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教师将在幼儿园现有的两个小班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研究。指定小一班为实验班,小二班为对照班,并对教师、教材两个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其性质属于()A、前实验B、后实验C、真实验D、准实验

题目

教师将在幼儿园现有的两个小班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研究。指定小一班为实验班,小二班为对照班,并对教师、教材两个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其性质属于()

  • A、前实验
  • B、后实验
  • C、真实验
  • D、准实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中的 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控制班)。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请回答: (l)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哪些? (4)该实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为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不相等控制组设计,或非随机分派控制组设计)。 (2)本实验研究的假设是:如果数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就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该研究的自变量是学生的各种反思训练活动;因变量是反映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测验成绩;无关变量包括教师情况、课堂纪律状况、学生学习风格等不作自变量处理的变量。 (4)这种设计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因为它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量工具、被试者的流失等因素;由于有前测,可以与后测进行比较,凸显实验效果。缺点是:没有完全采用随机方式分派被试,会干扰实验效果,影响实验的效度。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等。

第2题:

分析下述研究设计,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项名为“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一(3)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在实验班采用学生自学后尝试自己解题、讨论释疑、教师点拔等教学方式,并规定教师一节课上的讲解和讲述不得超过10分钟;在控制班则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巩固的方法。实验周期为一个学年,根据实验前后两班数学测试成绩的差异比较,判断自学辅导有无效果。
(1)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其格式为: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用前测成绩的比较来把握两班起始状态的差异。
(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不打乱原有的编班,容易操作;有控制组和前后测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取样偏差,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
主要的局限性在于:选择现成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没有作等组处理,内在效度可能受到影响;实验仅以一所重点中学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高,外在效度不高。

第3题:

为了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负责用改进的方法教"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数学,另外随机选择老师用传统方法教"普通1班"和"普通2班"的数学,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随机分配。结果实验班各科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论是改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值得推广。从实验设计上看,该研究A、具有研究的内部效度

B、具有研究的外部效度

C、具有研究的总体效度

D、具有研究的构思效度

E、没有理想的研究效度

本研究设计中有助提高内部效度的措施是A、教师的选择

B、教师的分配

C、学生的分配

D、班级的称谓

E、以各科成绩作为衡量指标

如果班级的称谓对研究的内部效度有影响,从性质和来源上看,该影响属于A、历史因素

B、选择因素

C、成熟因素

D、测量和测试手段

E、实验处理和程序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E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E

第4题:

为了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负责用改进的方法教“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数学,另外随机选择老师用传统方法教“普通1班”和“普通2班”的数学,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随机分配。结果实验班各科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论是改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值得推广。 从实验设计上看,该研究()。

  • A、具有研究的内部效度
  • B、具有研究的外部效度
  • C、具有研究的总体效度
  • D、具有研究的构思效度
  • E、没有理想的研究效度

正确答案:E

第5题:

以下是关于“初中生物概念图教学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步骤,不恰当的是( )。

A.选择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入学摸底考试成绩等均无差异
B.甲老师在实验班进行概念图教学,乙老师在对照班进行传统方式的教学
C.利用期终考试进行观测,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D.运用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概念图教学满意度”的调查

答案:B
解析:
实验研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都应该是同一位老师进行教学,故B项做法错误。

第6题:

一项名为“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一(3)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在实验班采用学生自学后尝试自己解题、讨论释疑、教师点拨等教学方式,并规定教师一节课上的讲解和讲述不得超过10分钟;在控制班则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巩固的方法。实验周期为一个学年,根据实验前后两班数学测试成绩的差异比较,判斯自学辅导有无效果。 (1) 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2) 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 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其格式为: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用前测成绩的比较来把握两班起始状态的差异。 (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不打乱原有的编班,容易操作;有控制组和前后测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取样偏差,提髙实验的内在效度。 主要的局限性在于:选择现成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没有作等组处理,内在效度可能受到影响;实验仅以一所重点中学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髙,外在效度不髙。

第7题:

体育教学研究中,选择两个自然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实验前后进行对比测试,该实验属于( )
A.前实验
B.真实验
C.准实验
D.非实验


答案:C
解析: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A项,前实验不能控制无关变量,无法判断因果关系;B项,真实验能够控制无关变量,能够随机分配被试;D项,非实验设计基本上是对现象的自然观察。使用这种设计,基本上小对额外变量做有效控制。一般可以为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实验设计积累资料。

第8题:

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 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 另一个班是对照班(控制班)。实验前对两个班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 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 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 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 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 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测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迁 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1) 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 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 哪些? (4) 该实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 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采用的设计类型为:非随 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2) 该实验研究的假设是:反思教学活动可 以提髙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 自变量:对学生进行的反思教学活动 (包括每节课5分钟的课堂反思练习及课外反思 练习)。 因变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无关变量:实验班教师与对照班教师的教学 水平、教学风格;由于非随机分派造成的两个裹 学生本身的特征差异(包括学习成绩髙低、学习 风气、学习能力等的不同);被试的缺失;学生成 熟度的影响;历史的影响等。 (4) 优点: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可以控 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 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选择的偏差,从而 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缺点:没有完全采用随机方式分派被试,选 择与成熟、选择与历史的交互作用可能降低实愛 内在效度;如果两组被试选择不当,可能造成绞 计上的误差。在外部效度方面,不能控制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也不易控制选择偏差、 实验安排造成的反作用效果。 (5)该类型实验报告应主要包括: 题目:指明研究的主要变量。 前言: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目的;对已有 研究的综述以及对本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的描 述;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理论框 架等。 研究方法:包括核心概念界定,被试的条件、 数量、取样方法。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组与控制 组的情况,研究的自变量及无关变量等的控制等。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时间 的选择等,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 果的检验方式。 实验结果: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要求简要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客观 呈现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和附录。

第9题:

某初中二年级有五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数学教学,对试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反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练习,持续半年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请您指出该研究的类型、特点,可能的研究假设、自变量、因变量。
(1)该研究属于教育实验研究。
(2)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3)其中可能的研究假设是: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反思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变量是学生的反思,因变量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第10题:

下列哪些情形属横向评价?()

  •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