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aoti.com
(20132022)十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学生版+解析版)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逐年增大 B.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比城镇居民小 C.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D.2009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少于3000万人


正确答案:A
2006年二者相差11759—3587=8172(元),2007年两者相差13786—
4140=9646(元),2008年两者相差15781—4761=11020(元),2009年两者相差17175—
5153=12022(元),2010年两者相差19109—5919=13190(元),差距逐年增大,故A项正确。
实际上,由于2006~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始终高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因此2006~2009年二者的差距逐年增大。故只需比较2009年和2010年二者差值的大小即可判定A项的正确。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1%,城镇为35.7%,农村比重高于城镇,故B项错误。根据图1可知,增长率并非逐年上升,2008年是下降的,故C项错误。2010年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年末减少909万人,则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909=3597(万人),故D项错误。本题选A。


能够从上述材料中推出的是( )。

A.2007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的比值是2.4

B.2008年天津的人均纯收入比全国高出75%以上

C.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年份是2007年

D.2009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6倍


正确答案:D


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715元,增长25.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5901元,增长22.7%,其中,食品支出2107元,增长16.8%。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629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4561元,增长11.0%,其中,食品支出4828元,增长14.8%。
能从上述材料中推出的是( )。

A.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大于2007—2011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B. 2006—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相同
C. 2011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与生活消费支出的比)较上年变大了
D. 2006—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

答案:D
解析: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逐年增大
B.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比城镇居民小
C. 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D. 2009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少于3000万人

答案:A
解析:
2006 年二者相差 11759 — 3587 = 8172(元),2007 年两者相差 13786 — 4140 = 9646(元),2008 年两者相差 15781 — 4761 = 11020 (元),2009 年两者相差 17175 — 5153 = 12022(元),2010年两者相差19109 — 5919 = 13190(元),差距逐年增大,故A项正确。 实际上,由于2006—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始终高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 幅,因此2006—2009年二者的差距逐年增大。故只需比较2009年和2010年二者差值的大小 即可判定A项的正误。:B项,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 41.1%,城镇为35.7%,农村比重高于城镇,故B项错误。C项,根据图1可知,增长率并非逐 年上升,2008年是下降的,C项错误。D项,201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 少909万人,则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 + 909 = 3597(万人),D项错误。故本题选A。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收入来源如下图所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663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9497元,增长12.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
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数占全国居民人数的比重是( )


