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知识竞赛

问答题试述肌酸激酶(CPK)同工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试述肌酸激酶(CPK)同工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已知CPK含有两个亚单位,即M(muscle)和B(brain),由这两个亚单位组合成3种同工酶,即:CPK,(两个B链),称为BB-CPK;CPK,(一个M链和一个B链),称为MB-CPK;CPK,(两个M链),称为MM-CPK。
临床意义:在急性心肌梗塞之后血清中CPK开始升高时间最早为2h,达峰值时间最早为24h,迟至72h。根据CPK同工酶分离监测证实,胸痛发作后,血清CPK-MB上升先于总活力升高。24h达峰值,36h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48h消失。一般认为,血清CPK-MB≥总活力的3%,即阳性,最高值可达12%-28%。肌肉创伤及肌肉注射时CPK同工酶只检出CPK-MM,故血清CPK-MM是骨骼肌损伤的特异指标。"CPK-BB用一般方法不易检出。癫痫大发作后的患者48h内CPK活性也增高。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急性心肌梗死时下列哪种酶的升高最有诊断意义( )。

A.LDH4(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B.LDH5(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C.CP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D.CPK-MM(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E.CPK-B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正确答案:C
解析:心肌梗死的辅助检查、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2题:

急性心肌梗死时,以下哪一种血清酶特异性最髙
A.乳酸脱氢酶(LDH)
B.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M)
C.谷丙转氨酶(GOT)
D.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
E.肌酸磷酸激酶(CPK)


答案:D
解析:
(D)心肌酶的检測对确诊心肌梗死有重要价值,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一般在心肌梗死发病后3~8小时增高,9~30小时达髙峰,48~72小时恢复正常水平,具有髙度的特异性,是急性心肌梗死时特异性最高的血清酶。

第3题: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检查


参考答案:在人体三种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中都含有大量CK。该酶存在于细胞质中,催化肌肉中肌酸与ATP之间高能磷酸键转换生成磷酸肌酸和ADP的可逆反应,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CK的酶蛋白部分由M和B两种亚基组成,不同亚基的组合将CK分为CKMM、CKMB、CKBB三种同T酶。骨骼肌几乎只含有CKMM,胎儿肌肉及富含平滑肌的器官中CKBB含量较高,脑中CKBB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心肌是唯一含CKMB较高的器官。1.血清肌酸激酶测定正常人血清CK含量较低,当肌肉或心肌受损,血中CK含量明显升高。【正常参考值】男:38~174U/L;女:26~140U/L。【临床意义】(1)心脏疾患:①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4~10小时开始升高,12~36小时达高峰,72~96小时恢复正常。在AMI病程中,如果CK再次升高,提示心肌再次梗死;②病毒性心肌炎时,CK活性明显升高。(2)心肌以外情况:①肌营养不良患者血中CK极度升高;②骨骼肌损伤、手术、剧烈运动、肌内注射等都可引起CK升高。2.CK同工酶测定:分析CK的不同类型同工酶,对CK升高有鉴别诊断价值。骨骼肌中99%为CKMM,只含有少量CKMB,胎儿肌肉及富含平滑肌的器官中CKBB含量较高,脑组织中CKBB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心肌中CKMM占55%,CKMB约占45%,所以心肌是唯一含CKMB较高的器官。CK、CKMB检测对于诊断AMI贡献巨大,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诊断指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测定CKMB活性的实验方法存在局限性,会有约20%的假性升高,所以一定结合CK的测定结果以及临床症状作出诊断。【正常参考值】CKMM活性:94%~96%。CKMB活性:小于5%。CKBB活性:极少或0。【临床意义】①CKMB主要来源心肌,对AMI诊断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活性可达12%~28%,是目前诊断AMI的高度特异性指标;②CKMM活性升高,是骨骼肌损伤的特异指标;③CKBB升高见于缺氧性神经系统疾病,还可见于肺、肠、胆囊、前列腺等部位肿瘤。

第4题: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磷酸肌酸激酶(CPK)及同工酶(CK~MB)在()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最高峰。

  • A、3~6
  • B、6~8
  • C、8~10
  • D、10~12

正确答案:A

第5题:

试述淀粉酶(AMY)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血清淀粉酶属于a-淀粉酶,来源于胰腺和腮腺,它能促进淀粉和糖原水解。当胰腺疾病时,淀粉酶可直接从胰的血管或淋巴途径,或溢出胰体后经腹膜吸收进入血循环,而使血中淀粉酶增高。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时,大多数病例起病6~8h后,血清淀粉酶开始上升,重症患者持续时间较长。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低与炎症轻重无关,轻度炎症时,血清淀粉酶水平可能很高;坏死性胰腺炎可能正常,甚至很低。血清淀粉酶持续时间过长或下降后又复上升,常表示病变在继续进展或复发。
(2)慢性胰腺炎和胰腺肿瘤可使血清淀粉酶轻度增高。
(3)非胰腺疾病引起血清淀粉酶增高者见于溃疡病穿孔或穿透性溃疡、肝胆疾病、急性腮膜炎、肠梗阻、宫外孕、休克、创伤、肺癌、糖尿病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4)阿片药物如吗啡、可待因、也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
(5)血清淀粉酶减低见于肝炎、肝硬化、妊娠毒血症、重症烧伤、胰腺纤维性变或萎缩、肝癌和酒精中毒。

第6题: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答案:
解析:
在人体三种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中都含有大量CK。该酶存在于细胞质中,催化肌肉中肌酸与ATP之间高能磷酸键转换生成磷酸肌酸和ADP的可逆反应,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CK的酶蛋白部分由M和B两种亚基组成,不同亚基的组合将CK分为CKMM、CK-MB、CKBB三种同工酶。骨骼肌几乎只含有CKMM,胎儿肌肉及富含平滑肌的器官中CKBB含量较高,脑中CKBB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心肌是唯一含CKMB较高的器官。

第7题:

试述肌酸激酶(CK)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CK主要存在于心肌、骨胳肌。
1.各种进行性肌萎缩时,血清CK活性增高。神经因素引起的肌萎缩如脊髓灰质炎时,CK活性正常。
2.皮肌炎时,CK活性可轻度或中度增高。
3.急性心梗死后2~4hCK活性开始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倍。CK对心肌梗死诊断较AST、LDH的特异性高。但持续时间短,2~4天恢复正常。
4.病毒性心肌炎也明显升高。
5.CK升高还可见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低等。

第8题:

心肌梗死后4h内增高,16~24h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

A.磷酸肌酸激酶(CPK)

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C.乳酸脱氢酶(LDH)

D.CPK的同工酶CPK-MB

E.LDH的同工酶LDHl


正确答案:D

第9题: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的酶是()。

  • A、LDH(乳酸脱氢酶)
  • B、CPK(肌酸激酶)
  • C、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 E、CP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正确答案:E

第10题:

试述γ-谷氨酰移换酶(GGT)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GGT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和乏壶腹癌时,血清G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2.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也可升高。
3.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等)血清GGT可升高,口服避孕药也可使GGT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