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伦理学

问答题试论全球化与普世伦理的建构。

题目
问答题
试论全球化与普世伦理的建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全球化及普世伦理的含义
①全球化
马克思从全球性角度出发,曾认为人类历史必然从民族性、地方性的历史转向世界性、普遍性的历史。这种转变是建立在生产力、交往、分工发展的基础之上,是客观的历史规律和趋势。因此,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其他层面涵盖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这种各异性的强化交流、建立共识的过程,必然引起伦理的问题。
②普世伦理
普世伦理旨在解决现代性的道德危机、信仰失落、民族与宗教冲突和生态环境的困境。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人类社会的地域性差异导致的多样性必然引起民族信仰、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冲突。因此普世伦理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时代性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普世伦理特征及构建
普世伦理反应了人类普遍道德的历史传统,它作为人类理想的道德追求,伴随全球化趋势,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提出时代性的要求。
①普世伦理的基本特征
a.开放性的普遍化伦理
遵循最大化的普遍原则,导致它只能给予人类多重道德文化资源的广泛融合和道德观念的相互沟通,并在对当代人类道德生活现实的理解上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普遍化伦理理论。
b.多元共识的伦理观
普世伦理是在多元民主和平等对话基础上达成的基本共识。它承认并尊重各民族、各地区的不同道德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前提下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正因为各民族道德文化传统的多样性,普世伦理只能在多元价值的基础上达成道德共识。
c.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全球化趋势是包含了多元化、多样化的包容性发展模式,它是多样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性与特殊性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普世伦理旨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以维护世界秩序公平、正义、合理。
②普世伦理的构建
a.多元文化中的道德共识
全球化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为普世伦理构建提供文化对话语境,从而在不同文化对话中寻得道德共识。
b.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思想的伦理资源
各民族的道德体系都具有继承性的,它的发展是扎根于其独特的历史土壤之中。同时,它也是具有时代性的,在各个时代不同的要求下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因此,传统伦理思想是普世伦理的理论化基础来源。
c.在共同交往实践中共建普世伦理
道德伦理是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物质生条件产生、并受到制约的。民族性的交往实践向全球性交往实践的转变使人社会关系扩张,才产生对普世伦理的要求,也才使普世伦理称为具体可行的实践理论。
(3)普世伦理理论建构的评价和看法
①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主题。这使得普世理论称为人们面临的共同话题和价值追求。一方面,我们认同普世伦理建立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普世伦理构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②普世伦理的建立可以促进各个国家、民族、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不同价值主体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同时,还可以减少冲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而实现世界和谐。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网络伦理的建构实际上就是解决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的调适、转换和兼容的问题。


答案:对
解析:

第2题:

试论建构科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建构科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是逻辑简单性、内在无矛盾性和完备性及可检验性
1.逻辑简单性。它要求新建构的科学理论体系所包含的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应尽可能的少。
2.内在无矛盾性和完备性。建构的科学理论体系应具有自洽性和相容性。还要追求体系内部的完备性,即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是可以判定的。
3.可检验性。从构建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可以推到出可供解释或预言的经验事实,这是科学理论所必须满足的最低限度的必要条件。

第3题:

试论述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主张。


正确答案:(1)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3)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4)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第4题:

试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的发展也决不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国际形势的剧变和动荡促使世界人民进一步觉醒。具有共同历史遭遇的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主权、团结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向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如何维护自己经济安全的新课题。
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第5题:

普世价值具有普遍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在当代,西方的普世价值并不“普世”,个别国家把推广“普世价值”纳入其全球战略,常常以国际社会的名义去垄断发展模式的话语权,甚至演化为普世霸权。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全球化”的理解。


正确答案: (1)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全球化”必须尊重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基本权利,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全球化”必须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3)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全球化”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对于中国来说,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全球化”就要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6题:

试论述怎样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


正确答案: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经济贸易障碍不断减弱,从而导致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的状态、过程。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资本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金融和贸易的国际化,同时,全球的贸易规则也日趋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所有的国家都有利有弊。
首先,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它们主导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分享了全球化进程中的主要好处。但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也有不利影响。如发达国家企业为降低成本,获取高利润,远离劳动成本高的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投资设厂,导致发达国家某些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增加。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人员的国际流通,各国边界控制相应减弱,非法移民、毒品贩卖、国际恐怖主义等有组织犯罪对发达国家的冲击增大等。其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是有利有弊。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外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引进更多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繁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国内市场,使外国货物大批涌入,会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被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控制的危险等。
(3)发展中国家要在经济全球化中趋利弊害。发展中国家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积极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弊害。尤其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

第7题: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致词中多次强调和平与对话的原则,是普世共同发展价值。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皆属之,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历史上,中国拥有天下大同梦。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新的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冲击,导致“中国威胁论”之滥觞。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依据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阐述如何看待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梦”。


正确答案: ①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梦”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中国梦”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各国对普世价值有不同理解,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③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华文化。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以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中华文化正在丰富着普世价值的内涵,让普世价值更具世界性。

第8题:

试论古代哲学对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作用。


参考答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科学、人类科学、社会和思维科学)最一般规律的理性认识。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古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用以解释物质世界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知识基础。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必然地要接受一定哲学思想的支配。中医学在其理论建构过程中毫无例外地受到当时先进的具有唯物辩证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影响,把零散的、原始的、初级的医疗实践经验,通过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使之逐步地系统化,将感性的医疗知识升华到理性的医学理论,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这些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医理论的各个层面,并且与医学内容融为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就不可能构建目前所能认识的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第9题:

试论述经济全球化。


正确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全球化的动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的分工;(2分)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转向市场经济。积极后果:经济全球化大大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是主要受益者。消极后果: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观念等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一国经济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第10题:

20世纪70年代,在行政伦理学原理建构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核心价值,即()

  • A、效率
  • B、公正
  • C、经济
  • D、效益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