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aoti.com
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考试试题测试强化卷及答案(第8卷)

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l=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

1.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最接近于(  )。

A. 0.0172
B. 0.020
C. 0.022
D. 0.024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4条表5.1.4-1可知,7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8;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第5.1.4条表5.1.4-2可知,特征周期值Tg=0.35s,阻尼比ζ=0.04;则根据第5.1.5条第2款规定,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一桥墩的地基土是一般黏性土,天然孔隙比e =0.4,天然含水量w=16% 塑限含水量为13%,液限含水量为28%,则该地基容许承载力为( )kPa。
A. 380 B. 410 C. 430 D. 450


答案:C
解析:
由题可计算该地基的液性指数,可得
已知天然孔隙比e=0.4<0.5,因此,e取0.5。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表 3. 3. 3-6,可得[δ0] =430kPa。


某Ⅱ类土质场地位于7度烈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考虑多遇地震影响,场地中有一突出台地,台地高15 m,台地顶、底边缘水平投影距离为25 m,建筑物距台地最小距离为30 m,建筑物阻尼比为0.05,自震周期为1.3 s,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A 0.04
B 0.05
C 0.06
D 0.07

答案:B
解析:
① 不考虑地形影响时的地震影响系数α'。αmax=0.12,Tg=0.35s Tg<T<5Tg,曲线为曲线下降段
② 不利地段对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λ。λ=1+1.0×0.4=1.4 α=λα'=1.4×0.037=0.05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型为Ⅱ类,建筑物阻尼比为0.06,自震周期为2.5 S,该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A 0.04
B 0.05
C 0.17
D 0.20

答案:D
解析:
Tg=0.45+0.05=0.50(s)
αmax=0.9,曲线位于曲线下降段终点亦即直线下降段起点。


某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自震周期为1.6 s,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A 0.04
B 0.05
C 0.06
D 0.07

答案:D
解析:
Tg=0.40gTg<T<5Tg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为曲线下降段,(ζ=0.05)αmax=0.24


