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问答题试述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原则。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原则。


正确答案: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原则如下:①补充有效循环血量;②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③积极控制感染;④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⑤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失调;⑥防治并发症及支持治疗。

第2题:

试述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液体疗法。


正确答案: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液体疗法,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①第一阶段(约4小时),亦即快速输液阶段(1小时)加继续输液阶段(3小时),液体程序为: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钠、等张2:1液,用2条静脉通道于1小时内输入,输液量为15~20ml/kg(总量不超过300~400ml),其后3小时应用1/2张(或2/3张)含钠液(可一条静脉通道用1/2张液,另一条用2/3张液)。溶液内分别加入抗生素、激素及血管活性药,同时穿插应用强心药,也可重复1次碳酸氢钠溶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剂量分别为3~5ml/kg,及5~8ml/kg,有脑水肿时,再加用脱水药,4小时左右应看到血压回升,要求于第2阶段(共5小时)休克基本纠正。
②第2阶段(持续输液阶段),液体应用1/2张液,此阶段液量为10mg/(kg·h)(总量5×10ml/kg=50ml/kg),此时用一条静脉通道滴注,另一条静脉保留。要注意电解质补给,后期给予血浆、全血或清蛋白(血液浓缩阶段不用)。
③第3阶段(维持输液阶段),共15小时,即输液开始第9到24小时,休克基本纠正,液体张力应用1/3张(或1/4张),需注意补钾,此阶段液量为5~6ml/(kg·h),即75~90ml/kg。
④具体补液方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划分。在补液阶段应观察尿量、尿pH、血气、心率、心律、呼吸、脉搏、血压与中心静脉压。输液过程中要注意有无心衰、肺水肿、脑水肿等。

第3题:

试述肺炎链球菌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参考答案:(1)一般处理: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2)补充血容量:一般先给右旋糖酐40、复方氯化钠溶液等。(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病情危重、全身毒血症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短期(3~5天)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一般不作首选药物,多在经上述处理后血压仍不回升时使用。(6)控制感染:诊断明确者,可加大青霉素剂量,每天400万~1000万U静脉滴注;或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7)防治心肾功能不全。

第4题:

试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及防治原则。


正确答案: 青霉素系半抗原,无变应原作用,因此大多数人用青霉素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用青霉素后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其机制是属Ⅰ型超敏反应的全身表现。为防止该现象的发生,首先应仔细询问是否有对青霉素过敏的病史;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注射青霉素时还必须准备抗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肾上腺素及抢救设施,以防万一。个别人在皮试时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要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第5题:

试述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先兆、抢救原则、并发症及护理。


正确答案: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于冠心病的基础上,其诱因包括紧张、劳累、情绪激动、饮食过饱、排便用力、感染等。
梗死先兆表现为大多数患者发病前数日至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①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二尖瓣乳头肌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②心脏破裂:心室游离壁或室间隔破裂、穿孔;③栓塞: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④心室膨胀瘤:或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抢救原则:①进行心电监护;②解除疼痛;③再灌注心肌;④消除心律失常;⑤控制休克;⑥治疗心力衰竭。
主要护理措施:①绝对卧床休息1周,护士或家属协助一切日常活动,尽量减少患者的体力活动;保持大便通畅,切勿用力排便;②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⑧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5~7天,发现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早搏和室颤,要立即报告。发生心跳骤停,应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并迅速报告医生;④尽快有效地控制胸痛,保持情绪稳定;⑤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防止血容量过多诱发心衰,过少发生脱水,造成血液粘度增高或低血容量休克;⑥给予高浓度氧吸入,改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缺氧症状;⑦注意保暖及做好皮肤护理。

第6题:

休克抢救时抗胆碱类药物主要用于下列类型中的

A、失血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参考答案:C

第7题:

试述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正确答案: (1)立即停用致敏的药物.使病员平卧,进行就地抢救。
(2)即刻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病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再皮下注射0.3~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如发生心跳骤停,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或心内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3)氧气吸入。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茶碱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有窒息时,可考虑施行气管切开术。
(4)立即给氢化可的松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50%葡萄糖液40mL静脉注射,或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此药有抗过敏作用,能较迅速地缓解症状。
(5)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阿拉明等,同时注意纠正酸中毒和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
(6)密切观察病员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症状变化,注意保温,作好病情记录,病员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

第8题:

试述甲状腺危象的抢救原则。


正确答案:

甲状腺危象的救治原则如下:①抑制TH合成:首选PTU,首次剂量600mg口服,继用PTU20mg,每天3次口服,待症状缓解后减至一般治疗剂量。②抑制TH释放:加用复方碘口服溶液,首剂30~60滴,以后每6~8小时5~10滴。③抑制组织T4转化为T3和(或)抑制T3与细胞受体结合;PTU、碘剂、受体阻滞药和糖皮质激素等。④降低血TH浓度:在常规治疗不满意时,可选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血浆置换等。⑤支持治疗:补充热量和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失调。⑥对症治疗,包括供氧、防治感染等。⑦待危象控制后,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方案,并防止危象再次发生。

第9题:

试述感染性休克的病人易伴发DIC的可能机制。


正确答案: 在感染性疾病中,内毒素可通过多途径引起DIC
(1)致血管内皮受损:
a激活XII,启动内凝
b表达TF,启动外凝
(2)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
(3)损伤白细胞,诱导TF表达
(4)本身作为异物颗粒,激活XII,启动内凝

第10题:

抢救感染性休克可使用哪些血管活性药物?


正确答案: (1)α-受体阻滞剂:如苄胺唑啉、苯苄胺、氯丙嗪等。
(2)β-受体兴奋药:如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妥。
(3)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等。
(4)肾上腺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