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住院医师中医学

问答题试从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等方面比较理中丸和四君子汤的异同。

题目
问答题
试从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等方面比较理中丸和四君子汤的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从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等方面比较理中丸和四君子汤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从组成上看,理中丸和四君子汤都含有人参、白术、甘草;功效上都能够补气健脾;病机都是中焦脾胃虚弱,纳运无力。不同点:①理中丸主治中焦虚寒证,表现为腹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不食,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方中用于姜为君药,重在温中祛寒,再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②而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证,表现为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方用人参为君,重在益气健脾,再与白术、甘草相配,加强益气健脾之力。两方虽用药相似,但所治病证有虚寒与气虚之侧重不同。

第2题:

吴茱萸汤与理中丸的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者均有温补中焦的作用,但吴茱萸汤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组成,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尤以温降肝胃为主;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尤以温补脾胃为主。
两者均适用于中焦虚寒病证,其中吴茱萸汤证病在肝胃,以肝胃虚寒、浊阴上道为主,症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颠顶疼痛、畏寒肢冷,甚则手足逆冷、大便溏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涎或迟;理中丸证病在脾胃,中焦脾胃虚寒所致的多种病证均可使用此方,如中焦虚寒,运化升降失常所致的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清污、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或脾阳虚失血,或脾阳虚所致的病后喜唾涎沫、小儿慢惊、胸痹等。

第3题:

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理中汤与小建中汤、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在组成、功效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桂枝汤
【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喷嚏、鼻鸣干呕、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
理中汤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0克。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喜温喜按、泻利清稀、腹满食少、呕吐、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或脾胃虚寒引起的失血,小儿慢惊,喜唾涎沫,胸痹、霍乱等。
小建中汤
【组成】芍药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饴糖30克。
【功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按之则痛减)、饮食减少,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细涩,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虚劳发热、心悸不宁等。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干山药各20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9克。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足跟痛、小儿囟门不合,或虚火上炎而见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240克、山茱萸肉1 20克、山药1 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肉桂30克,炮附子30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每口2次,空腹,白开水送下。亦可用汤剂,用量酌定,水煎服。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症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微,喘咳,消渴,脚气,水肿,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

第4题:

试从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正确答案:桑菊饮与银翘散均用薄荷、连翘、桔梗、芦根、甘草,皆具疏风清热功用,均治外感风热证。但桑菊饮大多为辛凉之品,且以疏散风热,清宣肺热的桑叶、菊花为主要药物,并配伍肃降肺气的杏仁,故其肃肺止咳之力大,宜用治温病初起,表证较轻,邪热不甚,肺失清肃之咳嗽、身热不瓠口微渴、脉浮数;而银翘散有银花、竹叶,且银花、连翘用量较重,并配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等辛散透表之品,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宜于温病初起,邪热较甚,偏重于卫表之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第5题:

试述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二方都主治脾胃虚寒证,以温中补虚立法,然理中丸主治中阳不足,阴寒内盛所致吐、利、冷、痛,故以干姜温中祛寒;人参、白术、甘草补中益气,乃温补并行而以温为主,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小建中汤所治乃由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而致,以腹痛喜温喜按,心悸不宁为主证,故以饴糖为君,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芍药柔肝缓急,桂枝温阳祛寒,甘草补中,生姜、大枣调和阴阳,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第6题:

试比较归脾汤与黄土汤的功效、主治的异同。


正确答案: 归脾汤与黄土汤在功用上均能补脾统血,兼补阴血,用治脾虚,脾不统血之出血,面色萎黄,体倦乏力,气短食少等症。但归脾汤以益气健脾为主,并无止血治标之药,兼可养心血而足,脾不统血所致,属补气摄血治本之剂,主要用治脾气虚弱而见食少懒言,体倦乏力,月经过多,色淡淋漓不断,或便血、皮下出血等,并治心脾两虚,气虚血少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而黄土汤标本兼顾,既可温阳健脾,又可收敛止血,而且以收敛止血为主,其所治的出血证,是由于脾阳虚,脾不统血而致,属温阳止血之剂。主治脾阳虚弱,脾不统血之出血,凡出血而兼有畏寒肢冷,脉沉细无力等阳虚者,多用之。

第7题:

试从组成、主治、病机、方义、功效等方面分析藿香正气散。


正确答案: 藿香正气散的组成有:藿香、白芷、苏叶、厚朴、大腹皮、白术、茯苓、桔梗、陈皮、半夏、生姜、大枣、甘草。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证见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或山岚瘴疟等。病机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郁;湿阻中焦,升降失司。方用藿香为君,外散在表风寒,内化在里湿浊,辟秽和中,升清降浊;苏叶、白芷外散风寒,兼以化湿;半夏、厚朴燥湿和胃,降逆止呕;此四味助藿香解表化湿。桔梗宣利肺气,陈皮理气和中,大腹皮行气消胀,此三味舒畅三焦气机,以助解表化湿;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生姜、大枣、甘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

第8题: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其不同者,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第9题:

大补阴丸主治何证,试从方义分析人手,归纳其配伍特点。


正确答案:大补阴丸主治阴虚火旺证。方中重用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即所谓培其本,共为君药。继以黄柏苦寒泻相火以坚阴;知母苦寒而润,上能清润肺金,下能滋清肾水,与黄柏相须为用,苦寒降火,保存阴液,平抑亢阳,即所谓清其源,均为臣药。应用猪脊髓、蜂蜜为丸,此乃血肉甘润之品,填精益髓,既能助熟地、龟板以滋阴,又能制黄柏之苦燥,俱为佐使。诸药合用,滋阴精而降相火,培其本而清其源。其配伍特点体现了滋阴药与清热药相配,培本清源,两相兼顾。因滋阴药的用量大于清热药,表明其以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辅。

第10题:

试从组成配伍,功用、主治及用法诸方面比较三承气汤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三承气汤均为寒下剂,共俱泻下热结之功,皆治阳明腑实证,但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药组成,泻下与行气并重,且用法中后下大黄,故有俱峻下热结之功,而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四症俱在者;小承气汤去芒硝且减枳、朴同量,三物同煮,故为轻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实三者俱在而无燥结者;调胃承气汤只用硝、黄,不用枳、朴,另加甘草之缓,而成缓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但见燥实而无痞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