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考试试题测试强化卷及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1.某碎石土场地地下水埋深为1.5m,在12.0m处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贯入14cm的锤击数为63击,地面以上触探杆长度为10m,如确定碎石土的密实度,修正后的锤击数为()。A.25.7B.25.2C.24.4D.23.6【正确答案】C2.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一桥墩的地基土是一般黏性土,天然孔隙比e=0.4,天然含水量=16%,塑限含水量为13%,液限含水量为28%,则该地基容许承载力为()kPa。A.380B.410C.430D.450【正确答案】C3.某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多遇地震考虑,场地类别为类,建筑物阻尼比为0.07,自震周期为0.08s,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A.0.06B.0.07C.0.09D.0.10【正确答案】D4.某建筑场地为黏性土场地,采用砂石桩法进行处理,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为0.8m,桩土应力比为3,天然土层承载力为100kPa,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80kPa,桩间距宜为()。A.1.1mB.1.2mC.1.3mD.1.4m【正确答案】B5.某拟建房屋的邻边有已建高层建筑物。该高层建筑物室内0.000至屋顶的高度为82m,平面长度为255m,箱形基础底面标高为-4.50m。预计拟建房屋平均沉降量为200mm。试问:拟建房屋与已建高层建筑物的基础间的最小净距应为下列()项。A.2mB.3mC.6mD.9m【正确答案】B6.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地震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考虑多遇地震影响,建筑物阻尼比为0.05,结构自震周期为1.2s,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m,基础宽度为2.6m,非液化黏土层位于06m,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液化粉土层位于612m,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压力为220kPa,该场地粉土层震陷量的估算值为()m。A.0.14B.0.24C.0.34D.0.50【正确答案】B7.某民用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7m为中砂土,松散,7m以下为泥岩层,采用灌注桩基础,桩数57=35(根),在5.0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0击,地下水埋深为1.0m,该桩基在砂土层中的侧摩阻力应按()进行折减。A.0B.13C.2/3D.1【正确答案】B8.某砂土场地上进行螺旋板载荷试验,试验深度为10m,螺旋板直径为0.5m。P-S曲线初始段为直线,直线段与S轴截距为4mm,直线段终点压力值为180kPa,实测沉降值为9.5mm,该砂土层变形模量为()。A.4.1MPaB.7.2MPaC.10.3MPaD.13.4MPa【正确答案】B9.单根预制方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有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边长为30cm,桩的入土深度L=13m。桩顶与地面齐平,地层第一层为杂填土,厚1m;第二层为淤泥质土,液性指数0.9,厚5m;第三层为黏土,厚2m,液性指数为0.50;第四层为粗砂,标准贯入击数为17击,该层厚度较大,未揭穿。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A.1400B.1420C.1450D.1480【正确答案】B10.下列关于基金份额的发售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金份额的发售,由基金管理人负责办理B.应当在基金份额发售的3日前公布相关文件C.基金募集期间募集的资金应存入专门账户D.募集期限一般不得超过5个月【正确答案】D11.某饱和淤泥质土地基采用石灰桩法处理,天然地基承载力为70kPa。石灰桩成孔直径(或桩径)为0.4m,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1倍。石灰桩截面面积按1.2倍成孔直径考虑。按正方形布桩,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已知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50kN。试问,桩间距s(m)最接近于下列()项。提示: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作答。A.0.9B.1.1C.1.2D.1.4【正确答案】A12.某建筑物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宽度为2.5m,场地自05.0m为硬塑黏性土,5.090m为液化中砂层,相对密度为0.40,90m以下为泥岩,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压力为250kPa,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砂土层的平均震陷量估计值为()m。A.0.2B.0.4C.0.6D.0.8【正确答案】B13.某8度烈度区场地位于全新世一级阶地上,表层为可塑状态黏性土,厚度为5m,下部为粉土,粉土黏粒含量为12%,地下水埋深为2m,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2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初步判定场地液化性为()。A.不能排除液化B.不液化C.部分液化D.不能确定【正确答案】A14.某黏性土样含水量为24,液限为35,塑性指数为16,该黏性土样的稠度状态为()。A.硬塑B.可塑C.软塑D.流塑【正确答案】B15.某场地地下1819.5m存在一溶洞,顶板岩体破碎,岩石松散系数K=1.2,当顶板坍塌自行填塞洞体后,坍塌拱顶部距地表的距离是()。A.7.5mB.9.5mC.10.5mD.13.5m【正确答案】C16.某黏土场地中采用砂石桩处理,天然地基承载力为90kPa,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50kPa,砂桩桩体承载力为300kPa,如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为0.8m,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砂桩间距宜为()。A.1.23mB.1.43mC.1.63mD.1.83m【正确答案】B17.某水工建筑物隧道围岩岩石强度评分为20,岩体完整程度评分30,结构面状态评分为21,地下水评分为0,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为-2,岩体完整性系数为0.75,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60MPa,围岩中与洞轴垂直的最大主应力为15MPa,该岩体的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为()。A.类B.类C.类D.类【正确答案】C18.某冻土层厚度40m,黏性土,融化下沉量为60mm,其融沉性分级为()。A.级B.级C.级D.级【正确答案】B19.某岩体的基本质量指标BQ=400,其地下水为点滴状出水,结构面倾角为45,其初始应力状态为高应力区。试问:该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最接近下列()项。A.320B.290C.270D.250【正确答案】B20.某民用建筑位于岩质坡地顶部,建筑场地离突出台地边缘的距离为50m,台地高10m,台地顶底的水平投影距离为15m,该局部突出地形顶部的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应为()。A.1.0B.1.1C.1.2【正确答案】B21.某河漫滩场地为卵石土,地面下20m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贯入13.5cm,锤击数为19击,地面以上触探杆长度为1.5m,地下水位为1.0m,修正后的锤击数应为()。A.11.4B.10.3C.9.2D.8.1【正确答案】C22.某粉土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采取CFG桩处理,桩径为400mm,桩间距1.86m,正三角形布桩,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660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95,粉土层压缩模量为8MPa,加固后复合地基的压缩模量为()。A.15MPaB.18MPaC.20MPaD.23MPa【正确答案】D23.【真题】某软土地基拟采用堆载预压法进行加固,已知在工作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最终固结沉降量为248cm,在某一超载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的最终固结沉降量为260cm。如果要求该软土地基在工作荷载作用下工后沉降量小于15cm,问在该超载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应达到以下哪个选项?A.80%B.85%C.90%D.95%【正确答案】C24.某公路工程地基由碎石土组成,动静极限承载力的比值为1.15,动承载力安全系数为1.5,静承载力安全系数为2.0;该土抗震承载力提高系数K宜取()。A.1.0B.1.1C.1.3D.1.5【正确答案】D25.某港口工程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对地面下8.5m处的粉砂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测得锤击数为33击,该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2.0m,粉砂土的密实度应为()。A.松散B.稍密C.中密D.密实【正确答案】C26.某港口工程勘察时测得淤泥性土的天然含水量为65%,土的相对密度为2.60,该淤泥性土的名称应为()。A.淤泥质土B.淤泥C.流泥D.浮泥【正确答案】B27.某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筏板基础平面尺寸为40m16m,筏板基础底设置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共计180根,单桩截面尺寸为0.2m0.2m,桩长18m,桩间距2m,不规则布桩,地层分布及土层参数见图6.5.3所示。试问:该基础中点由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沉降量s(mm)最接近下列()项。A.10B.13C.16D.19【正确答案】B28.某砂岩地区地表调查资料表明,当自然边坡坡高为20m时,坡长约为21.5m,坡高为10m时,坡长为11.1m,现拟进行挖方施工,坡高为15m,其边坡坡长宜为(采用自然斜坡A.15mB.16.4mC.17mD.18.0m【正确答案】B29.某类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结构自震周期T=1.4s,阻尼比为0.08,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场地中建筑多遇地震条件下地震影响系数为()。A.0.01B.0.02C.0.03D.0.04【正确答案】B30.某隧道工程地质钻探时,某一回次进尺中共进尺1.2m,采取的岩芯长度分别为3.2cm、1.5cm、9.8cm、16cm、30cm、6cm、27cm、11cm、10cm、5.3cm,该段岩石的质量指标为()。A.好的B.较好的C.较差的D.差的【正确答案】C31.根据静载试验结果确定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某工程为混凝土灌注桩。在建筑场地现场已进行的3根桩的静载荷试验(377的振动沉管灌注桩),其报告提供根据有关曲线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分别为590kN、605kN、620kN。极限承载力设计值为()。A.356kNB.405kNC.550kND.605kN【正确答案】D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地震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考虑多遇地震影响,建筑物阻尼比为0.05,结构自震周期为1.2 s,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 m,基础宽度为2.6 m,非液化黏土层位于0~6 m,承载力特征值为250 kPa,液化粉土层位于6~12 m,承载力特征值为120 kPa,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压力为220 kPa,该场地粉土层震陷量的估算值为( )m。

