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男孩,10岁。因2天来发热,1天来头痛、神志不清于7月25日入院。高热,头痛,抽搐3次后神志不清。查体:T40℃,BP140/80mmHg。神志不清,全身散在瘀点,颈抵抗阳性,克氏征及巴氏征均阳性。脑脊液检查颅压240mmH2O,外观混浊,WBC1200×10/L,蛋白质1.5g/L,糖1.5mmol/L,氯化物100mmol/L。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流脑暴发型C、流行性乙型脑炎D、中毒型菌痢E、钩端螺旋体病

题目

男孩,10岁。因2天来发热,1天来头痛、神志不清于7月25日入院。高热,头痛,抽搐3次后神志不清。查体:T40℃,BP140/80mmHg。神志不清,全身散在瘀点,颈抵抗阳性,克氏征及巴氏征均阳性。脑脊液检查颅压240mmH2O,外观混浊,WBC1200×10/L,蛋白质1.5g/L,糖1.5mmol/L,氯化物100mmol/L。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B、流脑暴发型
  • C、流行性乙型脑炎
  • D、中毒型菌痢
  • E、钩端螺旋体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性,9岁,发热、头痛、呕吐2天,烦躁不安1天,于2月28日入院。体检:体温 39.8℃,血压130/80mmHg,精神差、神清,全身散在瘀点、瘀斑,颈抵抗,克氏征及巴氏征均阳性。脑脊液检查:颅压240mmH2(下标)O,外观浑浊,白细胞12×108(上标)/L,蛋白升高,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诊断应首先考虑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E.钩端螺旋体病


正确答案:A

第2题:

男孩,10岁,因近2天来发热,1天来头痛、神志不清于7月25日入院。高热、头痛,抽搐3次后神志不清。查体:T40℃、BP140/80mmHg。神志不清,全身散在淤点,颈抵抗阳性,克氏征及巴氏征均阳性。脑脊液检查颅压240mmH20,外观混浊,WBC 1200×106/L,蛋白质1.5g/L,糖 1.5mmol/L,氯化物100mmol/L。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中毒型菌痢

E.钩端螺旋体病


正确答案:A

第3题:

(143~144题共用题干)

男孩,10岁,因2天来发热,1天来头痛,神志不清而入院,高热头痛,抽搐3次后神志不清。查:T 400C,BP 140/80mmHg。神志不清,全身散在瘀点,颈抵抗、克氏征及巴氏征均阳性。脑脊液检查颅压240mmHg,外观混浊,WBC 1200×106/L,蛋白质1.5g/L,糖1.Smmol/L,氯化物100mmol/L

143.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脑

B.爆发性流脑

C.乙脑

D.菌痢

E.钩体病


正确答案:B

第4题:

女性,19岁。因发热伴头痛、烦躁2天,于1月28日入院。查体:BP130/80mmHg,精神差,神志清楚,全身散在瘀点、瘀斑,颈抵抗阳性,Kernig征及Babinski征均阳性。实验室检查:腰穿脑脊液压力240mmH2O,外观混浊,WBC1200*106/L,蛋白质1.5g/L,糖2.5mmol/L,氯化物100mmol/L。本病蛛网膜切片的病理改变不包括

A:血管扩张充血
B: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
C: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D:明显水肿
E:可见纤维素

答案:C
解析:
患者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数目明显增高,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质增高即可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脑膜炎期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表现为血管充血、出血、炎症和水肿;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血浆外渗,引起脑脊液浑浊。蛛网膜切片中没有大量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

第5题:

(共用题干) 男,12岁。发热2天,伴头痛、神志不清1天,8月中旬来诊。查体:T5C,神志不清,克氏征、布氏征(+)。实验室检查:血WBC 16 X 109/L。 109.最可能的诊断是

A.疟疾

B.钩端螺旋体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中毒型菌痢


正确答案:D
本题主要考察流脑和乙脑的区别,流脑病变在脑脊髓膜,乙脑主要在脑实质,流脑表现为脑膜刺激征明显和颅内压增高征,而乙脑主要集中在神经元损伤状况,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为确诊应进行的检查为脑脊液常规及培养。

第6题:

患者,男性,10岁,因发热6小时伴头痛、呕吐,神志不清2小时,于3月25日入院。查体:T40℃。BP140/80mmHg,神志不清,全身散在瘀点,颈抵抗,克氏征及巴氏征均阳性,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流脑

B、肝性脑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中毒性菌痢

E、钩端螺旋体病

该病的传播途径是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血液、体液传播

D、接触传播

E、虫媒传播

该病的传染源是A、患者

B、隐性感染者

C、病原携带者

D、带菌者及患者

E、受感染的动物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B


问题 3 答案:D

第7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49~150 题:

男孩,10岁,因2天来发热,1天来头痛,神志不清而入院,高热头痛,抽搐3次后神志不清。查:T40℃,BP140/80mmHg。神志不清,全身散在瘀点,颈抵抗、克氏征及巴氏征均阳性。脑脊液检查颅压240mmHg,外观混浊,WBC1200×106/L,蛋白质1.5g/L,糖1.5mmol/L,氯化物l00mmol/L

第 149 题 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


正确答案:B

第8题:

男,12岁。发热2天,伴头痛、神志不清1天,8月中旬来诊。查体:神志不清,克氏征、布氏征(+)。实验室检查:WBC16×106/L。

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疟疾

B.钩端螺旋体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中毒性菌痢


正确答案:C

第9题:

男,12岁。发热2天,伴头痛、神志不清1天,8月中旬来诊。查体:T39.5℃,神志不清,克氏征、布氏征(+)。实验室检查:血WBC16×10/L

A.疟疾

B.钩端螺旋体病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中毒型菌痢

E.流行性乙型脑炎


正确答案:E
1.患者发热,头痛,神志不清,克氏征、布氏征(+),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2.特异性IgM抗体测定:特异性ISM抗体在感染后4天即可出现,2~3周内达高峰,血或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体在3周内阳性率达70%~90%,可作早期诊断,与血凝抑制试验同时测定,符合率可达95%。

第10题:

男,12岁。发热2天,伴头痛、神志不清1天,8月中旬来诊。查体:139.5℃,神志不清,克氏征、布氏征(+)。实验室检查:血WBC16x109/L
最可能的诊断是
A.疟疾
B.钩端螺旋体病
C.流行性脑脊髄膜炎
D.中毒型菌痢
E.流行性乙型脑炎


答案:E
解析:
患者发热,头痛,神志不清,,克氏征、布氏征
(+),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