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技术

什么是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在食品加工中防止淀粉老化?何为凝胶化?淀粉凝胶化与老化之间有何区别?

题目

什么是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在食品加工中防止淀粉老化?何为凝胶化?淀粉凝胶化与老化之间有何区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淀粉的糊化和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


正确答案: 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吸水膨胀,分裂形成半透明有黏性的状态为糊化,即B淀粉变为a淀粉的过程。a淀粉在常温下放置逐渐变为B淀粉的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1温度,发生老化的最适温度为2—4°C.2水分,水分低于10%不易发生老化。

第2题:

a化淀粉在80摄氏度以上迅速脱水至10%以下,可防止变老化,如加压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就是利用此原理加工而成。()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关于淀粉老化性质中,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淀粉的老化是由于糊化后的淀粉分子在低温下又自动排列成序,相邻分子间的氢键又逐步恢复而形成致密、高度晶化的淀粉分子微晶束的缘故

B、淀粉老化作用最适宜温度为2~4℃

C、防止淀粉老化,可将糊化后的α-淀粉在80℃以上的高温迅速除去水分或冷至0℃以下迅速脱水

D、一般支链淀粉较直链淀粉易于老化


参考答案:D

第4题: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直链与支链淀粉比率的大小、()、()


正确答案:温度 、含水量

第5题:

什么是淀粉的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都有哪些?


正确答案:淀粉老化稀淀粉糊放置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混浊,最终可产生不溶性的白色沉淀,而将浓淀粉糊分散液冷却,可迅速形成有弹性的胶体,这种现象叫做淀粉的老化。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结构的影响:含支链淀粉高的淀粉不容易发生老化,含直链淀粉高的淀粉易老化。
②分子大小:对于直连分子量太大的取向困难,分子量小的易于扩散,分子量适中的易聚集沉淀,而对于支链分子,支链长度较均一,及支点化较少等均会提高初始回生速率。
③溶液浓度:浓度大,则分子碰撞机会多,易聚沉,浓度小,则不易聚沉。
④pH值和无机盐回生速率在pH=5~7时最快,过高或者过低的pH均会降低回生速率,pH=10以上不发生回生现象,pH低于2回生缓慢。
阴离子盐和阳离子盐都会抑制淀粉回生,回生抑制程度依下列顺序:CNS->PO43->CO32->I->NO3->Br->Cl-;Ba2+>Sr2+>Ca2+>K+>Na+
⑤温度:缓慢冷却,容易回生,而迅速冷却,淀粉分子来不及取向,可减少回生程度。在常温特别是在接近0℃的低温范围内淀粉易发生老化,一般来说,60℃以下就可以表现老化作用,随着温度的下降,直到-2℃,老化速度逐渐增加,-2℃~-22℃之间,老化速度逐渐下降,-22℃以下几乎不发生老化,反复冻融食品会导致快速老化,80℃以上,淀粉不发生老化。
⑥金属离子:加速老化速度
⑦脂类:部分脂肪酸、乳化剂和油脂阻碍老化作用
⑧糖类:若糖分子水溶性好,可抑制老化,反之,则加速淀粉老化。
⑨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在30%-60%时老化很快,10%以下不易老化。

第6题:

简述什么是淀粉的老化


正确答案: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为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被称为淀粉的老化

第7题:

影响淀粉老化的内因及外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内部因素包括淀粉颗粒大小、内部结晶的多少及其它物质的含量;外部因素包括水含量、温度、酸碱度、共存的其它物质种类及含量;

第8题:

利用淀粉的老化,如粉丝、粉皮、龙虾片的加工。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请分别解释淀粉糊化和老化的机理,以及它们对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淀粉糊化的机理,以及对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影响
机理:①生淀粉颗粒含有大量的结晶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以氢键的形式结合,紧密排列成胶束,间隙小,水分子很难渗入。②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生淀粉颗粒受热,随着温度升高,淀粉分子剧烈振动,从而断开分子间的氢键,使其极性基团能够较多地与水分子结合。由于水分子的穿透,以及结晶区链段的分离,从而增加了结构的无序性和减少了结晶区的数目和大小。此过程中,淀粉颗粒微观上表现为极度膨胀,甚至破裂;宏观上,淀粉颗粒在冷水中所具有的低黏度浆状转变为高黏度的糊状。
影响:糊化后的淀粉更易水解,更易被酶作用,更易被消化吸收。
(2)淀粉老化的机理,以及对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影响
机理:糊化后的淀粉分子在低温条件下,重新通过氢键作用,发生缔合,形成大量的结晶区。影响:①使食品口感变得粗糙、初感较硬;②难以被酶作用,不易被消化系统消化吸收;③食品加工中也可以利用淀粉的老化,例如:粉条、粉皮的加工中加强淀粉的老化程度可提高产品的耐煮性。

第10题:

什么是淀粉的糊化和老化?本质是什么?各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影响?


正确答案: 淀粉的糊化:将淀粉混合于水中并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则淀粉粒溶胀、崩溃,形成粘稠的均匀的透明糊溶液,称淀粉的糊化(α-化)。
本质是淀粉颗粒中有序态(晶态)和无序态(非晶态)的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分散在水中形成亲水性胶体溶液。
影响因素有:
①结构:直链淀粉不易糊化。
②Aw:Aw提高,糊化程度提高。
③糖:高浓度的糖水分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
④盐:高浓度的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低浓度的盐存在,对糊化几乎无影响。但对马铃薯淀粉例外,因为它含有磷酸基团,低浓度的盐影响它的电荷效应。
⑤脂类:脂类可与淀粉形成包合物,即脂类被包含在淀粉螺旋环内,不易从螺旋环中浸出,并阻止水渗透入淀粉粒。
⑥酸度:一般淀粉在碱性中易于糊化,且淀粉糊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黏度也是稳定的。
淀粉的老化:热的淀粉糊冷却时,淀粉分子间会重新形成结晶区,溶解度逐渐减少甚至产生不溶性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β-化)。
本质是糊化后的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高度致密的、结晶化的、不溶解性分子微束。
影响因素有:
(1)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于老化;
(2)温度。2~4℃,淀粉易老化;>60℃或<-20℃,不易发生老化;
(3)含水量。含水量30~60%,易老化。含水量过低(10%)或过高均不易老化;
(4)共存物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可抗老化,如脂肪甘油脂,糖脂,磷脂。多糖、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可与淀粉竞争水分子及干扰淀粉分子平行靠拢,从而起到抗老化作用。
(5)糊化程度。糊化程度越高,淀粉颗粒解体越彻底,则重新凝聚而老化的速度越慢。