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甲在丈夫的水杯中投毒,意图杀害丈夫,丈夫中毒后呕吐不止,甲见状不忍,将丈夫送到医院,使之得救。甲的行为属于()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

题目
单选题
甲在丈夫的水杯中投毒,意图杀害丈夫,丈夫中毒后呕吐不止,甲见状不忍,将丈夫送到医院,使之得救。甲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女是精神病人,其因难以忍受丈夫的长期辱骂与殴打,欲与丈夫离婚。下面是她咨询律师后,律师给出的建议,你认为妥当的是()

A.为了省时省力尽快离婚,甲女可以与丈夫登记离婚

B.甲女与丈夫的离婚登记应该经过申请、审查、登记和公示四个环节

C.甲女可以委托其父母代为进行离婚登记

D.甲女只能选择诉讼离婚,不能选择登记离婚


参考答案:D

第2题:

甲欲毒杀其妻乙,趁乙不备时在其碗内投入剧毒药。乙中毒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甲见状十分恐慌,后悔不该投毒杀妻,急忙将乙送到医院。经抢救乙终于脱险。

甲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参考答案:

属于犯罪中止。因为: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另一种是虽然已经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本案中甲下毒后,见乙中毒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急忙将乙送到医院,经抢救乙终于脱险,主动阻止了乙死亡这一罪结果的发生。


第3题:

在下列各种情形中,在离婚时可能导致无过错方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有()

A、甲的丈夫乙在出外经商定居时与某女青年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B、甲的丈夫乙在家中时常打骂凌辱甲和她的孩子

C、甲的丈夫乙在外地用欺骗手段与某女登记结婚

D、甲的丈夫在婚前隐瞒自己的精神病史


参考答案:A, B, C

第4题:

甲的家庭经济负担全靠其一人支撑,父母和丈夫均无任何收入,对于甲的取保候审,可以作为其保证人的是()。

A.甲本人

B.甲的丈夫

C.甲已经成家立业的兄弟

D.甲的父母


正确答案:C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取保候审的保证人条件。《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本题中,甲的父母和丈夫均无任何收入,其父母和丈夫不能作为保证人,而甲本人则当然不能成为保征人。正确答案是C.

第5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冒充妇女的丈夫实施奸淫行为时,黑夜中的该妇女以为甲是自己的丈夫而同意发生性关系的,甲不成立强奸罪 B.乙女身材高大,谎报年龄,甲确实不知道乙女不满14周岁,在乙女的主动要求下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甲成立强奸罪 C.甲女以为和狱警乙发生性关系,乙便可以将其丈夫从监狱释放,但发生性关系后,乙并没有释放其丈夫。乙成立强奸罪 D.甲(厂长)利用职权对该厂职工乙女说,如不和自己发生关系将丢掉工作,乙女怕失去工作不敢反抗,被迫与甲发生关系,甲成立强奸罪


正确答案:D
A选项,显然是违背了妇女的意志,成立强奸罪,故A错误。B选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故B错误。
利用职权,违背妇女意志与妇女发生关系的,构成强奸罪。而男女双方相互利用,各有所图,女方以肉体换取私 利条件的,属通奸行为。区分的标准在于男方是否利用职权进行胁迫。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第6题: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共同犯罪:( )

A.甲乙共谋要一起杀死丙,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将丙杀死

B.甲某(女)与乙某(女)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某的名声,指使其丈夫强奸乙某。甲某的丈夫将乙某强奸

