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

某乡镇中学有100名初一学生,他们先前所在小学均未开设英语。现拟对其进行一项题 为“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的真实验。请问: (1)最好选用哪种实验设计(写出典名称和格式)?为什么? (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3)这样设计有何优缺点?

题目
某乡镇中学有100名初一学生,他们先前所在小学均未开设英语。现拟对其进行一项题 为“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的真实验。请问: (1)最好选用哪种实验设计(写出典名称和格式)?为什么? (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3)这样设计有何优缺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最好选用“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其格式为:

理由:这100名学生在小学里均未学过英语,无法进行前测;根据题意只能用真实验设计,而不能用前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 (2)可以采用等组法中的“随机分派”方式,将100名学生分成品质均等的两个班;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实验班和控制班。 (3)优点:由于进行了等组化处理,且不存在前测对后测的影响,同时这种实验能系统操纵自变量并有效控制无关变量,所以内在效度较髙;不进行前测,也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缺点:个别学生有可能自学过英语,由于没有前测,这一情况带来的差异不易发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Ⅱ.某乡镇中学有100名初一学生,他们先前所在小学均未开设英语。现拟对其进行 一项题为“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的真实验。
请问:
最好选用哪种实验设计(写出其名称和格式)?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理由:这100名学生在小学里均未学过英语,无法进行前测;根据题意只能用真实 验设计,而不能用前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

第2题:

Ⅱ.某乡镇中学有100名初一学生,他们先前所在小学均未开设英语。现拟对其进行 一项题为“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的真实验。
请问:
这样设计有何优缺点?


答案:
解析:
优点:由于进行了等组化处理,且不存在前测对后测的影响,同时这种实验能系统操纵自变量并有效控制无关变量,所以内在效度较高;不进行前测,也适合学生的 实际情况。
缺点:个别学生有可能自学过英语,由于没有前测,这一情况带来的差异不易发现。
【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第3题:

为了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负责用改进的方法教"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数学,另外随机选择老师用传统方法教"普通1班"和"普通2班"的数学,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随机分配。结果实验班各科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论是改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值得推广。从实验设计上看,该研究A、具有研究的内部效度

B、具有研究的外部效度

C、具有研究的总体效度

D、具有研究的构思效度

E、没有理想的研究效度

本研究设计中有助提高内部效度的措施是A、教师的选择

B、教师的分配

C、学生的分配

D、班级的称谓

E、以各科成绩作为衡量指标

如果班级的称谓对研究的内部效度有影响,从性质和来源上看,该影响属于A、历史因素

B、选择因素

C、成熟因素

D、测量和测试手段

E、实验处理和程序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E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E

第4题:

一项名为“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一(3)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在实验班采用学生自学后尝试自己解题、讨论释疑、教师点拨等教学方式,并规定教师一节课上的讲解和讲述不得超过10分钟;在控制班则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巩固的方法。实验周期为一个学年,根据实验前后两班数学测试成绩的差异比较,判斯自学辅导有无效果。 (1) 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2) 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 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其格式为: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用前测成绩的比较来把握两班起始状态的差异。 (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不打乱原有的编班,容易操作;有控制组和前后测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取样偏差,提髙实验的内在效度。 主要的局限性在于:选择现成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没有作等组处理,内在效度可能受到影响;实验仅以一所重点中学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髙,外在效度不髙。

第5题: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 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 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 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 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答案:
解析:
名称:单组前后测设计
格式:O1 X O2或Y1 X Y2

第6题:

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 .... 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试述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说明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大学随机选择同年级的 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新的探究式 教学法实施教学,如以小组研究和情景模拟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照班采用 常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 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案:
解析:
Ⅰ. 【答案要点】 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 个性品质。其影响因素有: (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都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有保证高创造力; (2)、人格因素,高创造力者具有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敢质疑,富有幽默感等 特征。 (3)、环境因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能促使内部动机发生作用,有利于创造性的 激发。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注意如下几点: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 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 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 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 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 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 同方式来理解事物;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 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 ①发散思维训练。训 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攻、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②推测与假设训 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 应对;③自我设计训练。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 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 计;④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Ⅱ.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1)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随机抽样。 (2)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名称: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格式:R Ol X O2 R O3 O4 (4) 缺点:由于采用前后测,实验结果可能受到“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因素的 干扰,以及“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从而使实验的外在效度受到影响。

第7题:

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 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 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 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 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答案:
解析:
(1) 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抽样(或整群随机抽样)。 (2) 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革新应用题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3) 名称:单组前后测设计 格式: (4) 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实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使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 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 改进方案描述: 示例一: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班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第8题:

如果根据“某甲的英语成绩好,某乙的英语成绩好,某丙的英语成绩好,某丁、某戊的英语成绩好,而他们五人都是2017级法学1班学生,”由此,便得出结论“2017级法学1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好。”这个推理:()。

A.如果这五位学生是2017级法学1班的全部学生,那么只要其前提真则其结论必然真

B.如果这五位学生是2017级法学1班的部分学生,那么它的结论可能真也可能假

C.如果这五位学生是2017级法学1班的部分学生,它就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D.如果它的结论是真实的,它就是完全归纳推理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Ⅱ.某乡镇中学有100名初一学生,他们先前所在小学均未开设英语。现拟对其进行 一项题为“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的真实验。
请问:
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答案:
解析:
可以采用等组法中的“随机分派”方式,将100名学生分成品质均等的两个班; 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实验班和控制班。

第10题:

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知识经验。其中,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一致,可以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违背,并有可能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因此,转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请根据有关的研究成果,论述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1)最好选用哪种实验设计(写出典名称和格式)?为什么? (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3)这样设计有何优缺点?


答案:
解析:
(1) 影响因素: ① 概念的性质:先前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② 学生的特性: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学生的认知监控能力;学生的动机和态度。 (2) 教学策略: ① 创设开放和安全的课堂气氛。 ② 洞察和揭示学生的原有观念。 ③ 引发新旧经验的认知冲突。 ④ 鼓励相互讨论以解决冲突。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