效

C.甲可向乙要求给予一定补偿

D.赠与可以撤销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核点是赠与的撤销。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得撤销赠与。

第10题:

甲答应赠与乙8000元,资助乙一项研究。甲在给3000元以后,就不再给了,乙认为甲答应赠与就应全部赠与,于是向甲索要另外5000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应再给乙5000元,否则即违约
B.赠与合同无效
C.甲可向乙要求返还已给的3000元
D.赠与3000元的合同有效,另5000元的赠与可以撤销

答案:D
解析:
本题涉及的是关于赠与的撤销。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