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多选题甲、乙二人因琐事发生纠纷,甲对乙怀恨在心,伺机杀之。某日,甲使用棍棒殴打乙头部,致乙当场死亡。后甲用乙的手机发短信给乙的丈夫,称乙被其绑架,向乙的丈夫勒索10万元。后因乙的丈夫及时报案未得逞。对于甲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绑架罪C构成抢劫罪D构成敲诈勒索罪

题目
多选题
甲、乙二人因琐事发生纠纷,甲对乙怀恨在心,伺机杀之。某日,甲使用棍棒殴打乙头部,致乙当场死亡。后甲用乙的手机发短信给乙的丈夫,称乙被其绑架,向乙的丈夫勒索10万元。后因乙的丈夫及时报案未得逞。对于甲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
A

构成故意杀人罪

B

构成绑架罪

C

构成抢劫罪

D

构成敲诈勒索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因涉嫌故意杀人被捕。在受审期间,甲交代出曾因生活琐事与邻居乙发生纠纷,继而双方进行殴打。甲打不过乙,被乙按在地上揍了一顿。甲对此事怀恨在心,暗下决心要杀死乙。一次和朋友彭某喝酒,甲对彭某说,准备下个月某个时候将乙杀死。
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预备?


答案:
解析:
本案中甲只是具有杀死乙的主观意图,他虽然将此意图予以表露,但没有实施任何实现意图的行为,因此,应认定为犯意表示而非犯罪预备。

第2题:

甲非法拘禁乙致乙死亡,但对甲仍然按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的情形有(  )。
A.乙因捆绑过紧窒息而死亡
B.甲非法拘禁乙后殴打、侮辱乙,乙自杀
C.甲非法拘禁乙后使用暴力殴打乙致轻伤,乙心情难受引发心脏病而死亡
D.甲非法拘禁乙后使用暴力殴打乙致乙当场身亡


答案:A,B,C
解析:
解析:非法拘禁罪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应当具备两个条件:(1)行为人必须是以暴力方法犯非法拘禁罪,即行为人的行为具备非法拘禁罪的基本构成,而且客观上以暴力为手段,主观上行为人也认识到自己以暴力为手段实施非法拘禁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结果的发生,至于行为人主观上对于重伤、死亡结果的发生是故意还是过失,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应该认为无论行为人主观上对重伤、死亡结果的发生是故意还是过失,只要行为人故意使用暴力犯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死亡的,就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但是必须注意:(1)客观上要求直接或足以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结案的发生,如果是非法拘禁后使用暴力殴打被拘禁人后被拘禁人自杀的,不能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仍然按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2)行为人在非法拘禁的过程中,因为拘禁的方法不当,过失造成被拘禁人伤亡结果的,仍然认定为非法拘禁罪,死亡结果作为非法拘禁罪的法定加重结果。

第3题:

甲与乙有仇,甲伺机伤害报复乙。一天,甲得知乙在家,便带上匕首去乙家准备伤害乙。

如果甲到乙家,用匕首对乙实施了伤害行为,甲看到乙受伤后的痛苦状,而将乙送入医院救护,乙经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应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D

第4题:

甲在卖淫女乙的美容店内商量好了价格,乙便领着甲到了里间,甲将200元人民币交给了乙,乙随手放在桌子上。两人发生性关系时,被民警当场查获,经现场勘验,房间内有乙的手机、甲给乙的200元钱、甲使用完的避孕套及乙曾使用过的注射毒品的器具。以上物品中可以扣押的是()。

  • A、乙的手机
  • B、甲给乙的200元钱
  • C、甲使用完的避孕套
  • D、乙曾使用过的注射毒品的器具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甲欲杀乙,将木棒向乙头部抛去,因乙与丙站在一起(相距约一米远),结果乙歪头躲过,木棒击中丙致其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甲因和乙口角,持一棍殴打乙,因乙躲避不及致棍击中其头部,致使乙当场死亡。之后甲发现乙的口袋中有大量现金,于是将现金拿走。其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盗劫罪
C.抢劫罪
D.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答案:D
解析:
甲用棍殴打乙,造成乙死亡的行为,是故意重伤致人死亡的行为,因为行为人主观上只有伤害被害人的故意,而没有杀人的故意,因此,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行为人在被害人死亡之后将其财物拿走,是趁被害人死亡,其财物无人合法管理,以非法占有的目的秘密占有,成立盗窃罪。两个犯罪应数罪并罚。

