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植物保护学

简述小麦黄矮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题目

简述小麦黄矮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小麦黄矮病的防治应采用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抗耐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目前尚末发现免疫的品种,高抗品种也很少,耐病品种较多。
2.栽培防病。适期播种,冬麦不宜过早播种,也不宜过晚播种,应强调适时播种。对于纯春麦区提倡适期早播。
3.药剂防治。小麦黄矮病只能由蚜虫传播,因而控制蚜虫,就能减轻发病。具体措施有药剂处理种子及田间和虫源植物上喷药治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以菌源基地治理和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1.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耐)锈丰产良种是防治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2.做好品种的合理化布局,以切断病菌的周年侵染循环,抑制或延缓新小种的产生流行。
3.栽培防病调节播期,适期播种;合理用肥;铲除自生麦苗;加强田间管理。
4.药剂防治。粉锈宁等药剂拌种、喷雾。

第2题:

简述小麦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正确答案: 农业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合理施肥;适期晚播;合理密植;合理浇水。
化学防治措施:
(1)播前拌种:用立克秀(或井岗霉素、三唑酮)等药剂拌种;
(2)适期防治:在小麦分蘖末期、田间病株率10-15%时,用井岗霉素及其复配剂进行喷雾防治。

第3题:

简述小麦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选用抗病品种春小麦抗白粉病的品种有垦红13号、垦九5号、定丰3号等。除了利用低反应型抗病性外,还要充分利用小麦对白粉病的慢病性和耐病性。各地发现的对白粉病具有慢病性的品种有望水白、豫麦2号、豫麦15号、小偃6号等。
2.减少初侵染来源冬小麦秋播前要及时清除掉自生麦,以大大减少秋苗菌源,降低秋苗发病率。在病原菌闭囊壳能够越夏的地区,麦播前要妥善处理带病麦秸。
3.加强栽培管理麦收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可以减少越夏菌源。合理密植,避免过密,控制适当株数,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包括播种期拌种和春季喷药防治。①播种期拌种。用粉锈宁按种子量的(有效浓度)湿拌,可以减轻秋苗发病率。②春季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等。一般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白粉病危害。其他杀菌剂如丙环唑、硫磺、多-硫、十三吗啉、庆丰霉素、甲基硫菌灵、退菌特等对小麦白粉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这些药剂残效期较短,一般需要喷洒2~3次。

第4题:

简述小麦散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防治散黑穗病,除利用抗病品种外,应采用以使用无病种子和种子处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2.设置无病留种田;
3、选育抗病品种。

第5题:

小麦蚜虫主要传播黄矮病。()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简述小麦全蚀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对怀疑带病种子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15托布津药液浸种10分钟。
2、轮作倒茬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
3、种植耐病品种如烟农15号、济南13号、济宁3号等。
4、增施腐熟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
5、药剂防治提倡用2%立克秀、15%三唑醇拌种。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6672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水60L,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第7题:

麦蚜猖獗的年份也是小麦黄矮病流行的年份。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黄矮病流行区麦二叉蚜防治的策略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防治对策以种植抗病耐蚜品种为主,有机磷农药处理麦种,做好测报,春季药剂保护易感病麦田,保护蚜虫天敌等。

第9题:

简述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策略。


正确答案: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目前可利用一些中抗和耐病品种。辽春4号、龙麦12、龙麦13等品种发病较轻。
2.加强农业防治,消灭或减少菌源数量播种时要精选种子,减少种子带菌率。播种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植株群体过于密集和通风透光不良;要控制氮肥施用量,实行按需合理施肥,氮肥作追肥时也不能太晚;小麦扬花期应少灌水,更不能大水漫灌,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降湿。采取必要措施消灭或减少初侵染菌源,小麦扬花前要尽可能处理完麦秸、玉米秸等植株残体;上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翻耕灭茬,促使植株残体腐烂,减少田间菌源数量。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收割,尽快脱粒晒干,减少霉垛和霉堆造成的损失。
3.药剂防治
①种子处理:是防治芽腐和苗枯的有效措施。可用50%多菌灵,每100kg种子用药100~200g(A.i)湿拌。
②喷雾防治:是防治穗腐的关键措施。各地应根据菌源情况和气象条件,适时作出病情预测预报,并及时进行喷药防治。防治穗腐的最适施药时期是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施药应宁早勿晚。比较有效的药剂是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杀菌剂。每hm2用药(A.i)450~600g兑水喷雾。

第10题:

小麦黄矮病的病原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正确答案: BYDV;大麦黄矮病毒通过蚜虫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