A 0.14
B 0.24
C 0.34
D 0.50

答案:B
解析:
0.44d1=0.44×12=5.28 m>2.6 m,取B=5.28m
k值为
修正系数ξ为
d=d0+db-2=7+2-2=7(m)


某普通多层建筑其结构自震周期T=0.5s,阻尼比ξ=0.05,天然地基场地覆盖土层厚度30m,等效剪切波速vsc=200m/s,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多遇地震考虑,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
A.α=0.116 B.α=0.131
C.α=0.174 D.α=0.196


答案:A
解析:


某建筑工程场地类别为II类,位于8度地震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中斜坡高度为18m,斜坡水平长度为20m,建筑物与斜坡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5m,建筑物自振周期为0.3s,则在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A. 0.24 B. 0.34 C. 0.44 D. 0. 54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4条,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24;场地特征周期:Tg=0.35s;
由于0.1<T=0.3s<Tg,所以,根据图 5.1.5,α1=αmax=0.24;
已知H=18m,H/L=18/20=0.9,则α2=0.4;L1/H=15/18=0.83<2.5,因此,取附加调整系数ξ=1; 则局部突出地形顶部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为:
λ=1+ξα2=1+1×0.4=1.4 ;
根据第4.1.8条条文说明,不利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影响系数:α=α1·λ=0.24×1.4=0.34,因此在多遇地震,不利场地条件下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为0. 34。


