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aoti.com
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 2019版教材重点案例 (选择题)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Omg/m3。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 1~7 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第 1 题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


正确答案:B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的粉尘污染,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016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

答案:A,C,D
解析:


共用题干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 0 0 8年7月5日9时2 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答案:A
解析: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袋式除尘器是主要的通风除尘设备之一。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在袋滤器内,粉尘将经过沉降、聚凝、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袋滤法是一种高效净化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该方法还可以用做气体净化的前处理及物料回收装置。

本题为20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按《火灾分类》( GB4968 - 1985),本题选A。《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6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类火灾,是指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常用的防止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消除粉尘,控制火源,适当增湿,惰化防护,采用抑爆装置等技术措施。 C项和D项是管理措施。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设计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以利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应同时设置连续自动检测装置。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 861-1 9 9 2)中,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①设备、设施缺陷;②防护缺陷;③电危害;④噪声危害;⑤振动危害;⑥电磁辐射危害;⑦运动物危害;⑧明火危害;⑨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⑩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13)信号缺陷危害;(14)标志缺陷危害;(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具有粉尘爆炸危险性的物质较多,常见的有金属粉尘(如镁粉、铝粉)、煤粉、粮食粉尘、饲料粉尘、棉麻粉尘、烟草粉尘、纸粉、木粉、火炸药粉尘和大多数含有C、H元素及与空气中氧反应能放热的有机合成材料粉尘等。


共用题干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 0 0 8年7月5日9时2 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 )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

答案:A,B,D
解析: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袋式除尘器是主要的通风除尘设备之一。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在袋滤器内,粉尘将经过沉降、聚凝、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袋滤法是一种高效净化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该方法还可以用做气体净化的前处理及物料回收装置。

本题为20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按《火灾分类》( GB4968 - 1985),本题选A。《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6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类火灾,是指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常用的防止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消除粉尘,控制火源,适当增湿,惰化防护,采用抑爆装置等技术措施。 C项和D项是管理措施。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设计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以利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应同时设置连续自动检测装置。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 861-1 9 9 2)中,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①设备、设施缺陷;②防护缺陷;③电危害;④噪声危害;⑤振动危害;⑥电磁辐射危害;⑦运动物危害;⑧明火危害;⑨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⑩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13)信号缺陷危害;(14)标志缺陷危害;(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具有粉尘爆炸危险性的物质较多,常见的有金属粉尘(如镁粉、铝粉)、煤粉、粮食粉尘、饲料粉尘、棉麻粉尘、烟草粉尘、纸粉、木粉、火炸药粉尘和大多数含有C、H元素及与空气中氧反应能放热的有机合成材料粉尘等。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的粉尘污染,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016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

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

答案:A,B,E
解析:


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 2019版教材重点案例 (选择题)一 某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粉尘燃爆事故案例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A无机性粉尘B有机性粉尘(正确答案)C混合性粉尘D二次扬尘E次生粉尘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A湿式除尘法B静电除尘法C吸附净化除尘法D袋式过滤除尘法(正确答案)E旋风除尘法3根据火灾分类(GB496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AA类火灾(正确答案)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EE类火灾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正确答案)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正确答案)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正确答案)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正确答案)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正确答案)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正确答案)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A木粉尘(正确答案)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正确答案)C作业环境不良(正确答案)D高温物质(正确答案)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正确答案)B车间气温太高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正确答案)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正确答案)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二 现场安全检查案例某公司规定,安全检查主要在节前、节后、“安全生产月”进行,检查组由多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当事分厂或部门及时进行整改,并通过通报、罚款两种方式对当事部门及当事人进行处罚。在该公司的A分厂看到,该分厂安全员一年来的日常安全检查未发现任何问题。而一年来,公司的三次安全大检查,共在该分厂发现了36个问题。其中,第一次发现了6个问题,均是员工未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第二次发现了13个问题,包括9个未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4个违章操作;第三次发现了17个问题,包括12个未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3个违章操作,2个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所有发现的问题,均已按公司文件规定,进行了通报及罚款。有关的整改记录显示,所有发现的问题,均已整改完毕,并由公司安全处确认完成了整改。抽查A分厂的整改记录,36个问题中的33个原因分析为“员工安全意识薄弱”;整改措施为“加强教育、加强培训”;多个问题属于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问题。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1、请简述发生火灾时的操作规范。 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是()。 A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B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C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D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E生产经营单位(正确答案)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事故隐患治理,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B事故隐患排除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先确保隐患排除后组织人员撤离(正确答案)C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D事故隐患不能立即排除的,应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E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3生产经营单位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上报的周期是()。 A每月B每季度C每年D每季、每年(正确答案)E每周4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 A违法违章现象(正确答案)B物的危险状态(正确答案)C人的不安全行为(正确答案)D不良作业环境E管理上缺陷(正确答案)5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包括()。 A隐患的数量B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正确答案)C隐患的治理方案(正确答案)D隐患治理责任人E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正确答案)6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包括()。 A原因和分析B方法和措施(正确答案)C经费和物资(正确答案)D安全措施(正确答案)E应急预案(正确答案)7针对该公司安全检查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A有效策划安全检查方案(正确答案)B对A分厂安全员予以处罚C以罚代管D分析隐患根本原因(正确答案)E查找“管理缺陷”中的危险源(正确答案)三 某储运公司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案例 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300m300m,共有8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丙类货物,包括散装水泥、煤炭、木材等。3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审批和技术改造,擅自将1号、4号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 2007年6月14日12时18分,仓储区4号库房首先发生爆炸,12min后,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相继发生了几次小型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防蓄水池没水,消火栓不出水,随后在1km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前,1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t;4号库房存放过硫酸铵40t、硫化钠60t、高锰酸钾10t、硝酸铵130t;6号库房存放硫黄15t、甲苯4t、甲酸乙酯10t。事故最终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39000m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其中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1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库房内属于氧化剂的物品是()。 A硝酸铵B高锰酸钾(正确答案)C硫化钠D硫黄E甲苯2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以上场景中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A1号库房B4号库房C6号库、房D4号和6号库房E仓储区(正确答案)3第一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正确答案)B库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C消防蓄水池没水,消火栓不出水D无应急救援预案E库房管理混乱4导致甲苯空气混合气体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 A甲苯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正确答案)B甲苯4tC助燃剂(正确答案)D点火源(正确答案)E受限空间5运输硝酸铵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定包括()。 A不得混运(正确答案)B防晒措施(正确答案)C专人押运(正确答案)D铁桶盛装E悬挂“危险品”标志(正确答案)6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A安装爆炸气体浓度监测装置(正确答案)B仓库内采用防爆电器(正确答案)C安全巡、检措施D防爆、隔爆墙(正确答案)E违章处理措施7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应包括()。 A火灾爆炸中毁损的财产(正确答案)B消防抢险费用(正确答案)C伤员救治费用(正确答案)D周边河流污染治理费用E库房工人歇工工资(正确答案)四 某禽类加工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案例 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厂房占地15000扩,有员工415人,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