第7题:

某日,甲与邻居乙因琐事发生争吵,并大打出手。这时邻居乙家里的狗冲过来并扑向甲,甲心中害怕,从地上拣起一块砖头砸向乙家的狗,并致其死亡。则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答案:错
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进行反击,致使侵害人受到某种损害的行为。甲砸死扑向自己的狗属于正当防卫。

第8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医生甲意欲杀害患者丙,将毒药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让乙给丙注射。乙接过药品后发现是致命的毒药,但仍给丙注射,致丙死亡,甲构成教唆乙杀人的教唆犯
B:甲教唆乙杀丙,同时又告诉丙:“乙会杀你,作好防卫准备”。某日晚,乙杀丙时,丙正当防卫将乙杀死,甲对乙的死亡应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C:甲乙有仇,甲扬言要杀乙,乙逃往他乡后,甲在多处张贴悬赏广告“杀死乙者奖励3万元”,但是没有人杀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D:甲教唆乙盗窃丙家的财物,乙接受教唆后前往丙家行窃,被丙发现后乙为了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属于教唆未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答案:A,C,D
解析:
【考点】教唆犯。详解:关于A选项。教唆犯是共犯的一种,是指教唆引起他人犯意的共犯人。甲利用不知情的护士乙的行为来实施自己的犯罪行为,与乙没有达成共同犯罪的故意,所以是单独犯罪。护士乙在知情后仍然实施犯罪行为,属于片面的帮助犯,也要承担刑事责任。所以甲并不构成教唆乙杀人的教唆犯,A选项的说法错误,当选。关于B选项。间接正犯又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甲教唆乙杀丙,同时又告诉丙:“乙会杀你,做好防卫准备”。某日晚,乙杀丙时,丙正当防卫将乙杀死。甲的真实意图是借丙之手杀乙,甲属于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所以B选项的说法正确,不选。关于C选项。教唆犯的成立一般要求有明确具体的教唆对象,否则不成立教唆犯。甲在多处张贴悬赏广告“杀死乙者奖励3万元”,并没有具体的对象,不成立教唆犯。所以C选项的说法错误,当选。关于D选项。甲教唆乙盗窃丙家的财物,乙接受教唆后前往丙家行窃,被丙发现后乙为了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致丙轻伤,此时乙的行为已经从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属于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问题。甲应在盗窃罪的犯罪内承担教唆犯的刑事责任,且属于教唆犯既遂。所以D选项的说法错误,当选。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

第9题:

甲欲杀乙,便用刀砍乙,致乙轻伤。乙哀求甲不要杀他。甲动了恻隐之心,便未再砍乙。乙自行到医院去包扎。医院的护士把福尔马林药水当成破伤风针给乙注射,致乙死亡。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甲的行为是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理由是:甲有杀人的犯罪故意,已经着手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在尚未实行终了的情况下,由于被害人的哀求而自动放弃了犯罪,这符合犯罪中止的时空性、有效性、彻底性的条件。由于当时并无发生乙死亡的结果的可能性,故甲仅需停止犯罪实行行为即可构成犯罪中止,并不需要有效地防止死亡结果的发生。乙死亡的结果是护士的失职所致,甲对此不能预见,因而不负刑事责任。甲的行为造成了乙轻伤的后果,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减轻处罚。

第10题:

甲与其嫂乙有仇,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生病之时,甲煮好一碗面条给乙后离开。乙怀疑面条有毒,而将该面条给前来玩耍的邻居小孩丙食用,丙食后2小时死亡。本案中()

  • A、甲有杀丙之间接故意
  • B、对乙而言,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 C、乙有杀丙之间接故意
  • D、对丙而言,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

正确答案: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