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多选题邓某将《史记》加上注释后出版,贾某征得邓某同意将邓某的这一作品译成英文。关于此事,说法正确的有(  )。[2017年真题]A邓某对《史记》注释本享有著作权B贾某对《史记》注释本的英文译本享有著作权C出版社出版贾某的这一作品,须征得贾某与邓某的同意D贾某有权禁止他人将邓某的该作品再次译成英文E邓某有权禁止他人再次对《史记》作注释

题目
多选题
邓某将《史记》加上注释后出版,贾某征得邓某同意将邓某的这一作品译成英文。关于此事,说法正确的有(  )。[2017年真题]
A

邓某对《史记》注释本享有著作权

B

贾某对《史记》注释本的英文译本享有著作权

C

出版社出版贾某的这一作品,须征得贾某与邓某的同意

D

贾某有权禁止他人将邓某的该作品再次译成英文

E

邓某有权禁止他人再次对《史记》作注释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而产生的新作品,如改编作品、翻译作品注释作品、整理作品等。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由演绎作品作者享有。以出版等方式使用演绎作品时,若原作品尚未进入公有领域,使用者应向演绎作者和原作者支付报酬,但若对原作品的使用方式符合合理使用的要件,则不必支付任何报酬。本题中,邓某和贾某分别创造了《史记》的注释版本和译本,分别享有其注释本和译本的著作权;但《史记》已进入公有领域,但他们没有权利禁止他人对《史记》进行再创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邓某与赵某宿仇颇深,邓某伺机报复赵某。一日,邓某得知赵某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赵某家准备杀害赵某。邓某在去赵某家的途中,突然腹部疼痛难忍,于是返回自家。请分析: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为什么?


参考答案:

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邓某完成了杀害赵某的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在前往赵某家的途中,突然出现腹部疼痛这一出乎邓某意志之外的原因未能实行杀害赵某的行为,使邓某的犯罪行为在实行之前停止下来,符合犯罪预备的特征。


第2题:

王某经刘某同意,将刘某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对该译文,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刘某享有著作权

B.刘某和王某共同享有著作权

C.出版社出版该译文需经过王某同意

D.出版社出版该译文需经过刘某、王某同意


参考答案:D

第3题:

王某是某非国有证券公司的会计主管,一日,朋友邓某告诉王某说准备走私一批毒品,但是资金不足,王某就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资金1万元转到邓某账户里,邓某在一月之内如数还钱。关于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不构成挪用资金罪

B.王某构成挪用公款罪

C.王某构成挪用资金罪

D.王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C
[答案] C
[解析] 根据《刑法》规定,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借贷给他人使用进行违法行为的,即使未超过三个月,同样构成挪用资金罪。王某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挪用公款罪;王某并非挪用单位资金归自己所有,而是借给朋友,不具有占有公司财产的故意,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第4题:

张某为其妻子邓某投保了1份人寿保险,保险金额为15万元,邓某指定张某为受益人。半年后张某与妻子离婚,离婚3日后邓某因意外死亡。邓某生前欠其好友刘某4万元债务。对此,邓某的父母要求领取15万元的保险金。邓某的父母提出,张某已与邓某离婚,则张某不应享有保险金请求权,保险金应作为遗产,4万元用于清偿刘某的债务;其余11万元由他们以继承人的身份作为遗产领取。试分析,邓某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确?为什么?保险金按理应当给谁?


参考答案:
①邓某父母的要求不正确(1分)。
②因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2分)。同时,根据受益权的特点,一是受益人的受益权具有排他性,其它人不得剥夺、分享受益人的受益权(1分);二来受益人领取的保险金不是遗产,不用偿还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1分)。
在本案例中,对保险公司给付的15万元保险金,以4万元清偿邓某生前欠债务,其余由交给老张父母。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1分)。
保险金应当全部给受益人,即张某(1分)。

第5题:

邓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B 县检察院批捕并提起公诉,B 县法院经一审认定邓某犯罪事实成立,判处有期徒刑5 年并予以执行。后邓某申请再审,再审法院发现邓某故意伤害事实成立,但具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况,于是撤销原判,宣告邓某无罪释放。后邓某提出国家赔偿,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因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所以邓某提出的国家赔偿请求不能成立

