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技术

全制麦的过程和目的是什么?

题目

全制麦的过程和目的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豆豉加工过程中制曲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使蒸熟的豆粒在霉菌或细菌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酶系,在酿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使豆豉具有鲜美的滋味和独特的风味,为发酵创造条件。制曲的方法有两种,即天然制曲法和接种制曲法。

第2题:

全制麦过程大体可分为原料清选分组、()、发芽、()、()等过程。


正确答案:浸麦;干操;除根

第3题:

写出缩制煤样的全过程?各步目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包括破碎、过筛、掺合、缩分、干燥五个环节,当需要使用浮煤作分析化验时,还要进行减灰步骤:(1)破碎:目的是减小粘度,增加煤粒分散程度,改善煤的不均匀度;
(2)筛分:为使煤样破碎到必要的粒度,要用各种筛孔的筛子筛分;
(3)掺合:为使缩分后的煤样不失去代表性,每次缩分前都应掺合,使其均匀化,掺合煤样采用堆锥法;
(4)缩分:使煤样减少,又不失去其代表性;
(5)干燥:使煤样能畅通地通过破碎机、缩分机、二分器和筛子时,不能粘附在筛上;
(6)减灰:对需减灰的煤样,将原煤样放入重液中进行浮选,达到减灰的目的。

第4题:

采用“双轨制”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满足提高文件运转和处理的效率,确保文件的凭证依据价值,便于检索、查考、利用等多方需求。

第5题:

制麦过程的物质变化。


正确答案:糖类的变化:淀粉链数目增加,直链淀粉数增加;千粒重下降。
蛋白质的变化:蛋白质即有分解又有合成。以分解为主。部分蛋白质分解为肽和氨基酸,用于合成新的根芽和叶芽。
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的变化:麦粒发芽后,随着胚乳的不断溶解,其浸出物溶液的粘度出不断降低。溶解良好的麦芽,其β–葡聚糖降解较完全。

第6题:

啤酒酿造过程中麦芽干燥和麦汁煮沸的目的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麦芽干燥的目的:
(1)达到终止绿麦芽的生长于酶的作用,除去多余水分,便于储存,易于粉碎;
(2)干燥过程需要最大程度麦芽中酶的活力,除去麦芽生青味,将麦芽中放入二甲基硫的前驱体经过加热分解并挥发出来,改善啤酒风味的目的;
(3)麦芽经过干燥过程可以产生特有的色、香、味,而且根较脆,易除根。
麦汁煮沸的目的:
(1)蒸发多余水分,浓缩麦汁到规定浓度;
(2)使酒花有效成分溶出,赋予麦汁独特的香气和爽口的苦味,提高麦汁的生物与非生物稳定性;
(3)凝固性蛋白凝固性,提高啤酒飞生物稳定性。
(4)破坏酶活性,麦汁进行无菌,以获得定型麦汁。
(5)消除麦汁异味。

第7题:

麦汁煮沸和酒花添加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煮沸:
1蒸发水分、浓缩麦汁
2钝化全部酶和麦汁杀菌
3蛋白质变性和絮凝
4酒花有效组分的浸出
5排除麦汁中特异的异杂臭气
酒花:
(1)赋予啤酒特有的香味
(2)赋予啤酒爽快的苦味
(3)增加啤酒的防腐能力
(4)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第8题:

何谓制粒?制粒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制粒(granulation)是把粉末、熔融液、水溶液等状态的物料经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与大小粒状物的操作。
制粒的目的:
1.改善流动性:制粒后粉末的粘附性、凝集性大为减弱,从而大大改善颗粒的流动性。
2.防止各成分的离析:混合后制粒,或制粒后混合可有效地防止离析。
3.防止粉尘飞扬及器壁上的粘附。
4.调整堆密度,改善溶解性能。
5.改善片剂生产中压力均匀的传递。
6.便于服用,携带方便,提高商品价值等。

第9题:

浸麦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1)使大麦吸收充足的水分,达到发芽的要求。国内最流行的浸麦度为45-46%,
(2)在水浸的同时,可充分洗涤、除尘、除菌。
(3)在浸麦水中适当添加石灰乳、NaCO3、NaOH、KOH、甲醛等中任何一种化学药物,可以加速酚类、谷皮酸等有害物质的浸出,并有明显的促进发芽和缩短制麦周期之效,能适当提高浸出物。

第10题:

关于全麦面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麦面包是用100%全麦制成的
  • B、全麦面包是褐色的,但褐色的面包不等于就是全麦面包
  • C、全麦面包应呈但褐色,假冒的全麦面包颜色较深
  • D、全麦面包应能用肉眼看到很多麦麸的小颗粒,质地比较粗糙

正确答案: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