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试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制。

题目

试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正确答案: (1)原因:缺氧、感染、中毒、缺乏营养。
(2)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
(3)病理变化:1)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4)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第2题:

试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肺心病是多种慢性肺部疾病的晚期合并症,因此肺部可以看到各种原发性肺疾病的晚期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等。肺血管的病变主要是肺小动脉的变化,表现为肌型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肥大,致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还可发生肺小动脉炎,有时可见有小血栓的形成和机化。肺动脉干及较大分支管腔扩张,管壁弹力纤维和肌纤维增粗,使管壁增厚,晚期管壁因纤维化而变硬。此外,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

第3题:

试述发生猪瘟时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①皮肤、粘膜浆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②肾有出血斑点。③切面有大理石样变。④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⑤回盲口周围出现轮层状溃疡。

第4题:

试述支气管异物不完全阻塞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


正确答案: 不完全性阻塞发生于异物较小局部粘膜肿胀较轻时。此时,支气管腔虽然变窄,但由于吸气时支气管腔扩张,空气仍可吸入而呼气时气管腔缩小,空气排除受阻。远端肺叶出现阻塞性肺气肿。

第5题: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呼吸上皮损伤;腺体增生肥大和浆液腺上皮发生黏液腺化生;管壁炎性损伤

第6题:

试述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果?


正确答案: 1)形成原因:血管中逸出的cell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
2)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
3)临床意义:
①局部沉着过多,提广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
②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

第7题: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正确答案: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①呼吸道上皮的损伤: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脱落,上皮细胞在修复过程中,杯状细胞增多,并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②腺体肥大、增生,浆液腺上皮发生黏液腺化生。③管壁慢性炎症的损害,表现为间质充血、水肿、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晚期管壁平滑肌弹力纤维及软骨萎缩、破坏,出现纤维化、钙化及骨化。
(2)常见的并发症有:①支气管肺炎;②肺气肿;③支气管扩张;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8题:

试述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


参考答案:(1)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等症状,迁延到1个月以上者。(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第9题:

试述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过程及结局?


正确答案: (1)发生:①细菌、病毒感染,吸烟,大气污染,空气寒冷;②黏膜损伤与修复,腺体增生、肥大、黏液化,管壁慢性炎性损伤。
(2)发展:①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周围炎→细支气管壁增厚、腔狭窄甚至闭塞→肺内气体流出受阻、残气量增多→阻塞性肺气肿;②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通气障碍→缺氧→血管活性物质增多→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肺内残气量增多→肺毛细血管床减少、闭塞→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扩张。
(3)结局: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肺性脑病,并发感染诱发呼吸衰竭等。

第10题:

试述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发生气流阻塞的机制。


正确答案: (1)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杯状细胞数目增多肥大,分泌亢进,腔内分泌物潴留。
(2)慢性支气管炎症-气道壁损伤和修复-气道壁结构重塑-管腔狭窄。
(3)肺气肿-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部分管腔纤细狭窄或扭曲扩张,管腔内痰液存留。
(4)气道平滑肌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