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技术

试述食品干燥过程曲线及其意义。

题目

试述食品干燥过程曲线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由三条曲线组成:干燥曲线(物料平均水分与干燥时间关系)、干燥速率曲线(单位时间物料水分变化与时间关系)、温度曲线(物料温度与时间关系);意义:反应出干燥过程各阶段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化学过程、鉴定指标,食品卫生学意义及其预防措施、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 食品腐败变质:泛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或食品腐败变质就是食品失去商品价值。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是以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为基础,在环境因素影响下,主要由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
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是在微生物酶、食品酶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食品组成成分的分解过程。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一般采用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四个方面的指标。
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感官性质发生改变,食物营养价值严重降低。同时腐败变质的食物一般微生物污染严重,使致病菌和产毒霉菌存在的机会增多,引起人的不良反应,有时对人体造成直接的损害。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延长食品可供食用的期限,即进行有效的食品保藏。
处理原则:确保人体健康。

第2题:

试述细菌生长曲线的意义。


正确答案: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用生长曲线来反应,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迟缓期是细菌适应环境的过程,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做准各;处于对数期的细菌其形态、大小、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为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较敏感,故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进行药敏试验宜选此期的细菌;稳定期的细菌形态和生理性状发生改变,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代谢产物都在此期产生;而衰亡期的细菌形态不典型,一般不用于细菌的鉴定和研究。

第3题:

试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主要过程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两国同盟友好,亲如兄弟。60—70年代,两国关系逐渐恶化乃至严重对抗。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苏两中加紧国内政治经济改革人同时,也逐渐高速了对外政策。从根本的国家利益出发,两都把实现相互关系的正常化明确地提上了日程。二、中苏关系正常化大致经过以下阶段:(一)中苏关系初步改善。自从6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逐渐推动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1979年4月3日,中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了决定,同盟条约期满后(即80年)不再延长。同日,中国外长黄华照会苏联驻华大使谢尔巴科夫,正式通知这一决定。中国政府还向苏联政府建议,双方就两国关系进行范围广泛的谈判,解决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消除影响两国关系的障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双方于1979年9月举行了第一轮副外长级谈判。由于双方立场相距太远,谈判毫无结果,于同年12月结束。1982年3月24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最高苏维埃主席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不支持“两个中国”,并表示苏联准备继续就现存的边界问题与中国举行谈判等。但是勃列日涅夫仍然攻击了中国的现行政策。中国政府对此作出了积极而又审慎的反应,表示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中国认为,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要切实消除“三大障碍”,即“近20年来,苏联一起在中苏过境和中蒙过境派驻重兵。它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在印度支那和东南亚进行扩张。不断对我国过境进行挑衅。它还武装侵占中国的邻邦阿富汗。这些都造成对亚洲和平和中国安全的严惩威胁。从1982年10月5日—21日的中苏特使第一轮磋商始到1986年4月共举行了8轮会谈。在会谈中,中国代表屡次要求苏联消除“三大障碍”,但是苏联都以“谈判不得损害第三国利益”为借口,不承认“三大障碍”的存在,采取拒绝讨论的态度。因此,8轮谈判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在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先后去世之际,中国政府利用三次葬礼时机,派出高级代表团,与苏联领导人直接交换意见,有力地推动了中苏关系在各个具体领域的迅速发展。(二)“三大障碍”的排除。戈尔巴乔夫85年3月上台执政后,虽然多次表示中苏关系将有重大改善,但是在最初几年里,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美苏军备控制谈判以及美苏关系的改善之中。对于中苏关系中的“三大障碍”的消除,苏联的步子迈得很小,没有实质性进展。直到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讲话,表示同意讨论“三大障碍”问题,苏联的态度终于有了一定的转变。1987年2月,中苏在莫斯科恢复过境谈判,双方商定讨论过境全线走向,并先从东端开始。1988年,苏联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以此为契机,中苏关于柬埔寨问题的谈判也迅速发展。到1988年底、89年初,两国外长进行了成功的互访,就柬埔寨问题的最主要方面达成了协议,并于1989年2月5日发表了联合声明,从而为中苏关系正常化扫清了障碍。(三)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三大障碍”的消除,为中苏最高级会晤创造了条件。1989年5月15日—18日,戈尔巴乔夫文访华,中苏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之间的一切争端,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就苏联从蒙古撤军、边界、柬埔寨等问题达成协议;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有计划地发展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三、意义。中苏关系正常化既消除了60—70年代以来的对抗局面,又避免了50年代的政治军事同盟。中苏关系的改善,不针对任何第三国,它是一种新型的正常的睦邻友好关系,真正体现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精神,为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合作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