共用题干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 0 0 8年7月5日9时2 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 )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

答案:B
解析: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袋式除尘器是主要的通风除尘设备之一。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在袋滤器内,粉尘将经过沉降、聚凝、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袋滤法是一种高效净化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该方法还可以用做气体净化的前处理及物料回收装置。

本题为20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按《火灾分类》( GB4968 - 1985),本题选A。《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6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类火灾,是指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常用的防止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消除粉尘,控制火源,适当增湿,惰化防护,采用抑爆装置等技术措施。 C项和D项是管理措施。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设计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以利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应同时设置连续自动检测装置。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 861-1 9 9 2)中,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①设备、设施缺陷;②防护缺陷;③电危害;④噪声危害;⑤振动危害;⑥电磁辐射危害;⑦运动物危害;⑧明火危害;⑨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⑩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13)信号缺陷危害;(14)标志缺陷危害;(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具有粉尘爆炸危险性的物质较多,常见的有金属粉尘(如镁粉、铝粉)、煤粉、粮食粉尘、饲料粉尘、棉麻粉尘、烟草粉尘、纸粉、木粉、火炸药粉尘和大多数含有C、H元素及与空气中氧反应能放热的有机合成材料粉尘等。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的粉尘污染,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016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

答案:B
解析: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的粉尘污染,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016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答案:A
解析: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的粉尘污染,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016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答案:D
解析:


共用题干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 0 0 8年7月5日9时2 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 )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答案:D
解析: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袋式除尘器是主要的通风除尘设备之一。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在袋滤器内,粉尘将经过沉降、聚凝、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袋滤法是一种高效净化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该方法还可以用做气体净化的前处理及物料回收装置。

本题为20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按《火灾分类》( GB4968 - 1985),本题选A。《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6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类火灾,是指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常用的防止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消除粉尘,控制火源,适当增湿,惰化防护,采用抑爆装置等技术措施。 C项和D项是管理措施。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设计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以利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应同时设置连续自动检测装置。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 861-1 9 9 2)中,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①设备、设施缺陷;②防护缺陷;③电危害;④噪声危害;⑤振动危害;⑥电磁辐射危害;⑦运动物危害;⑧明火危害;⑨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⑩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13)信号缺陷危害;(14)标志缺陷危害;(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具有粉尘爆炸危险性的物质较多,常见的有金属粉尘(如镁粉、铝粉)、煤粉、粮食粉尘、饲料粉尘、棉麻粉尘、烟草粉尘、纸粉、木粉、火炸药粉尘和大多数含有C、H元素及与空气中氧反应能放热的有机合成材料粉尘等。

更多 “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 2019版教材重点案例 (选择题)”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Omg/m3。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问题: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A 无机性粉尘B 有机性粉尘C 混合性粉尘D 二次扬尘E 次生粉尘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Omg/m3。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A、湿式除尘法B、静电除尘法C、吸附净化除尘法D、袋式过滤除尘法E、旋风除尘法正确答案:D

考题 单选题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Omg/m3。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A 湿式除尘法B 静电除尘法C 吸附净化除尘法D 袋式过滤除尘法E 旋风除尘法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多选题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Omg/m3。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A木粉尘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C作业环境不良D高温物质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正确答案:C,E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Omg/m3。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A A类火灾B B类火灾C C类火灾D D类火灾E E类火灾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多选题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B车间气温太高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正确答案:E,C解析:

考题 单选题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Omg/m3。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A 无机性粉尘B 有机性粉尘C 混合性粉尘D 二次扬尘E 次生粉尘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Omg/m3。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B、车间气温太高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正确答案:A,B,C

考题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Omg/m3。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A、木粉尘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C、作业环境不良D、高温物质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正确答案:B,D

考题 单选题例1(案例11)、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³。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单选)、根据《火灾分类》( GB/T496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A A类火灾B B类火灾C C类火灾D D类火灾E E类火灾正确答案:B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