A.36.4% B.42.1% C.52.7% D.69.9%

答案:C
解析:
由文字资料所给出的数据,运用十字交叉法可得: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844 9678
2016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89 8677
则,则城镇居民人数占全国居民人数的比重为,利用直除法得到计算结果的首位为5,C项符合。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2022年】1(2022全国甲卷)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强调,要以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基础,增值自然资本,厚植生态产品价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这表明( )生态产品有使用价值,其利用要合理有效生态产品有商品属性,其价值必然会实现生态产品有价值,价值实现要通过市场途径生态产品有稀缺性,休养生息是其价值源泉ABCD2(2022全国甲卷)下图反映2015-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变化情况。据此可以推断出( )城乡居民的支出结构日益趋同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不断增大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上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ABCD3 (2022浙江6月选考)2022年4月,国际原油价格相较于2021年每桶上涨了几十美元。此时,生产者将会( )A 扩大生产规模B 压缩生产规模C 维持原有生产规模D 视获利情况而定生产规模4 (2022浙江6月选考)近两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实际增长51%,增速比疫情前的2019年放缓07%,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有所减弱。为了防止消费增速持续放缓,国家应( )进一步鼓励企业扩大投资 鼓励居民将线上消费作为主要消费方式出台更多刺激消费的政策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A B C D 5 (2022广东)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货币形式(包括贵金属、纸币等)逐步发生着演变。在网络课堂神奇的货币中,某老师在讲述货币形式演变历史之前,给出三张图片,同学们纷纷留言。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 货币形式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进步B 虽然货币的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充当流通手段C 电子货币的制作成本很低,便于任意发行D 任何国家的货币发生贬值时,其汇率都可以保持稳定【2021年】1(2021全国甲卷)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业发展,一些地方采取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等政策。在此背景下,这些地方燃油汽车的需求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正确反映这些地方汽车需求变化趋势的图示是( )ABCD2(2021全国乙卷)甲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高,其进出口贸易以美元结算。在开放市场条件下,当甲国发生通货膨胀时,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会下降。关于这一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甲国通货膨胀进口商品增加美元需求增加进口商品减少美元需求减少出口商品增加美元供给增加出口商品减少美元供给减少甲国货币汇率下降ABCD3(2021浙江卷)下表系2019、2020年我国猪肉产量,生猪存栏数据猪肉产量同比增长年末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019年4255万吨-213%31041万头-275%2020年4113万吨-33%40650万头310%注:“同比”是指与上一年同一时间相比。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不考虑其他因素,从上表可以推知( )2019年,猪肉价格有较大幅度提高2019年,牛肉需求量有所降低2020年,猪肉饲料生产厂家的利润略有下降2021年,猪肉价格有望下降ABCD4(2021浙江卷)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迅速成为紧缺资源,价格急剧飙升。后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防疫物资生产大军,价格迅速回落。由此可见( )商品生产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变化引起商品价格变化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企业会根据价格变化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ABCD5(2021广东卷)自2021年5月1日起,我国对生铁、粗钢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适当提高硅铁、铬铁等产品的出口关税。不考虑其他因素,关税调整将对国内钢铁价格产生的影响是( )A进口增加 出口减少 国内钢铁价格上涨B进口减少 出口增加 国内钢铁价格上涨C进口减少 出口增加 国内钢铁价格下降D进口增加 出口减少 国内钢铁价格下降6(2021广东卷)供给规律存在一些特例,其中一种情况是,无论商品的价格怎么变化,生产者提供既定数量的商品。下列与下图的特殊供给曲线相符合的是( )A数年内,某汽车厂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数量B既定时间内,某市电视塔观景台可接待顾客数量C既定时间内,某奶茶店供应的饮料数量D数年内,某手机厂生产的智能手机数量7(2021广东卷)2021年3月,几大国产家电企业不仅没在春节后进行淡季降价促销,反而不约而同决定上调其系列产品的价格。下列对这一反常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市场需求低迷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给生产企业带来成本压力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产品不定期更新换代和性能升级人民币升值使产品出口增加,导致国内市场供给不足ABCD8(2021河北卷)某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R)与销量(Q)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产品的销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如果企业要增加销售收入,应采取的策略是( )当0QQ1时,适当提高价格当0QQ1时,适当降低价格当Q1QQ2时,适当提高价格当Q1QQ2时,适当降低价格ABCD【2020年】1(2020新课标I)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一度紧缺,不少大型制造企业开启了“跨界”生产之路,如某电器集团紧急成立医疗子公司,迅速调整生产计划,很快向市场提供医疗物资生产设备和医用口罩。企业短时间内紧急转产、快速投产,说明( )我国相关制造业有完整灵活的供应链市场需求对企业生产有重要导向作用企业具有转产防疫产品的前瞻性战略企业可以通过转产快速化解市场风险A B C D 2(2020新课标I)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式启动。CIPS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发,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与结算服务的系统。截至2020年5月末,有96个国家和地区的969家银行接入该系统。CIPS的推广使用表明( )人民币实现跨境自由流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人民币在全球可自由兑換中国对外贸易结算风险降低A B C D 3(2020新课标)一双限量版运动鞋,官网标价千余元,线上倒手几次价格就能翻到几万;有人甚至声称自己靠炒鞋月入十几万一段时间以来,炒鞋不断升温,引发媒体关注,并纷纷提示风险。炒鞋行为存在风险的原因在于( )鞋已不具有使用价值,其交易不是商品交换鞋的价格远远高于鞋的价值,背离了价值规律借助网络交易平台炒鞋,货币难以充当流通媒介资本追逐不断推高价格,鞋的价值越来越难以实现A B C D 4(2020新课标)近年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南昌局集团、成都局集团等发布消息,对所属高铁列车执行票价调整:以公布票价为最高限价,分季节、分时段、分席别、分区段在限价内实行多档次票价,最大折扣幅度55折。对高铁车票实行差异化定价,意在( )增加高铁供给,提高市场占有率发挥价值规律作用,让市场供求决定价格运用价格机制,提高高铁运营效率形成合理比价,正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A B C D 5(2020新课标)某果园尝试新的运营模式:认养人在年初按1000元/年认养5株桃树,由果园代管,果园将收获的桃子寄给认养人。合同约定,寄送的桃子数量由桃树的实际收成确定:果园承诺有机种植,并定期通过视频或文字向认养人汇报桃子的生长情况;认养人可以去果园参观游览、参加养护采摘等活动。果园的桃树很快被认养一空。该模式的吸引力在于( )果园可提前获得销售收入,降低经营风险果园可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认养人可获得丰富的消费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认养人可全程参与果园的生产经营,维护自身权益A B C D 6(2020新课标)近年来“电商+直播”模式迅速兴起,电商平台提供渠道和技术支持,电视台主播、影视明星、企业家等通过视频直播以折价让利、实时交流、实物展示等方式推销产品,带动了销售增长。与传统电商相比,“电商+直播”的优势在于( )借助网络平台,节约营销费用缩短交易环节,加速商品流通通过演示与互动,激发购买欲望利用名人效应,将“粉丝”转化为顾客A B C D 7(2020江苏卷)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和新趋势,某地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定制夜游、美食夜市和演艺活动等项目,使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来打卡,获得了触觉、味觉、听觉和视觉的多重享受。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能引导社会生产 求异心理是实现消费转型的动力A B C D 8(2020江苏卷)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应用,“人造肉”已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市场潜力巨大。若其他条件不变,图中(S、D分别代表传统肉类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人造肉”价格下降对传统肉类市场影响的示意图是( )A B C D 9(2020山东卷)一个足球通常由32块球片组成,从球片切割到足球成形,般需要10道左右的工序。某足球生产企业与工业机器人厂商合作,打造了一条足球自动化生产线,过去需要100个人的工作量,现在不到10个人就可以完成。该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采用( )A 会使凝结在单位商品中的人类劳动量变少,降低商品价值量B 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为自己的商品赢得降价空间C 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可生产出更多的商品D 改变了商品的自然属性,增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10(2020山东卷)甲、乙、丙是三种正常品,且都富有需求弹性,其中,甲与乙是互补品,甲与丙互为替代品。下图反映的是甲商品的需求变化情况(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能引起甲商品的需求从D移动到D的是( )乙商品的价格升高丙商品的价格升高消费者对甲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消费者预期甲商品的价格将下降A B C D 11(2020天津卷)对漫画摇身一变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摇身一变作者:王铎这是市场调节自发性表现市场交易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供求关系决定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收入来源如下图所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663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9497元,增长12.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
单位:元

