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律知识

多选题丙的行为属于(  )。[2009年真题]A挪用公款罪B挪用特定款物罪C行贿罪D一般违法行为

题目
多选题
丙的行为属于(  )。[2009年真题]
A

挪用公款罪

B

挪用特定款物罪

C

行贿罪

D

一般违法行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06年真题)下列行为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  )。

A.授权行为
B.行使撤销权的行为
C.买卖行为
D.行使法定抵销权的行为

答案:A,B,D
解析:
授权行为、立遗嘱行为、遗赠行为、悬赏广告等属于典型的单方法律行为。此外,行使形成权的行为也属于单方法律行为。

第2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
A

丙行为是刑讯逼供的结果加重犯

B

对丙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

C

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实行并罚

D

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 C,D
解析:
《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本案中,丙是警察,属于司法工作人员,在讯问期间将乙的一只胳膊打成重伤,应仅成立故意伤害罪,这是转化犯而非结果加重犯。

第3题:

(2011年考试真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转让背书行为的是( )。

A.甲公司将汇票交付乙公司

B.乙公司将汇票转让给丙公司

C.丙公司持汇票向Q银行办理贴款

D.汇票到期Q银行办理委托收款


正确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背书”的掌握。以背书的目的为标准,将背书分为转让背书和非转让背书,转让背书是指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本题中,只有乙公司的背书行为和丙公司的贴现行为都是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的,是属于转让背书。选项A属于出票行为,并非背书行为;选项D属于委托收款,是背书人委托被背书人行使票据权利的背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

第4题:

多选题
丁从丙处购得该手表的行为属于(  )。[2008年真题]
A

善意取得

B

无因管理

C

无效民事行为

D

侵权行为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因为手表为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且丁购买手表时也非以合理价格受让,故丁购买手表的行为不构成善意取得。另外,丁与丙之间显然也不存在无因管理关系。《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丙将窃得的手表卖给丁,性质上属于无权处分。因该买卖合同未得到乙的追认,故应为无效合同。丁从丙手中购买手表时,并不知该表系丙盗窃所得,故其主观上并无过错,也不构成侵权行为。

第5题:

多选题
关于甲将精神病人丙打成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08年真题]
A

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因为对精神病人的不法侵害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B

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因为“不法”必须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而精神病人没有责任能力,其客观侵害行为不属于“不法”侵害,故只能进行紧急避险

C

甲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因为甲当时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自己的法益

D

甲的行为既不是正当防卫,也不是紧急避险,因为甲当时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精神病人丙的行为客观上阻止了甲的不法行为,甲不得针对丙再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正确答案: D,A
解析:
《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可以成为正当防卫的对象,因为不法侵害的认定是客观的,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无关。甲虽然正在预备抢劫,但当其遭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仍然具有防卫权

第6题:

(2009年真题)甲教唆乙杀文某,并指使丙为乙提供枪支,乙、丙按甲的要求实施了相应的行为.甲、乙、丙的犯罪属于(  ).
A.必要共同犯罪
B.特殊共同犯罪
C.简单共同犯罪
D.复杂共同犯罪


答案:D
解析:
解析:以共同犯罪人有无分工为标准,可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简单共同犯罪,指各共同犯罪人均参与实行某一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即每一共同犯罪人都是实行犯的共犯形态;复杂共同犯罪,指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有所分工,存在着教唆犯、帮助犯和实行犯的共犯形态.本题中甲是教唆犯,乙是实行犯,丙是帮助犯,因此是复杂共同犯罪.

第7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

丙、丁均触犯危险驾驶罪,属于共同犯罪

B

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丁构成危险驾驶罪

C

丙、丁虽构成共同犯罪,但对丙结合事实四应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对丁应按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D

丙、丁未能完成预定的飙车行为,但仍成立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D两项,根据《刑法》第133条第2款的规定,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情形。实施危险驾驶的行为就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事实三中,丙属于醉酒驾驶,丁属于飙车,两人追逐竞驶,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危险驾驶罪是行为犯,不需要特定的目的和计划,只要实施行为即构成既遂。
B项,实施危险驾驶的行为,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行为触犯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依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不数罪并罚。事实三中,丙并没有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而且醉酒飙车的行为和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不具有相当性,因此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项,实施危险驾驶行为,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并且实施其他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过失致人重伤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应数罪并罚。事实四中,丙的刹车行为本身没有违反其他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不符合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且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是否已死亡,也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所受创伤是否为致命伤,因此不能认定丙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无法认定丙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8题:

(2008年真题)甲在遗嘱中指定所留房屋归其子乙,存款归侄女丙。甲死之后乙、丙两人被告知三个月后参加甲的遗产分割。但直至遗产分割时,乙和丙均未作出是否接受遗产的意思表示。根据继承法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乙、丙的行为均视为接受遗产
B.将乙、丙的行为均视为放弃接受遗产
C.将乙的行为视为接受遗产,将丙的行为视为放弃接受遗产
D.将乙的行为视为放弃接受遗产,将丙的行为视为接受遗产

答案:C
解析:
《继承法》第2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2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故选C项。

第9题:

多选题
乙公司擅自对甲公司借给其使用的一台机器转让给丙公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7年真题]
A

若乙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将机器转让给丙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之间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B

若乙公司以甲公司的名义将机器转让给丙公司,乙公司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行为

C

丙公司可因善意取得而取得该机器的所有权

D

丙公司不能取得该机器的所有权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项,《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乙公司借用甲公司的机器,对机器不享有所有权,此时以自己的名义处分甲的财产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行为,乙丙之间的合同效力待定。B项,《合同法》第48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乙以甲的名义处分机器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行为,此时与丙订立的合同也属于效力待定合同。CD两项,在无权代理中,丙如果出于善意,可以基于善意取得获得该机器的所有权。

第10题:

单选题
甲是一个智力超常的13岁儿童画家,作品颇多。一日甲的父亲乙发现某出版社丙擅自出版了包含了甲的作品的画集,认为丙构成侵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不构成侵权,甲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取得这一权利

B

丙构成侵权,甲画画的行为属于纯获利益的行为,依法有效

C

丙构成侵权,甲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画画属于行为能力范围而依法有效

D

丙构成侵权,甲画画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不属于行为能力的调整范围


正确答案: A
解析: 行为能力的调整范围是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属于意思表示的行为才属于它的调整范围。除此之外,它没有适用的余地。
画画属于事实行为,也就是行为人行为结果不是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而是法律的直接规定,甲不管有没有取得著作权的目的,法律都会赋予他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