已知场地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对建造于II类场地上,结构自振周期为0. 40s,阻尼比为0.05的建筑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A.0.08 B.0.10 C.0. 12 D.0. 16


答案:B
解析:


某建筑物阻尼比为0.05,结构自震周期为1.2s,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地震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建筑物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米,基础宽度为2.6米,基底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压力为220kPa。场地地质资料为:非液化黏土层位于0~6米,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液化粉土层位于6~12米,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考虑多遇地震影响,该场地粉土层震陷量的估算值为( )m。
A. 0. 14 B. 0. 24 C. 0. 34 D. 0. 50


答案:B
解析:

更多 “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考试试题测试强化卷及答案(第8卷)”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层及其剪切波速见下表。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T=0.30s,阻尼比为0.05。请问特征周期Tg和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按多遇地震作用考虑)(  )A、 Tg=0.35s α=0.16 B、 Tg=0.45s α=0.24 C、 Tg=0.35s α=0.24 D、 Tg=0.45s α=0.16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5条规定,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可以计算如下:根据表得:场地类别为Ⅱ类。表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

考题 单选题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一桥墩的地基土是一般黏性土,天然孔隙比e=0.4,天然含水量ω=16%,塑限含水量为13%,液限含水量为28%,则该地基容许承载力为()kPa。()A 380B 410C 430D 450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已知场地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对建造于Ⅱ类场地上、结构自振周期为0.40s、阻尼比为0.05的建筑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08年真题]A 0.08B 0.10C 0.12D 0.16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的表5.1.4-2可知,由于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特征周期值为:Tg=0.35s。Tg<T<5Tg,则根据第5.1.5条的图5.1.5可知地震影响系数为:α=(Tg/T)γη2αmax。地震加速度为0.15g,地震烈度为7度的多遇地震,根据第5.1.4条的表5.1.4-1有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max=0.12。根据第5.1.5条第2款规定,由于阻尼比为0.05,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为:γ=0.9+[(0.05-ξ)/(0.08+1.6ξ)]=1阻尼调整系数为:η2=1+[(0.05-ξ)/(0.08+1.6ξ)]=1则影响系数为:α=(Tg/T)γη2αmax=(0.35/0.4)0.9×1×0.12=0.106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地震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考虑多遇地震影响,建筑物阻尼比为0.05,结构自震周期为1.2s,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m,基础宽度为2.6m,非液化黏土层位于0~6m,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液化粉土层位于6~12m,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压力为220kPa,该场地粉土层震陷量的估算值为()m。A 0.14B 0.24C 0.34D 0.50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某普通多层建筑其结构自震周期T=0.5s,阻尼比ξ=0.05,天然地基场地覆盖土层厚度30m,等效剪切波速vsc=200m/s,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多遇地震考虑,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A α=0.116B α=0.131C α=0.174D α=0.196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某Ⅱ类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结构自震周期T=1.4s,阻尼比为0.08,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场地中建筑多遇地震条件下地震影响系数为()。A 0.01B 0.02C 0.03D 0.04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多遇地震考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阻尼比为0.07,自震周期为0.08 S,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A 0.06 B 0.07 C 0.09 D 0.10答案:D解析:αmax=0.12 Tg=0.35sT=0.08<0.1,曲线为直线上升段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在该场地上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50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已考虑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相应于多遇地震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最接近下列()项。()A 6450B 6650C 9550D 9650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物结构自震周期T=1.65s,结构阻尼比ζ取0.05,当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于结构自震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A、0.09B、0.08C、0.07D、0.06正确答案:A

考题 单选题某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自震周期为1.6s,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A 0.04B 0.05C 0.06D 0.07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