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以下哪本著作是主要从中苏关系角度研究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的?()A、《中苏军事合作》B、《脆弱的联盟》C、《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D、《中苏关系始末》

题目

以下哪本著作是主要从中苏关系角度研究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的?()

  • A、《中苏军事合作》
  • B、《脆弱的联盟》
  • C、《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 D、《中苏关系始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遇到的严重困难包括()。

A.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B.抗战

C.大跃进

D.三年自然灾害

E.国外断言中国核工业面临“毁灭性打击”


答案:ACDE

解析:

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分歧的加深和关系的恶化,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技术协定、撤回全部专家、带走全部资料、停止一切援助。这对于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新中国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有些外国人幸灾乐祸地断言:中国的核工业已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国核工业已“处于技术真空状态”,中国“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来”。

六十年代初,我国经受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再加上1958年大跃进的影响,国家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但是从1964年起我国却成功地发射了两弹一星,由此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打下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也使我国取得了与自身经济实业不相配的政治大国地位。

第2题:

在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是()

A.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派驻重兵
B.苏联必须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C.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
D.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
E.苏联与美国有战略关系

答案:A,C,D
解析:

第3题:

中苏关系破裂的时间是:()

A1967年

B1968年

C1969年

D1970年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


正确答案: 苏联在中苏和中蒙边境派驻重兵;支持越南武装侵略柬埔寨;武装侵占中国邻邦阿富汗。

第5题:

在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是()。

  • A、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派驻重兵
  • B、苏联必须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 C、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
  • D、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

正确答案:A,C,D

第6题:

试述十月革命后的中苏关系。


参考答案:

十月革命前的沙俄是个对外侵略成性的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沙俄同其他列强勾结,利用武装侵略和外交讹诈等卑鄙手段,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鲸吞中国东北、西北地区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试图与中国政府就建交进行谈判,经过一系列波折,1922年7月26日,苏俄任命越飞为全权代表使华。8月15日期,双方正式在北京进行谈判。苏俄希望在两次对华宣言的基础上,尽快实现两国建交。中国方面则要求苏俄军队从外蒙撤走,并以此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此外,北京政府还希望中东铁路及利益无偿归还中国。双方在外蒙问题和中东铁路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在中俄谈判中,北京政府提出苏俄放弃蒙古独立并从蒙古撤兵,但苏俄借口其国家安全需要,不同意中国的要求。而中东铁路方面,十月革命后,苏俄将中东铁路沿线的军警、司法等权力均交还中国,但不愿意完全放弃中东铁路的行政权,而只提出中东铁路由两国共管。在这种情况下,谈判因此陷入僵局。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成立,这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当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也已同苏联建立了贸易和经济关系。为了发展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关系,尤其是解决与中国建交问题,苏联政府于1923年9月2日派出了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赴华继续谈判。1924年3月14日,双方拟定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暂行管理中东路协定》等草案,准备报呈各自政府签署。但就在这时,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等人认为草案既未声明取消苏联与外蒙古的条约,又未明确苏联军队应无条件从外蒙古撤军,因而拒绝承认草案有效。直至1924年5月21日,北京政府才正式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协定》。


第7题:

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

  • A、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碰壁
  • B、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结束
  • C、中国独立自主对外政策正确
  • D、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中苏关系的恶化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始。()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斯大林逝世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发生严重分歧
  • B、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
  • C、赫鲁晓夫单方面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并废除了200多项科技合作项目
  • D、苏联挑起中苏边界军事纠纷并大量屯兵于中蒙边境以威胁中国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试述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中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苏联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珍宝岛事件使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是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侵害。2.中苏战略上的重大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对美政策成为中苏两国国际战略分歧的主要内容。苏联根据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加紧推行“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政策,并不惜牺牲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中国拉上苏联的战车,在对外战略上控制中国;而中国则根据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仍然将反对美国的威胁作为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核心,推行建立和扩大反美统一战线的方针。因此,中苏之间在战略上出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局面。此外,苏联对中国的内部事务进行干预,在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中印边界武装冲突等问题上都表现出其大国沙文主义的野心。由于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坚持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和捍卫本国主权,同苏联在对华关系中的大国主义倾向展开坚决的斗争,赫鲁晓夫等人对中国极为不满,开始公然恶化同中国的关系。3.边界冲突是中苏关系恶化的突出表现。中苏边界问题一直是中苏关系中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在中苏友好时期,由于共同的战略利益,中苏边境基本纲领上是和平安宁的。自赫鲁晓夫恶化中苏关系之后,中苏边界变得不平静了。自1960年中苏第一次边境冲突发生后,苏联便不断破坏边界现状,频繁制造边境事件,甚至流血事件,并于1969年3月挑起了更大规模的珍宝岛事件,并对中国政府的警告和建议置若罔闻,进一步将其挑衅活动从乌苏里江扩大到黑龙江,从水界扩大到陆界,从东段扩大到西段先后制造多起流血事件,在长7300公里的中苏边界上造成了全面紧张的局势。4、中苏关系恶化的起因是两党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了分歧。苏共二十大提出了“三和路线”,并作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给全世界尤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共产党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和鼓吹“三和路线”的做法很不赞成,并深感不安,中苏两党关系开始出现明显分歧。由于中苏两国共产党都处在执政党地位,两党关系的好坏必然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5.“文化大革命”对中苏关系也产生一定影响。“文革”时期,中国否定了17年中国外交的路线和外交工作成就,提出了一条错误的路线和观点,一些极左的思想和路线对客观地分析国际形势造成一定影响,对已经开始紧张的中苏关系在客观上也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例如,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亟于在对待美国侵越战争问题上造成一种苏中联合行动的态势,但中国采取了拒绝联合行动的政策。虽然当时中国高举世界革命的旗帜,从中国在国际共运中主张明确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原则分歧并划清界限的立场来看,在反美问题上不同心怀叵测的苏共领导同流合污,牵扯不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论如何,当时苏联同美国是有矛盾的,是可以利用的,在反美问题上如何看待苏联,历史地看,是可以加以探讨和总结经验教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