B.邓某的国家赔偿请求成立,赔偿义务机关是B 县法院和B 县检察院

C. 邓某的国家赔偿请求成立,赔偿义务机关是B 县法院

D.邓某的国家赔偿请求成立,其可以依据生效的再审判决直接提出国家赔偿请求


正确答案:CD
【答案】:C、D
【详解】:本案属于错判,邓某可以要求国家赔偿,A 错误。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1 条的规定,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因此,做出生效判决的B 县法院是赔偿义务机关,因此选项B 错误、C 正确。邓某可以依据生效的再审判决直接提出国家赔偿请求,选项 D 正确。故选CD

第6题:

邓某原是K制药公司的技术主管,08年2月,邓某私自接受Y制药公司聘请担任其技术顾问。其后K公司得知此事,向邓某质问,邓某表示自愿退出Y公司,承诺5年内不再担任其他制药公司的技术人员或提供相关服务,否则将向K公司支付50万元违约金。09年,K公司发现邓某已是Y公司的副经理,且Y公司产品已采用K公司研发的配方。对于邓某与Y公司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邓某和Y公司均不构成竞业禁止义务

B.邓某和Y公司共同行为构成竞业禁止义务

C.Y公司行为构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

D.邓某行为构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


正确答案:D

第7题:

邓某发烧到某医院就诊,医院给其输液,用了青霉素等药物,输液一小时后,邓某死亡。邓某之妻以医疗事故侵权为由起诉医院。在本案中,关于举证责任分配,正确的说法是:

A.医院要对邓某因此遭受的损害承担举证责任

B.邓某之妻要对医院的医疗行为与邓某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C.医院要对有没有进行医疗行为承担举证责任

D.医院要对自己医疗行为与邓某死亡元因果关系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正确答案:D
[考点]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
[答案及解析] D。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一般确定举证责任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也就是相应的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积极事实应当提供证据证明。但法律还对特殊侵权的举证责任作了不同于此基本原则的规定。具体到本题中涉及的医疗侵权问题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诉证据规定》)第4条规定了这样的内容: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因此本题中B、D项的事实是需要医院予以证明的,故D项正确,B项错误。但其他的事实仍是遵照基本原则,由主张积极事实的当事人承担。邓某之妻要求医院赔偿损失,因此她需要证明具体的损失,故A项错误。对于医院来 说不存在医疗行为是一个消极事实,主张消极事实一般不需要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因此C项也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第8题:

邓老师是某中学的体育老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邓某可以依法保留教师资格

B、邓某在有期徒刑内仍保留教师资格

C、邓某会丧失教师资格

D、邓某在有期徒刑期满后才能恢复教师资格


答案:C

第9题:

犯罪嫌疑人涉嫌抢劫,现场唯一的目击证人是某饭店服务员邓某,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以后,何律师接受犯罪嫌疑人的委托担任辩护人,想对邓某就案件事实进行调查,那么他采取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未经检察机关许可,直接与邓某联系,经邓某同意后要求其提供与本案有关的情况

B、与邓某联系遭拒绝后,申请人民检察院向邓某调取证言

C、在开庭审理后,申请人民法院通知邓某出庭作证

D、向邓某取证遭拒绝后继续要求其提供证言


参考答案:ABC

第10题:

17岁的薛某将其在某电子游戏中的游戏装备(市价100元)赠送给8岁的邓某。薛某父母得知此事后表示反对,邓某父母未作表示。关于这一赠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薛某法定代理人未追认,薛某赠与行为未生效
B.邓某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意味着默认。邓某受赠行为生效
C.邓某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意味着反对,邓某受赠行为未生效
D.无论双方父母态度如何,赠与法律关系成立

答案:A,B,C
解析: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薛某与邓某均八周岁以上,薛某赠送价值100元的游戏装备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邓某为八周岁,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行为。故,无论双方父母态度如何,赠送行为与受赠行为均有效,赠与法律关系生效。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