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技术

简述影响食品加工贮藏中维生素保存率的因素有哪些?

题目

简述影响食品加工贮藏中维生素保存率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包括:原料对食品加工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前处理对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热烫和热加工造成维生素损失;产品贮藏中维生素的损失;加工中化学添加物和食品成分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上道工序留下来的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缺陷。
(2)上道工序的尺寸公差。
(3)本工序加工时的安装误差。

第2题:

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有哪些?贮藏中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来延长果蔬的贮藏寿命?


正确答案: (1)种类、品种
(2)果蔬生长发育期(成熟度) 
(3)环境温度  
(4)环境湿度(果蔬的含水量)
(5)空气组分O2、CO2
(6)机械伤和病虫害
(7)化学调节物质
(8)乙烯
搞好贮藏首先要有良好内因,选择呼吸强度低的品种,在适宜成熟度采收,不影响正常新陈代谢下尽量采用低温贮藏,并保持温度稳定。同时给其创造一个适宜的气体成分环境,低氧、高二氧化碳,但不能发生无氧呼吸和二氧化碳中毒。在采收、贮运中注意机械伤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可采用一些化学调节物质进行辅助性贮藏,贮藏中注意及时通风,防止乙烯积累,尤其是不能混品种贮藏。

第3题: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中产生的变色因素有哪些?


答案:光线、温度、PH、氧分压、盐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因素的影响。
1.酶的褐变;2.美拉德反应;

第4题:

简述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不良影响。


正确答案:1、质地变化:食品组分的溶解性、分散性和持水量降低,食品变硬或变软。
2、风味变化:酸败,产生蒸煮味或焦糖味及其他异味。
3、颜色变化:变暗、褪色或出现其他色变。
4、营养价值变化;
5、安全性的影响。

第5题:

根据溶解性的不同维生素如何分类?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根据溶解性的不同,维生素的分为水溶性的维生素和油溶性的维生素。①水溶性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②油溶性的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2)①维生素的稳定性②原料成熟度:③采后及储藏过程中维生素的变化④谷类食物在研磨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⑤浸提和热烫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⑥化学药剂处理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

第6题:

简述折射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1)构成材料元素的离子半径:r↑,介电常数增大,折射率随之增大。
(2)材料的结构、晶型、非晶态:对于各向同性晶体,材料只有一个折射率;对各向异性晶体,材料发生双折射。
(3)材料所受的内应力:垂直于受拉主应力方向的折射率大,平行于受拉主应力方向的折射率小。
(4)同质异构体:高温晶型,折射率低;低温晶型,折射率高。
(5)入射光的频率:折射率随入射光频率的减小而减小(色散)。

第7题:

比较水溶性维生素与脂溶性维生素在食品贮藏加工中的稳定性上、人体消化吸收与排泄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水溶性维生素与脂溶性维生素在食品贮藏加工中的稳定性上的异同点:一般脂溶性维生素较水溶性维生素稳定;
人体消化吸收与排泄的异同点:
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体内不能贮存,水溶性维生素及其代谢产物较易从尿中排出,因此可通过尿中维生素的检测而了解机体代谢情况,如果一次摄入较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可通过喝水缓解其毒性。而脂溶性维生素摄取多时可在肝脏贮存,如摄取过多可引起中毒。

第8题:

简述如何合理加工烹调蔬菜,使之能有效地保存蔬菜中的维生素答:食物真正的营养价值,既取决于食物原料的营养成分,还取决于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保存率。因此,烹饪加工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


本题答案:(1)最好用流水冲洗,不可在水中浸泡;
(2)煮菜时要等水开后再将菜下锅,汤和菜一起进食;
(3)焯菜要在水沸腾时放入,尽量减少菜在水中的时间,焯完的菜不要过量的挤去其中的水分;
(4)切菜时不要过碎、过细;
(5)适当加醋勾芡;
(6)较新鲜蔬菜以旺火快炒。
(7)沸水焯料不需要水焯的蔬菜,尽量不焯,以减少蔬菜经过水焯后损失一部分维生素。
(8)旺火急炒各种副食原料通过旺火急炒的方法,可缩短菜肴的加热时间,降低原料中营养素的损失率。
(9)加醋忌碱蔬菜炒好即将出锅时,适当放一些醋,即可保色增味,又能保护食物原料中维生素少被破坏。碱会造成食物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大量损失,特别是维生素B1几乎全部损失,维生素B2也会损失一半。因此,烹制各种食物时,尽量不要加碱。
(10)烹调动物原料时,亦可先放醋,如“红烧鱼”、“糖醋排骨”等,先放醋可使原料中的钙被醋溶解得多一些,从而促进钙被人体的吸收。
(11)勾芡收汁勾芡收汁可使汤汁浓稠,与菜肴充分融合,既可以避免营养素(如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又可使菜肴味道可口,特别是淀粉中谷胱甘肽所含的硫氢基,它具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
(12)凉拌最好新鲜蔬菜能生吃尽量生吃,不能生吃时最好采用凉拌的方法。凉拌是菜肴制作中能较好保存营养素的方法之一,并能调制出多种口味。此外,凉拌时加放食醋,有利于维生素C的保存,加放植物油有利于胡萝卜素的吸收,加放葱、姜、蒜能提高维生素B

第9题:

简述影响维生素生物可利用性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影响维生素生物可利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消费者本身的年龄、健康以及生理状况等;
(2)、膳食的组成影响维生素在肠道内运输的时间、黏度、PH及乳化特性等;
(3)、同一种维生素构型不同对其在体内的吸收率、吸收程度、能否转变成活性形式以及生理作用的大小产生影响;
(4)、维生素与其他的组分的反应如维生素与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脂肪等发生反应均会影响到其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
(5)、维生素的颉颃物也影响维生素的活性,从而降低维生素的生物可利用性;
(6)、食品加工和贮存也影响到维生素的生物利用性

第10题:

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食品的主要成分能发生哪些典型的反应而引起食品质量下降?


正确答案: ⑴美拉德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是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应,经过复杂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所以又称羰胺反应。香气和色泽的产生,美拉德反应能产生人们所需要或不需要的香气和色泽。营养价值的降低,美拉德反应发生后,氨基酸与糖结合造成了营养成分的损失,蛋白质与糖结合,结合产物不易被酶利用,营养成分不被消化。有毒物质的产生。
⑵焦糖化反应:糖类尤其是单糖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的高温(一般是140-170℃以上)时,因糖发生脱水与降解,也会发生褐变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焦糖化反应。糖在强热的情况下生成两类物质:一类是糖的脱水产物,即焦糖或酱色(caramel);另一类是裂解产物,即一些挥发性的醛、酮类物质,它们进一步缩合、聚合,最终形成深色物质。
⑶酶促褐变:是在有氧的条件下,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反应过程。细胞组织被破坏后,氧就大量侵入,造成醌的形成和其还原反应之间的不平衡,于是发生了醌的积累,醌再进一步氧化聚合,就形成了褐色色素,称为黑色素或类黑精。酶促褐变是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多酚氧化酶(PPO,EC1.10.3.1)的作用,邻位的酚氧化为醌,醌很快聚合成为褐色素而引起组织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