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律知识

多选题甲故意打伤乙,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甲有期徒刑5年。判决生效后甲被送往监狱服刑。下列人员中有权对本案提出申诉的是(  )。[2009年真题]A被害人乙B甲的父亲C甲的哥哥D甲的辩护人

题目
多选题
甲故意打伤乙,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甲有期徒刑5年。判决生效后甲被送往监狱服刑。下列人员中有权对本案提出申诉的是(  )。[2009年真题]
A

被害人乙

B

甲的父亲

C

甲的哥哥

D

甲的辩护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A
解析:
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予以提出并由人民法院对该案重新审判所应遵循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其中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包括被害人,第106条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被告人李某,17岁,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判决生效后李某被送往当地监狱服刑,下列哪些人员有权对本案提出申诉?( )。

A.被害人黄某?

B.李某的父亲

C.李某的哥哥

D.李某的辩护人陶某


正确答案:ABC
《刑事诉讼法》第203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据此.本题中被害人黄某作为当事人、李某的父亲作为法定代理人、李某的哥哥作为近亲属,都有权提出申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第2题:

甲故意打伤乙,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甲有期徒刑5年。判决生效后甲被送往监狱服刑。下列人员中有权对本案提出申诉的是()。

A.被害人乙

B.甲的父亲

C.甲的哥哥

D.甲的辩护人


正确答案:AB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提出申诉的主体,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参照上述规定可知,A是当事人,B、C属于近亲属范围。本题正确答案是AB

第3题:

被告人李某,15岁,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判决生效后李某被送到监狱服刑,本案中有权提出申诉的有( )。

A.被害人马某

B.李某的父亲

C.李某的叔叔

D.李某的哥哥

E.李某的辩护人史某


正确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刑事诉讼中有权提出申诉的主体。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叔叔不是近亲属的范围。

第4题:

刘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生效后刘某被送往当地监狱服刑,刘某的父亲认为判决有错误,拟提出申诉,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刘某的父亲可以向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B:刘某的父亲必须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
C:刘某的父亲只能在刘某被判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以内提出申诉
D:对于刘某父亲的申诉,只能由原生效判决法院受理

答案:A
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第242条则规定了5种申诉的理由。关于申诉的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第1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两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一是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二是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三是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关于受理申诉的法院,《刑诉解释》第373条确立了由作出生效裁判法院受理的原则,但同时又规定了可以由上级法院受理的情形。

第5题:

甲17岁,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若甲符合缓刑的条件,则对甲可以适 用缓刑。 ( )


正确答案:B
《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
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故选B。

第6题:

甲因交通肇事罪被判2年有期徒刑,缓刑2年。2年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才发现甲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故意伤害罪。对甲应:( )

A.以故意伤害罪处罚,原交通肇事罪所判刑罚不再执行

B.先对后罪作出判决,再将所处刑罚与前罪判处的2年有期徒刑实行并罚

C.对其所犯故意伤害罪和交通肇事罪按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并罚

D.构成累犯,应以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B
【考点】累犯的认定;数罪并罚
【解析】只要犯罪分子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了缓刑条件,又犯新罪,不论所犯新罪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还是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发现,只要没有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都应当撤销缓刑.将前后两罪合并处罚。

第7题:

刘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生效后刘某被送往当地监狱服刑,刘某的父亲认为判决有错误,拟提出申诉,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刘某的父亲应当向原作出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B.刘某的父亲必须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

C.刘某的父亲只能在刘某被判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以内提出申诉

D.对于刘某父亲的申诉,只能由原生效判决法院受理


正确答案:ABCD
72.【答案】ABCD 【考点】再审申诉【解析】 关于申诉的主体和对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3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所以A项错误,当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的4种申诉理由: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据此,B项错误,当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第1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2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2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一是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二是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三是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可见C项错误,当选。关于受理申诉的法院,《刑事诉讼法解释》第298条确立了由作出生效裁判法院受理的原则,但同时又规定了可以由上级法院受理的情形,所以D项错误,当选。本题A、B、C、D均错误,均当选。

第8题:

下列情形中,有资格获得假释的是哪一项?

A.甲因犯故意伤害罪于1996年1月4日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无刑期折抵情形),2001年1月4日被假释。2006年2月6日甲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B.甲于1998年1月犯绑架罪,于2000年6月8日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

C.甲于1998年1月犯强奸罪,于1998年6月8日被判处无期徒刑

D.甲于1997年10月5日实施抢劫,1999年3月2日实施故意伤害,1999年10月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其有期徒刑8年,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年


正确答案:D

第9题:

甲和乙因故意杀人被中级法院分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和无期徒刑。甲、乙上诉后,高级法院裁定维持原判。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高级法院裁定维持原判后,对乙的判决即已生效
B.高级法院应先复核再报请最高法院核准
C.最高法院如认为原判决对乙的犯罪事实未查清,可查清后对乙改判并核准甲的死刑
D.最高法院如认为甲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予核准死刑的,只能使用裁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死刑复核程序、执行程序。对于死刑立即执行和无期徒刑的判决,甲乙两人分别上诉,案件进入二审程序,高院裁定维持原判,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尚未最终生效,仍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需要全案上报,全面审查而已,由于乙被判无期徒刑,实行两审终审,判决只有经审判才生效,“即已生效”表达不准确,因此A错误。本案中,甲已上诉至高院,因此无需经过复核阶段,而直接由高院报最高院核准,故8错误。《最高法解释》第311条规定:“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自诉人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最高法解释》第350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三)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据此,C错误,D正确。本题选AD。

第10题:

被告人刘某,17周岁,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判决生效后刘某被送往当地监狱服刑,下列有权对本案提出申诉的有( )。

A.被害人温某
B.刘某的父亲
C.刘某的同胞哥哥
D.刘某的辩护人史某
E.检察院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核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申诉的主体。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本题中,被害人温某、刘某的父亲、刘某的哥哥都有权对本案提出申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