C.甲某唆使一个13岁的中学生乙某从家中偷出金银首饰,然后低价从乙某处收买

D.甲某在将-乙某杀害之后,为了销毁罪迹,指使丙某将乙某的尸体浇上汽油焚毁


正确答案:AB
【考点】共同犯罪的认定
【解析】共犯的认定十分重要,是否成立共犯最重要之点是共同的故意,尤其是二人虽然共同作案但是彼此故意的内容不同的,不认为是共犯。这种问题是肯定要考的,因为这直接涉及到罪责的差别。在抢劫的情况下尤其重要,如:甲乙丙入户盗窃,甲乙进去了,丙留在外面,结果甲乙二人使用了暴力从而转化为抢劫,但丙仍然是盗窃,两者差别很大。下面我们讨论具体问题。A根据“部分行为共同责任”原则,共同犯罪中,一人放弃犯罪,未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不影响共犯的成立。B中甲与其夫构成共犯,这里还涉及到特殊主体的理解问题,强奸一般认为是特殊主体的犯罪,主体应该是男性,没有这种身份的妇女教唆、帮助那人强奸妇女同样也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
C中甲与乙不构成共犯,这种情况在理论上认为属于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间接共犯有两个结论一是利用者和被利用者不构成共犯,二是利用者不认为是教唆犯,而认为是实行犯。当然这种说法不一定符合我国的实际,因为在我国教唆犯具有独立的犯罪性,但参与命题的学者特别是留日的学者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很大,他们是这样认为的,我们暂时就这样掌握。同理,如教唆不满14岁的人去杀人、抢劫,虽然表现为教唆的方式但是他们不是共犯,因为对方主体不够资格,属于把他人的行为当作工具利用的情况。
D中甲与乙不构成共犯,帮助他人毁灭罪证属于事后帮助,类似于替盗窃罪犯、抢劫罪犯、贪污罪犯窝赃、销赃,替毒品犯罪分子窝藏毒品、毒赃,窝藏、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这一系列行为都属于事后帮助行为。事后帮助行为,第一不属于共犯;第二,如果法律将之规定为犯罪的(如帮助毁灭证据、窝赃、销赃罪),只要按照法律规定定为单独犯罪就可以了;第三,事后帮助行为如果是事前通谋的以共犯论,这是共犯经常涉及的焦点问题,要加以注意;第四,甲杀了人后又指使乙去毁灭证据,甲本人是否构成毁灭证据罪?甲本身不构成毁灭证据罪,因为行为人本人犯一个罪行时,实施相应的掩盖罪责的行为或者窝赃、销赃的行为,是主罪(盗窃、杀人罪)的后续行为,是事后不可罚的行为,对他人来说是事后帮助行为,但对于行为人来说是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不单独成罪,作为主罪(杀人、盗窃)的一个部分来考虑即可。换言之,杀人之后毁尸的、盗窃之后销赃的,在定杀人、盗窃罪时已经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没有单独定罪的必要。

第7题:

第 59 题 身为退休教师的丈夫去世后,妻子甲竟编造谎言隐瞒丈夫死讯,继续每个月都按时领取丈夫的退休金,冒领其4年退休金8.5万多元。问甲的行为构成:(  )

A.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C.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D.甲的行为不应当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下列案例中,没有体现“有责主义离婚”制度的是()

A.甲男因妻子与邻居通奸,向法院提出离婚,并要求多分财产

B.乙女因丈夫睡觉打鼾、脚臭难忍,向离婚调解机关提出离婚请求

C.丙女在向法院陈述离婚理由时说其丈夫曾意图杀害她,但她丈夫否认

D.丁男好逸恶劳、嗜赌成瘾,其妻向法院诉请离婚,并请求获得女儿抚养权


参考答案:B

第9题:

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在抢劫犯罪的情况下,行为已经既遂时,就不存在正当防卫,如果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则属于事后防卫

B.甲和乙有宿怨,甲故意用枪射杀乙,乙也刚好准备用事先藏好的砍刀杀甲,甲把乙射死,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C.甲给乙服用麻醉药后抢劫乙的财物,刚好被乙的丈夫发现,乙的丈夫抄起木棍将甲殴打致死,乙的丈夫的行为构成无过当防卫

D.甲正在劫持汽车,乘客乙趁其不备将甲杀死,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D
【考点】正当防卫
【解析】A在抢劫罪中,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如果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要理解“当场”的含义;B行为人缺乏正当防卫意识,属于典型的“互殴”,因此不属于正当防卫;C无过当防卫的实施限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对采取不会造成他人伤亡的麻醉方法进行抢劫的不法侵害.不能适用无过当防卫;D劫持汽车应属于“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第10题:

关于犯罪中止的案例,下列哪些分析是正确的:( )

A.甲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某客户网上银行的10万元资金转移到自己账户上,后来怕出事又将资金转回,由于甲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所以甲成立犯罪中止

B.乙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乙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乙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乙不能成立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

C.丙教唆丈夫毒死患病在床的婆婆,丈夫想到经济负担重就答应了。在丈夫正要将毒药喂给婆婆时,丙产生悔意,将碗打翻,丙成立犯罪中止,但丈夫并不必然成立犯罪中止

D.丁由于对领导不满,告诉朋友要烧掉单位大楼,让朋友帮着搞点汽油。在朋友送来汽油后,丁又后悔了,把汽油卖给了一司机。丁成立犯罪中止,朋友则成立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D

【考点】犯罪中止的条件
【解析】A项中甲已经成功控制了财物,达到既遂状态,不能再成立中止;B项中乙自认为在能够达到既遂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符合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根据主客观一致原则,应成立犯罪中止;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有效防止结果发生的,可以成立犯罪中止,但并不当然及于没有采取中止行为的共犯,没有采取自动有效防止结果发生的共犯成立犯罪未遂,所以C、D项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