{图}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 )

A.低2.2个百分点 B.高4.0个百分点
C.高2.2个百分点 D.低4.0个百分点

答案:D
解析:
由文字资料最后一句话可知,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低12.0%-8.0%=4.0%,D项当选



2007-2010年年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B.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C.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D.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答案:A
解析: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收入来源如下图所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663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9497元,增长12.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
单位:元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 )

A.17030元 B.18355元 C.16138元 D.22090元

答案:A
解析:
由资料可知,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则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 (元)。此外,不难得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量大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量,则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值必然小于2014年两者的差值,即小于18355。满足上述限定范围的只有A项。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收入来源如下图所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663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9497元,增长12.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 )


A.低2.2个百分点 B.高4.0个百分点
C.高2.2个百分点 D.低4.0个百分点

答案:D
解析:
由文字资料最后一句话可知,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低12.0%-8.0%=4.0%,D项当选。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收入来源如下图所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663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9497元,增长12.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占比为( )



A.27.0% B.18.5% C.56.6% D.7.9%

答案:B
解析:
由资料第一句可知,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由图可知其中经营净收入为3732元,则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占比为,B项符合。

更多 “(20132022)十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学生版+解析版)”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A2014年该地区生态移民各项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农村居民B2014年该地区山区九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000元左右C2014年该地区生态移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占人均总生活消费支出的10%以上D2014年该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总生活消费支出高1000多元正确答案:C解析:

考题 单选题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逐年增大B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比城镇居民小C 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D 2009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少于3000万人正确答案:A解析:A项正确,2006年二者相差11759-3587=8172元,2007年相差13786-4140=9646元,2008年相差15781-4761=11020元,2009年相差17175-5153=12022元,2010年相差19109-5919=13190元,差距逐年增大。B项错误,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1%,城镇为35.7%,农村比重高于城镇。C项错误,由图1可知,增长率并非逐年上升,2008年是下降的。D项错误,由“201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可知,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909=3597万人。

考题 单选题能够从上述资料推出的是( )A2014年该地区生态移民各项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农村居民B2014年该地区山区九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000元左右C2014年该地区生态移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的10%以上D2014年该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高1000多元正确答案:A解析:

考题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收入来源如下图所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663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9497元,增长12.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 单位:元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占比为( )A.27.0% B.18.5% C.56.6% D.7.9%答案:B解析:由饼图数据和文字资料第一句可知,占比为 ,利用直除法得到计算结果的首位为1,B项符合。

考题 2011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最快的是: A.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B.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C.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D.江苏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答案:D解析:

考题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收入来源如下图所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663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9497元,增长12.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 单位:元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 )A.22177元、17222元 B.18317元、13222元 C.16367元、11491元 D.20167元、14491元 答案:B解析: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直接选择B项。验证: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元),B项正确。

考题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收入来源如下图所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663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9497元,增长12.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 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 )A.22177元、17222元 B.18317元、13222元 C.16367元、11491元 D.20167元、14491元答案:B解析: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直接选择B项。验证: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元),B项符合。

考题 单选题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推出的是:A河南.甘肃.河北等地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B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呈逐年上涨趋势C2016年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额为3500元D2015年江西省贫困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8230元正确答案:B解析:

考题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收入来源如下图所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663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9497元,增长12.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 )A.17030 B.18355 C.16138 D.22090答案:A解析:由资料可知,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则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元)。此外,不难得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量大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量,则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值必然小于2014年两者的差值,即小于18355。满足上述限定范围的只有A项。

考题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收入来源如下图所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663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9497元,增长12.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 单位:元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数占全国居民人数的比重为( )A.36.4% B.42.1% C.52.7% D.69.9%答案:C解析:由文字资料所给出的数据,运用十字交叉法可得:则 ,则城镇居民人数占全国居民人数的比重为 ,利用直除法得到计算结果的首位为5,C项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