第4题:

试述什么叫系统的过渡过程?了解过渡过程有何意义?过渡过程与被调参数记录曲线是否相同?


正确答案: 自动调节系统受到干扰(内扰、外扰和给定值扰动)作用后,在调节器的控制下,被调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称为系统的过渡过程(或调节过程)。了解调节系统的过渡过程,可以知道调节器在不同参数下的调节效果,对设计、研究、整定和改进调节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过渡过程是调节器在阶跃扰动下被调参数的变化曲线,是短期的记录曲线,也是一种典型的曲线。而一般的被调参数记录曲线是一种长期记录曲线,可能没有扰动,也可能是各种形式扰动(脉冲、阶跃、周期性干扰等)作用的结果,或几种扰动叠加的结果,不具有典型性,但可以供分析、整定调节系统时参考。

第5题:

简述食品干制过程中水分含量曲线、干燥速率曲线、食品温度曲线的变化特性


正确答案:⑴干燥曲线(水分含量曲线)  干制过程中食品绝对水分和干制时间的关系曲线干燥初始时,食品被预热,食品水分在短暂的平衡后(AB)段,出现快速下降,几乎时直线下降(BC),当达到较低水分含量(C点)时,(第一临界水分),干燥速率减慢,随后趋于平衡,达到平衡水分(DE)。
⑵干燥速率曲线  食品初期加热阶段  干燥速率上升,随着热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到最高值;然后稳定不变,为恒速干燥阶段,到第一临界水分时,干燥速率缓慢,降率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下降是由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决定的,当达到平衡水分时,干燥就停止。
⑶食品温度曲线  初期食品温度上升,直到最高值—湿球温度,整个恒率干燥阶段温度不变,在降率干燥阶段,温度上升直到干球温度,说明水分的转移来不及供水分蒸发,则食品温度逐渐上升。

第6题:

试述减压反射的全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效应是: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阻力减小,血压回降,故又称减压反射。
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能有效缓冲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或下降的趋势,对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保证脑和心脏的正常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第7题:

干燥的目的和意义?按被干燥食品的状态食品分类?干燥工艺和干燥设备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干燥目的和意义:防止变质,便于贮存运输,加工出不同风味
按被干燥食品的状态分类:(1)粉状食品物料(2)片、条、块状食品物料(3)浆状、液态食品物料
燥工艺和干燥设备的发展趋势,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干燥设备向系列化、大型化发展(二)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干燥设备,强化干燥过程(三)降低热能消耗(四)改善于燥工艺(五)联合干燥方法的应用(六)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七)改善劳动强度

第8题:

试述校正曲线及其做法。


正确答案: 校正曲线又称标准曲线,制备校正曲线是比色分析法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其具体做法是:在可测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数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液,经与待测液同样操作分析步骤,然后选择最大灵敏度的波长,测出每一种标准液的吸光度,再在普通坐标纸上,按与其相对应的浓度作图,横轴为浓度,纵轴为吸光度,绘制出的线即校正曲线。

第9题:

试述食品干燥过程中湿热传递的原理及其工艺控制。


正确答案:原理(湿物料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然后水蒸气从物料表面向周围介质扩散,物料表面与它内部各区间形成水分梯度,使物料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方向移动,致使湿物料水分下降)工艺控制(1食品物料的组成与结构2物料的表面积3空气的相对湿度4空气温度5空气流速6大气压力或真空度7物料干燥温度)

第10题:

试述减压反射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要点:(1)列出反射弧。
(2)可用箭头图示血压升高时减压反射是如何降压的;血压降低时减压反射是如何升压的。
(3)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